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

作者:劉啟 朝代:兩漢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原文

雕文刻鏤,傷農事者也;錦繡纂組,害女紅者也。農事傷,則飢之本也;女紅害,則寒之原也。夫饑寒並至,而能無為非者寡矣。朕親耕,後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不受獻,減太官,省繇賦,欲天下務農蠶,素有畜積,以備災害;強毋攘弱,眾毋暴寡,老耆以壽終,幼孤得遂長。今歲或不登,民食頗寡,其咎安在?或詐偽為吏,吏以貨賂為市,漁奪百姓,侵牟萬民。縣丞,長吏也,奸法與盜盜,甚無謂也!其令二千石修其職!不事官職耗亂者,丞相以聞,請其罪。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詩詞問答

問: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的作者是誰?答:劉啟
問: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寫於哪個朝代?答:兩漢
問: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是什麼體裁?答:文言文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在器物上雕鏤花紋圖形,是損害農業生產的事;編織精緻華麗的絲帶,是傷害女工的事。農業生產受到損害,就是飢餓的根原;女工受到傷害,就是受凍產生的根原。饑寒同時出現,而能不做壞事的人是很少的。我親自耕種田地,皇后親自種桑養蠶,為的是給祭祀祖廟時提供穀物和祭服,為天下人民作個先導。我不接受進獻的物品,減少膳食,減少老百姓的徭役賦稅,是要天下人民努力種田和養蠶,平時就有積蓄,用來防備災害。要使強大的不要侵犯弱小的,人多的不要欺凌人少的;使老人能長壽而終其天年,小孩和孤兒們能順利地成長。
  今年收成不好,人民的口糧很少,原因在哪裡呢?是不是有些奸詐虛偽的人擔任了官職,官吏用財物作交易,掠奪百姓,侵害人民?縣丞,是縣吏中的首領,他們借著執法的機會做壞事,助盜為盜,這樣實在是失去了朝廷設定縣丞的用意。命令郡守們各自嚴格履行自己的職責,對於不忠於職守、昏昧不明的郡守,丞相把他們的情況報告我,要請求治他們的罪。特把這道命令宣告天下,讓大家明確知道我的意圖。

注釋
雕文刻鏤:指在器物上雕刻文采。鏤:雕刻。
纂組︰赤色絲帶。纂,音“轉”。
女紅︰女工,指採桑、養蠶、織衣。
為非︰做壞事。
粢盛(chéng):古時盛在祭器內以供祭祀的穀物。
太官︰管理皇帝飲食的官。
繇賦︰徭役、賦稅。
畜積︰蓄積。
耆:古稱六十歲。
遂長︰成長。
侵牟︰剝削、侵蝕。牟,害蟲也。
縣丞︰縣令之佐,屬吏之長。
奸法︰因法作奸。與盜盜︰和強盜一同搶奪。
無謂︰沒有道理。
耗(mào)亂:昏亂不明。
請︰定。

標籤:古文觀止

詩詞推薦

  • 齊宣王見顏斶 / 顏斶說齊王

    佚名先秦〕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說。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
  • 秦晉崤之戰

    左丘明先秦〕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於曲沃。出絳,柩有聲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將有西師過軼我,擊之,
  •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丘明先秦〕齊侯與蔡姬乘舟於囿,盪公。公懼變色;禁之,不可。公怒,歸之,未之絕也。蔡人嫁之。  四年春,齊侯以諸
  • 贈黎安二生序

    曾鞏宋代〕趙郡蘇軾,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書至京師遺余,稱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攜其文數十萬言,安生攜
  • 項羽本紀贊

    司馬遷兩漢〕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原文_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的賞析_古詩文
  • 與陳給事書

    韓愈唐代〕愈再拜:愈之獲見於閣下有年矣。始者亦嘗辱一言之譽。貧賤也,衣食於奔走,不得朝夕繼見。其後,閣下位益尊
  • 孔子世家贊

    司馬遷兩漢〕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原文_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的賞析_古詩文
  • 光武帝臨淄勞耿弇

    劉秀兩漢〕車駕至臨溜自勞軍,群臣大會。帝謂弇曰:“昔韓信破歷下以開基,今將軍攻祝阿以發跡,此皆齊之西界,功足相
  • 太史公自序

    司馬遷兩漢〕太史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歲而有孔子。孔子卒後至於今五百歲,有能紹明世、正《易傳》,繼《春
  • 圬者王承福傳

    韓愈唐代〕圬之為技賤且勞者也。有業之,其色若自得者。聽其言,約而盡。問之,王其姓。承福其名。世為京兆長安農夫。
  • 駁復仇議

    柳宗元唐代〕臣伏見天后時,有同州下邽人徐元慶者,父爽為縣吏趙師韞所殺,卒能手刃父仇,束身歸罪。當時諫臣陳子昂建議
  • 季梁諫追楚師

    左丘明先秦〕楚武王侵隨,使薳章求成焉,軍於瑕以待之。隨人使少師董成。   斗伯比言於楚子曰:“吾不得志於漢東也,
  • 寄歐陽舍人書

    曾鞏宋代〕鞏頓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還,蒙賜書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銘。反覆觀誦,感與慚並。夫銘志之著於世,義
  • 心術

    蘇洵宋代〕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凡兵上義;
  •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宋代〕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於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後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
  • 司馬錯論伐蜀

    佚名先秦〕司馬錯與張儀爭論於秦惠王前,司馬錯欲伐蜀,張儀曰:“不如伐韓。”王曰:“請聞其說。”  對曰:“親魏
  • 送石處士序

    韓愈唐代〕河陽軍節度、御史大夫烏公,為節度之三月,求士於從事之賢者。有薦石先生者。公曰:“先生何如?”曰:“先
  • 親政篇

    王鏊明代〕《易》之《泰》:“上下交而其志同。”其《否》曰:“上下不交而天下無邦。”蓋上之情達於下,下之情達於上
  • 同學一首別子固

    王安石宋代〕江之南有賢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賢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謂賢人者,予慕而友
  • 潮州韓文公廟碑

    蘇軾宋代〕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故申、呂
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原文_景帝令二千石修職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