雜詩三首·其二

作者:王維 朝代:唐代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詩詞問答

問:雜詩三首·其二的作者是誰?答:王維
問:雜詩三首·其二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雜詩三首·其二是什麼體裁?答:五絕
問:王維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維名句大全

王維雜詩三首·其二書法欣賞

王維雜詩三首·其二書法作品欣賞
雜詩三首·其二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您是剛從我們家鄉來的,一定了解家鄉的人情世態。
請問您來的時候我家雕畫花紋的窗戶前,那一株臘梅花開了沒有?

注釋
雜詩:寫隨時產生的零星感想和瑣事,不定題目的詩。

來日:來的時候。
綺(qǐ)窗:雕刻花紋的窗子。綺,有花紋的絲織品。

寒梅:冬天開的梅花。

著花未:開花沒有。著(zhuó)花,開花。未,用於句末,相當於“否”,表疑問。

詩文賞析

詩歌一開頭,詩人以近似講話一樣的語氣,不加修飾地表現了一個久住他鄉異地的人,一旦見到自己家裡的親友,欲知家鄉情事分外熱烈、急切的心情。那么,身在異地的異客,最想知道什麼樣的事呢?最令詩中主人公親切懷想的卻是花窗前那枝梅花開了沒有。用梅花作為繁多家事的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詩化了最普通的家務事,同時又體現了詩人獨鍾梅花那種清高超脫的品性。全詩質樸平淡而詩味濃郁。文:朱麗雲

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個久在異鄉的人,忽然遇上來自故鄉的舊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強烈的鄉思,是急欲了解故鄉風物、人事的心情。開頭兩句,正是以一種不加修飾、接近於生活的自然狀態的形式,傳神地表達了“我”的這種感情。“故鄉”一詞迭見,正表現出鄉思之殷;“應知”云云,跡近嚕,卻表現出了解鄉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種兒童式的天真與親切。純用白描記言,卻簡潔地將“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態、口吻等表現得栩栩如生,這其實是很省儉的筆墨。

關於“故鄉事”,那是可以開一張長長的問題清單的。初唐的王績寫過一篇《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從朋舊童孩、宗族弟侄、舊園新樹、茅齋寬窄、柳行疏密一直問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猶未盡,“羈心只欲問”;而這首詩中的“我”卻撇開這些,獨問對方: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鄉之值得懷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絕非故作姿態。

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係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所謂“鄉思”,完全是一種“形象思維”,浮現在思鄉者腦海中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形象或畫面。故鄉的親朋故舊、山川景物、風土人情,都值得懷念。但引起親切懷想的,有時往往是一些看來很平常、很細小的情事,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蘊含著當年家居生活親切有趣的情事。因此,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鄉的一種象徵。它已經被詩化、典型化了。因此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鄉之情的集中寄託。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獨問“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邏輯的。

古代詩歌中常有這種質樸平淡而詩味濃郁的作品。它質樸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實際上卻包含著最高級的技巧。象這首詩中的獨問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種通過特殊體現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這種技巧卻是用一種平淡質樸得如敘家常的形式來體現的。這正是所謂寓巧於朴。王績的那首《在京思故園見鄉人問》,樸質的程度也許超過這首詩,但它那一連串的發問,其藝術力量卻遠遠抵不上王維的這一問。其中訊息,不是正可深長思之的嗎?(劉學鍇)

標籤:唐詩三百首思鄉寫景梅花

詩詞推薦

  •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唐代〕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_雜詩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卜運算元·雪江晴月

    董以寧清代〕明月淡飛瓊,陰雲薄中酒。收盡盈盈舞絮飄,點點輕鷗咒。晴浦晚風寒,青山玉骨瘦。回看亭亭雪映窗,淡淡煙垂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_雜詩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相和歌辭·採蓮曲

    賀知章唐代〕稽山罷霧郁嵯峨,鏡水無風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盡,別有中流采芰荷。
  • 韓莊閘舟中七夕

    姚燮清代〕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_雜詩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麗人行

    杜甫唐代〕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頭上
  • 閣夜

    杜甫唐代〕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幾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樵。臥龍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_雜詩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贈范曄詩

    陸凱南北朝〕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折花 一作:折梅)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_雜詩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石鼓歌

    韓愈唐代〕張生手持石鼓文,勸我試作石鼓歌。少陵無人謫仙死,才薄將奈石鼓何。周綱凌遲四海沸,宣王憤起揮天戈。大開
  • 曲江春望懷江南故人

    趙嘏唐代〕杜若洲邊人未歸,水寒煙暖想柴扉。故園何處風吹柳,新雁南來雪滿衣。目極思隨原草遍,浪高書到海門稀。此時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_雜詩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送梓州李使君

    王維唐代〕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 昭君怨·梅花

    鄭域宋代〕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_雜詩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和郭主簿 其二

    陶淵明魏晉〕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_雜詩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輞川集臨湖亭

    王維唐代〕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
  • 李商隱唐代〕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_雜詩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太常引·客中聞歌

    項鴻祚清代〕杏花開了燕飛忙,正是好春光。偏是好春光,者幾日、風淒雨涼。  楊枝飄泊,桃根嬌小,獨自個思量。剛待不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_雜詩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夏日南亭懷辛大

    孟浩然唐代〕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夜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消響。欲取鳴琴彈,慨無知音賞。感此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_雜詩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溪山掩映斜陽里

    魏夫人宋代〕溪山掩映斜陽里,樓台影動鴛鴦起。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綠楊堤下路,早晚溪邊去。三見柳綿飛,離人猶未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_雜詩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梅花

    王冕元代〕三月東風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滴。一聲羌管無人見,無數梅花落野橋。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_雜詩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喜見外弟又言別

    李益唐代〕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_雜詩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 詠懷古蹟五首·其五

    杜甫唐代〕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_雜詩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
雜詩三首·其二原文_雜詩三首·其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