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山山行

作者:梅堯臣 朝代:宋代

魯山山行原文

適與野情愜,千山高復低。
好峰隨處改,幽徑獨行迷。
霜落熊升樹,林空鹿飲溪。
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

詩詞問答

問:魯山山行的作者是誰?答:梅堯臣
問:魯山山行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魯山山行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梅堯臣的名句有哪些?答:梅堯臣名句大全

梅堯臣魯山山行書法欣賞

梅堯臣魯山山行書法作品欣賞
魯山山行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綿延的魯山重巒疊嶂,千峰競秀,高低錯落有致,蔚為壯觀,正好迎合了我愛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奇峻的山峰隨觀看的角度的變化而變化,沉醉於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遊覽的野趣,不知走到了什麼地方。
霜雪融落,笨熊正在緩慢地爬著大樹,山林空蕩寂靜野鹿正在小溪旁飲水。
在這重巒疊嶂之中會有人家居住嗎?只聽得遠處雲霧繚繞的山間傳來一聲雞鳴。

注釋
魯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魯山縣東北,接近襄城縣境。
適:恰好。野情:喜愛山野之情。
愜(qiè):心滿意足。
隨處改:(山峰)隨觀看的角度的變化而變化。
幽徑:小路。
熊升樹:熊爬上樹。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樹梢。
何許:何處,哪裡。
雲外:形容遙遠。一聲雞:暗示有人家。

詩文賞析

深秋時節,霜降臨空,詩人在魯山旅行。山路上沒有其他人,詩人興致勃勃,一邊趕路一邊欣賞著千姿百態的山峰和山間的種種景象。仿佛從雲外傳來的一聲雞鳴,告訴詩人有家人的地方還很遠很遠。

本詩是作者梅堯臣登山的一個過程,首先表達的是登山抒懷的一種喜悅,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無比的驚喜與心曠神怡,但是到了最後作者才發現有人家的地方還很遠很遠。在山中走著走著,幽靜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見炊煙,自己也懷疑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問一聲“人家在何許(何處)”;正在沉思的時候,忽聽得從山間白雲上頭傳來“喔喔”一聲雞叫。噢,原來住家還在那高山頂哩。這最後一句“雲外一聲雞”,非常自然,確實給人以“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感覺。

首聯
  看見了山野非常喜愛,心中很滿足,群山連綿起伏的,時高時低,一個“愜”字,足以體會出當時作者心滿意足的心情。

魯山層巒疊嶂,千峰競秀,一高一低,蔚為壯觀,正好投合“我”愛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這就是開頭兩句詩的意思,說明所以要登魯山遊覽,是因為內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頷聯
  優美的山峰波浪起伏,走在幽靜的小路上,仿佛走進了迷宮似的,一個“迷”字,說明詩人當時被小路迷糊了的優雅心情。

走到一處可以看到一種好峰,再走向另一處,又可以看到另一種奇嶺,所以說“隨處改”。“隨處改”這個“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動,總是一個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因為“行”,所以好峰才處處改,由一個畫面換成另一畫面。以“改”字型現“行”,正切合詩題“山行”的意思。一個人在山間小路上行走,曲曲彎彎,走著走著,連自己也不知走到哪裡去了,有時竟迷失了方向。“幽徑獨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詩中說的,一是曲徑幽深,容易走錯路,二是獨行,自己一個人,無人指路,也容易走錯路,於是“迷”了。這裡把一個人游山的體驗逼真地表現出來了。

標籤:古詩三百首國中古詩寫景抒懷抒情

詩詞推薦

魯山山行原文_魯山山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