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

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
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轅奏樂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詩詞問答

問: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作者是誰?答:蘇軾
問: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蘇軾的名句有哪些?答:蘇軾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參星橫北斗轉已經快到三更時分,久雨不停,終日颳大風,老天爺也應該放睛。
雲忽散月兒明用不著誰人來點綴,青天碧海本來就是澄清明淨的。
雖乘船渡大海空懷孔子救世之志,仿佛聽到了黃帝鹹池優美的樂聲。
被貶南荒雖然九死一生我也不遺憾,因為這次遠遊是我平生最奇絕的經歷。

注釋
參(shēn)橫斗轉:參星橫斜,北斗星轉向,說明時值夜深。參,斗,兩星宿名,皆屬二十八星宿。橫,轉,指星座位置的移動。
苦雨終風:久雨不停,終日颳大風。
“天容”句:青天碧海本來就是澄清明淨的。比喻自己本來清白,政亂污陷如蔽月的浮雲,終會消散。
魯叟:指孔子。乘桴(fú):乘船。桴,小筏子。據《論語·公冶長》載,孔子曾說:“道(王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奏樂聲:這裡形容濤聲。也隱指老莊玄理。《莊子·天運》中說,黃帝在洞庭湖邊演奏《鹹池》樂曲,並借音樂說了一番玄理。軒轅,即黃帝。
南荒:僻遠荒涼的南方。恨:遺憾。
茲游:這次海南遊歷,實指貶謫海南。

詩文賞析

紀昀評此詩說:“前半純是比體。如此措辭,自無痕跡。”“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難不露痕跡。但這四句詩,卻是不露“比”的痕跡的。

“參橫斗轉”,是夜間渡海時所見;“欲三更”,則是據此所作的判斷。曹植《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乾。”這說明“參橫斗轉”,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時的景象。而在海南,則與此不同,王文誥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時,則參已早見矣。”這句詩寫了景,更寫了人。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過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難走。因此,這句詩調子明朗,可見當時詩人的心境。而在此之前,還是“苦雨終風”,一片漆黑。連綿不斷的雨叫“苦雨”,大風叫“終風”。這一句緊承上句而來。詩人在“苦雨終風”的黑夜裡不時仰首看天,終於看見了“參橫斗轉”,於是不勝驚喜地說:“苦雨終風也解晴。”

三、四兩句,就“晴”字作進一步抒寫。“雲散月明”,“天容”是“澄清”的;風恬雨霽,星月交輝,“海色”也是“澄清”的。這兩句,以“天容海色”對“雲散月明”,仰觀俯察,形象生動,連貫而下,靈動流走。而且還用了句內對:前句以“月明”對“雲散”,後句以“海色”對“天容”。這四句詩,在結構方面又有共同點:短句分兩節,先以四個字寫客觀景物,後以三個字表主觀抒情或評論。唐人佳句,多渾然天成,情景交融。宋人造句,則力求洗鍊與深折。從這四句詩,既可看出蘇軾詩的特點,也可看出宋代詩的特點。

三、四兩句看似寫景,而詩人意在抒情,抒情中又含議論。就客觀景物說,雨止風息,雲散月明,寫景如繪。就主觀情懷說,始而說“欲三更”,繼而說“也解晴”;然後又發一問:“雲散月明”,還有“誰點綴”呢?又意味深長地說:“天容海色”,本來是“澄清”的。而這些抒情或評論,都緊扣客觀景物,貼切而自然。僅就這一點說,已經是很有藝術魅力的好詩了。

