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壽趙漕介庵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代

水調歌頭·壽趙漕介庵原文

千里渥窪種,名動帝王家。
金鑾當日奏草,落筆萬龍蛇。
帶得無邊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鬢方鴉。
莫管錢流地,且擬醉黃花。
喚雙成,歌弄玉,舞綠華。
一觴為飲千歲,江海吸流霞。
聞道清都帝所,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
回首日邊去,雲里認飛車。

詩詞問答

問:水調歌頭·壽趙漕介庵的作者是誰?答:辛棄疾
問:水調歌頭·壽趙漕介庵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水調歌頭·壽趙漕介庵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答:辛棄疾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你就像馳騁千里的渥窪神馬,聲名驚動了誥廷。禮下於人,必有所求。當年給皇帝掌理過制誥詔書,頗有文采,落筆萬言,如走龍蛇。能賜福於人民,他把春天般的溫暖帶來人間。江山都等老了,他青春長駐,鬢髮還象烏鴉羽趙一樣烏黑。像劉晏那樣會理財,使江南富庶,如錢流遍地,席間且不管這些,還是痛飲賞菊吧!
欣賞著歌舞,敬趙介庵一杯美酒:望你象傾江倒海一樣痛飲,祝你長壽。聽聞皇帝要出兵北伐,驅逐金人,洗淨中原大地膻腥的胡沙。趙介庵他日能到皇帝的身邊,人們會欽羨地望著他乘坐飛車消逝於天地雲間。

注釋
渥窪:指代神馬。 唐 韓琮 《公子行》:“別殿承恩澤,飛龍賜渥窪。”
奏草:奏章的草稿。《漢書·朱雲傳》:“ 雲上書自穆,鹹為定奏草,求下御史中丞。”
龍蛇:指書法筆勢的蜿蜒盤曲。
錢流地:形容理財得法,錢財充羨。
雙成:指董雙成。董雙成,女,籍貫浙江,神話人物。商亡後於西湖畔修煉成仙,飛升後任王母身邊的玉女。
弄玉:秦穆公之女。簫史者,秦穆公時人,善 * 。穆公女弄玉好之,公妻焉。弄玉日就簫史作鳳鳴,感鳳來止,一旦夫妻同隨鳳飛去。
綠華:萼綠華者,自雲是南山人,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顏色絕整。以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羊權家,授權屍解藥,並詩一篇,火浣布手巾一方,金玉條脫各一枚。
帝所:清都紫微,鈞天廣樂,帝之所居。《列子 周穆王》
西北淨胡沙:唐李白《永王東巡歌》其二:“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
1日邊:喻誥廷。

詩文賞析

《水調歌頭·壽趙漕介庵》真切地表達了乾道初年作者的處境和心情。一個愛國志士,雄心勃勃要報效國家,卻不為世所用,內心實在是痛苦的。在壽筵席上,作者對趙介庵寄託了極大的希望,讚揚趙介庵才華出眾,期望趙介庵把無邊的春色帶給人民。這無邊春色,就是抗戰勝利,實現祖國統一大業!“西北洗胡沙”的思想,在這首曲子詞里是鋒芒獨見的。這是其辛棄疾文人墨客逢場作戲寫的那些一味頌揚的祝壽詞,所不能比擬的。辛棄疾用神采飛馳的筆觸,表現了自己豪邁的心情,情緒是樂觀的,筆調是高昂而委婉的,大體上可以代表辛棄疾早期詞的風格。

上片讚頌趙介庵,下片陳述自己的報國宏旨。

首句“千里渥窪種,名動帝王家。”“渥窪”,水名,在今甘肅省安西縣,是產千里馬的地方。據《漢書武帝紀》載:“元鼎四年六月,得寶鼎后土祠旁,秋,馬上渥窪水中,作《寶鼎天馬》之歌。”作者以天馬喻趙介庵人才非凡,聲名驚動了朝廷。禮下於人,必有所求。雄心壯志受到壓抑的辛棄疾,欲求得人家舉薦的心情,不言自明。

“金鑾當日奏草,落筆萬龍蛇。”說趙介庵給皇帝掌理過制誥詔書,頗有文采,落筆萬言,如走龍蛇。在這裡作者隱約表示希望能得到舉薦之意,但不直敘,可謂苦心孤詣,措詞頗費躊躇。

“帶得無邊春下”,是說趙介庵能賜福於人民,把春天般的溫暖帶來人間。“等待江山都老”,指歲月流逝,照應下文:“教看鬢方鴉。”說趙介庵青春長駐,鬢髮還象烏鴉羽毛一樣烏黑。另方面也隱含著自己要為國家作一番事業,盼望已久,江山都等老了的意思。接著,“莫管錢流地,且擬醉黃花”。作者把趙介庵比作劉晏,唐代劉晏管理財政、賦稅、鹽鐵等,使水陸運輸暢通,物價穩定,曾說“如見錢流地上”。這裡是說:你象劉晏那樣會理財,使江南富庶,如錢流遍地,席間且不管這些,還是痛飲賞菊吧!作者有求於人,婉轉陳情,露而又收,真是達到挖空心思的地步了。

下片,開頭幾句:“喚雙成,歌弄玉,舞綠華。一觴為飲千歲,江海吸流霞。”雙成、弄玉、綠華,都是古代傳說中能歌善舞的仙女。雙成,即董雙成,為西王母侍女;弄玉,秦穆公之女,據《列仙傳》載:“簫史者,秦穆公時人,善 * 。穆公女弄玉好之,公妻焉。弄玉日就簫史學簫作鳳鳴,感鳳來止,一旦夫妻隨鳳飛去。”綠華,即萼綠華,據《真誥運象篇》:“南山人,青衣,顏色絕整。”流霞:仙酒名。據《論衡道虛篇》記載:“河東項曼斯好道學仙,委家亡去,三年而返。曰:‘去時有數仙人,將我上天,離月數里而止。居月之旁,其寒悽愴。口飢欲食,輒飲我流霞一杯。每飲一杯,數月不飢。’”這幾句接上片,意思是說,欣賞著美妙歌舞,敬趙介庵一杯美酒:望你象傾江倒海一樣痛飲,祝你長壽。這些均系作者即席所見,無關宏旨。

重點落筆:“聞道清都帝所,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這二句從杜甫《洗兵行》:“安得壯士挽天河,淨洗甲兵長不用。”脫化而出。意謂要派壯士手挽天河,用滔滔的仙浪去沖刷西北地區的胡沙。弦外之音,皇帝要出兵北伐,驅逐金人,洗淨中原大地膻腥的胡沙。國難當頭,志士獻身,有意報效國家,是作者的真正用心。辛棄疾向這位有權有勢接近皇帝的大人物趙介庵,把自己的志願提出來,希望漕介庵能在皇帝面前保舉自己。這是作者所神往的壯麗事業,也是這首詞的真正的意旨所在!

“回首日邊去,雲里認飛車。”又是一句美好的頌揚話。“日邊”當然是指皇帝的身邊,說趙介庵在人們“回首”之間,就能到皇帝的身邊,人們會欽羨地望著漕介庵乘坐飛車消逝於天地雲間。那喻意是不言自明的;你趙介庵他日到皇帝身邊述職時,不要忘了替我這遠離“日邊”的人美言幾句,把我報國的雄心壯志好好轉達啊!

標籤:愛國抱負

詩詞推薦

水調歌頭·壽趙漕介庵原文_水調歌頭·壽趙漕介庵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