然而上乘之作,還應有言外之意。三、四兩句,寫的是眼前景,語言明淨,不會讓讀者直接覺得得用了典故。但仔細尋味,又“字字有來歷”。《晉書·謝重傳》載:謝重陪會稽王司馬道子夜坐,“於時月夜明淨,道子嘆以為佳。重率爾曰:‘意謂乃不如微雲點綴。’道子戲曰:‘卿居心不淨,乃復強欲滓穢太清耶?’”(參看《世說新語·言語》)“雲散月明誰點綴”一句中的“點綴”一詞,即來自謝重的議論和道子的戲語,而“天容海色本澄清”則與“月夜明淨,道子嘆以為佳”契合。這兩句詩,境界開闊,意蘊深遠,已經能給讀者以美的感受和哲理的啟迪;再和這個故事聯繫起來,就更能讓人多一層聯想。王文誥就說:上句,“問章惇也”;下句,“公自謂也”。“問章惇”,意思是:你們那些“居心不淨”的小人掌權,“滓穢太清”,弄得“苦雨終風”,天下怨憤。如今“雲散明月”,還有誰“點綴”呢?“公自謂”,意思是:章惇之流“點綴”太空的“微雲”既已散盡,天下終於“澄清”,強加於他的誣衊之詞也一掃而空。冤案一經昭雪,他這個被陷害的好人就又恢復了“澄清”的本來面目。從這裡可以看出,如果用典貼切就可以豐富詩的內涵,提高語言的表現力。

五、六兩句,轉入寫“海”。三、四句上下交錯,合用一個典故;這兩句則顯得有變化。“魯叟”指孔子。孔子是魯國人,所以陶淵明《飲酒詩》有“汲汲魯中叟”之句,稱他為魯國的老頭兒。孔子曾說過“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意思是:我的道在海內無法實行,坐上木筏子飄洋過海,也許能夠實行吧!蘇軾也提出過改革弊政的方案,但屢受打擊,最終被流放到海南島。在海南島,“飲食不具,藥石無有”,儘管和黎族人民交朋友,做了些傳播文化的工作;但作為“罪人”,是不可能談得上“行道”的。此時渡海北歸,回想多年來的苦難歷程,就發出了“空餘魯叟乘桴意”的感慨。這句詩,用典相當靈活。它包含的意思是:在內地,他和孔子同樣是“道不行”。孔子想到海外去行道,卻沒去成;他雖然去了,並且在那裡呆了好幾年,可是當他離開那兒渡海北歸的時候,卻並沒有什麼“行道”的實績值得他 * ,只不過空有孔子乘桴行道的想法還留在胸中罷了。這句詩,由於巧妙地用了人所共知的典故,因而寥寥數字,就概括了曲折的事,抒發了複雜的情;而“乘桴”一詞,又準確地表現了正在“渡海”的情景。“軒轅”即黃帝,黃帝奏樂,見《莊子·天運》:“北門成問於黃帝曰:‘帝張鹹池之樂於洞庭之野,吾始聞之懼,復聞之怠,卒聞之而惑;蕩蕩默默,乃不自得。’”蘇軾用這個典,以黃帝奏鹹池之樂形容大海波濤之聲,與“乘桴”渡海的情境很合拍。但不說“如聽軒轅奏樂聲”,卻說“粗識軒轅奏樂聲”,就又使人聯想到蘇軾的種種遭遇及其由此引起的心理活動。就是說:那“軒轅奏樂聲”,他是領教過的;那“始聞之懼,復聞之怠,卒聞之而惑”,他是親身經歷、領會很深的。“粗識”的“粗”,不過是一種詼諧的說法,口裡說“粗識”,其實是“熟識”。

尾聯推開一步,收束全詩。“茲游”,直譯為現代漢語,就是“這次出遊”或“這番遊歷”,這首先是照應詩題,指代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但又不僅指這次渡海,還推而廣之,指自惠州貶儋縣的全過程。1094年(紹聖元年),蘇軾抵惠州貶所,不得簽書公事。他從1097年(紹聖四年)六月十一日與蘇轍訣別、登舟渡海,到1100年(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渡海北歸,在海南島渡過了三個年頭的流放生涯。這就是所謂“茲游”。下句的“茲游”與上句的“九死南荒”並不是互不相承的兩個概念,那“九死南荒”,即包含於“茲游”之中。不過“茲游”的內容更大一些,它還包含此詩前六句所寫的一切。

弄清了“茲游”的內容及其與“九死南荒”的關係,就可品出尾聯的韻味。“九死”,多次死去的意思。“九死南荒”而“吾不恨”,是由於“茲游奇絕冠平生”,看到了海內看不到的“奇絕”景色。然而“九死南荒”,全出於政敵的迫害;他固然達觀,但也不可能毫無恨意。因此,“吾不恨”畢竟是詩的語言,不宜呆看。這句既含蓄,又幽默,對政敵的調侃之意,也見於言外。

標籤:寫景抒情

詩詞推薦

  • 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

    歐陽修宋代〕洛陽正值芳菲節,穠艷清香相間發。遊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今宵
  • 竹枝詞二首

    黃庭堅宋代〕浮雲一百八盤縈,落日四十八渡明。鬼門關外莫言遠,四海一家皆弟兄。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_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賞析_古詩文
  • 魯山山行

    梅堯臣宋代〕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_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賞析_古詩文
  • 菁菁者莪

    佚名先秦〕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見君子,我心則喜。菁菁者莪,在彼中陵。
  • 清平樂·孤花片葉

    納蘭性德清代〕孤花片葉,斷送清秋節。寂寂繡屏香篆滅,暗裡朱顏消歇。誰憐散髻吹笙,天涯芳草關情。懊惱隔簾幽夢,半床花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_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賞析_古詩文
  • 大風留金山兩日

    蘇軾宋代〕塔上一鈴獨自語,明日顛風當斷渡。朝來白浪打蒼崖,倒射軒窗作飛雨。龍驤萬斛不敢過,漁舟一葉從掀舞。細思
  • 醉著

    韓偓唐代〕萬里清江萬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煙。漁翁醉著無人喚,過午醒來雪滿船。
  •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於女王城東禪莊院

    蘇軾宋代〕十日春寒不出門,不知江柳已搖村。稍聞決決流冰谷,盡放青青沒燒痕。數畝荒園留我住,半瓶濁酒待君溫。去年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_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賞析_古詩文
  • 柳營曲·嘆世

    馬謙齋〔元代〕手自搓,劍頻磨。古來丈夫天下多。青鏡摩挲,白首蹉跎,失志困衡窩。有聲名誰識廉頗?廣才學不用蕭何。忙忙
  • 南鄉子·秋暮村居

    納蘭性德清代〕紅葉滿寒溪,一路空山萬木齊。試上小樓極目望,高低。一片煙籠十里陂。吠犬雜鳴雞,燈火熒熒歸路迷。乍逐橫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_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賞析_古詩文
  • 重陽

    文天祥宋代〕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秋色老梧桐。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乾坤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_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賞析_古詩文
  • 春詞二首(樂府詩題作陌上桑)

    常建唐代〕菀菀黃柳絲,濛濛雜花垂。日高紅妝臥,倚對春光遲。寧知傍淇水,騕褭黃金羈。翳翳陌上桑,南枝交北堂。美人
  • 滿庭芳·山抹微雲

    秦觀宋代〕山抹微雲,天連衰草,畫角聲斷譙門。暫停徵棹,聊共引離尊。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紛。斜陽外,寒鴉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_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賞析_古詩文
  •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張九齡唐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_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賞析_古詩文
  • 玉階怨·夕殿下珠簾

    謝朓南北朝〕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
  • 秋浦歌十七首

    李白唐代〕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遙傳
  • 宿池州齊山寺,即杜牧

    楊萬里宋代〕我來秋浦正逢秋,夢裡重來似舊遊。風月不供詩酒債,江山長管古今愁。謫仙狂飲顛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樓。問著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_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賞析_古詩文
  • 相思令·苹滿溪

    張先宋代〕苹滿溪。柳繞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時隴月低。煙霏霏。風淒淒。重倚朱門聽馬嘶。寒鷗相對飛 。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_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賞析_古詩文
  • 定西番

    牛嶠唐代〕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樓寒,夢長安。鄉思望中天闊,漏殘星亦殘。畫角數聲嗚咽,雪漫漫。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_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賞析_古詩文
  • 採桑子

    納蘭性德清代〕彤霞久絕飛瓊字,人在誰邊。人在誰邊,今夜玉清眠不眠。香銷被冷殘燈滅,靜數秋天。靜數秋天,又誤心期到下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_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賞析_古詩文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原文_六月二十日夜渡海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