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代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得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詩詞問答

問: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作者是誰?答:辛棄疾
問: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辛棄疾的名句有哪些?答:辛棄疾名句大全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書法欣賞

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書法作品欣賞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人年輕的時候不懂憂愁的滋味,喜歡登高遠望。喜歡登高遠望,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
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說不出。想說卻說不出,卻說道:“好個涼爽的秋天呀!”

注釋
醜奴兒:詞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廣豐縣西南。因狀如廬山香爐峰,故名。淳熙八年(1181)辛棄疾罷職退居上饒,常過博山。
少年:指年輕的時候。不識:不懂,不知道什麼是。
“為賦”句:為了寫出新詞,沒有愁而硬要說有愁。
強(qiǎng):勉強地,硬要。
識盡:嘗夠,深深懂得。
欲說還(huán)休:表達的意思可以分為兩種:1.男女之間難於啟齒的感情。2.內心有所顧慮而不敢表達。
休:停止。

詩文賞析

【評解】
這首詞是作者帶湖閒居時的作品。通篇言愁。通過“少年”時與“而今”的對比,表現了作者受壓抑、遭排擠、報國無路的痛苦,也是對南宋朝廷的諷刺與不滿。上片寫少年不識愁滋味。下片寫而今歷盡艱辛,“識盡愁滋味”。全詞構思新巧,平易淺近。
濃愁淡寫,重語輕說。寓激情於婉約之中。含蓄蘊藉,語淺意深。別具一種耐人尋味的情韻。
【集評】
夏承燾《唐宋詞欣賞》:他這首詞外表雖則婉約,而骨子裡卻是包含著憂鬱、沉悶不滿的情緒。……用“卻道天涼好個秋”這樣一句閒淡的話,來結束全篇,用這樣一句閒淡話來寫自己胸中的悲憤,也是一種高妙的抒情法。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語言來表達,有時更耐人尋味。
張碧波《辛棄疾詞選讀》:這首詞寫得委婉蘊藉,含而不露,別具一格。

賞析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閒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閒遊於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地風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 ,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

詞的上片,著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於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首句“少年不識愁滋味 ”,乃是上片的核心。我們知道,辛棄疾生長在中原淪陷區。青少年時代的他,不僅親歷了人民的苦難,親見了金人的兇殘,同時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鬥爭精神的鼓舞。他不僅自己有抗金復國的膽識和才略,而且認為中原是可以收復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趕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為“愁 ”,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發一點所謂“愁情 ”,他是“愛上層樓”,無愁找愁。作者連用兩個“愛上層樓”,這一疊句的運用,避開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帶起了下文。前一個“愛上層樓”,同首句構成因果複句,意謂作者年輕時根本不懂什麼是憂愁,所以喜歡登樓賞玩。後一個“愛上層樓 ”,又同下面“為賦新詞強說愁”結成因果關係 ,即因為愛上高樓而觸發詩興,在當時“不識愁滋味”的情況下,也要勉強說些“愁悶”之類的話。這一疊句的運用,把兩個不同的層次聯繫起來,上片“不知愁”這一思想表達得十分完整。

詞的下片,著重寫自己現在知愁。作者處處注意同上片進行對比,表現自己隨著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歷漸深,對於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作者懷著捐軀報國的志願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力,共建恢復大業 。誰知,南宋政權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閒居的境地,“一腔忠憤,無處發泄”,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而今識盡愁滋味”,這裡的“盡”字,是極有概括力的,它包含著作者許多複雜的感受,從而完成了整篇詞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轉折。接著,作者又連用兩句“ 欲說還休”,仍然採用疊句形式,在結構用法上也與上片互為呼應 。這兩句“欲說還休”包含有兩層不同的意思。前句緊承上句的“盡”字而來,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喜怒哀樂等各種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極度的高興轉而潛生悲涼,深沉的憂愁翻作自我調侃。作者過去無愁而硬要說愁,如今卻愁到極點而無話可說。後一個“欲說還休 ”則是緊連下文。因為,作者胸中的憂愁不是個人的離愁別緒,而是憂國傷時之愁。而在當時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況下,抒發這種憂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說,只得轉而言天氣,“天涼好個秋”。這句結尾表面形似輕脫,實則十分含蓄,充分表達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辛棄疾的這首詞,通過“少年 ”、“而今”,無愁、有愁的對比 ,表現了他受壓抑排擠 、報國無門的痛苦,是對南宋統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在藝術手法上,“少年”是賓,“而今”是主,以昔襯今,以有寫無,以無寫有,寫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強調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標籤:感懷愛國諷刺

詩詞推薦

  • 夕次蒲類津(一作晚泊蒲類)

    駱賓王唐代〕二庭歸望斷,萬里客心愁。山路猶南屬,河源自北流。晚風連朔氣,新月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龍庭
  • 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

    辛棄疾宋代〕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里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_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賞析_古詩文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絕

    蘇軾宋代〕未成小隱聊中隱,可得長閒勝暫閒。我本無家更安往,故鄉無此好湖山。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_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賞析_古詩文
  • 沁園春·記上層樓

    陳人傑宋代〕予弱冠之年,隨牒江東漕闈,嘗與友人暇日命酒層樓。不惟鍾阜、石城之勝,班班在目,而平淮如席,亦橫陳樽俎
  • 考槃

    佚名先秦〕考槃在澗,碩人之寬。獨寐寤言,永矢弗諼。考槃在阿,碩人之薖。獨寐寤歌,永矢弗過。考槃在陸,碩人之軸。
  • 飲酒 十九

    陶淵明魏晉〕疇昔苦長飢,投耒去學仕。將養不得節,凍餒固纏己。是時向立年,志意多所恥。遂盡介然分,拂衣歸田裡,冉冉
  • 梅花絕句·其二

    陸游宋代〕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著花遲。高標逸韻君知否,正是層冰積雪時。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_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賞析_古詩文
  • 宿靈鷲禪寺二首

    楊萬里宋代〕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終夜鳴。流到前溪無半語,在山做得許多聲。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_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賞析_古詩文
  • 螃蟹詠

    曹雪芹清代〕鐵甲長戈死未忘,堆盤色相喜先嘗。螯封嫩玉雙雙滿,殼凸紅脂塊塊香。多肉更憐卿八足,助情誰勸我千觴。對茲
  • 詠懷

    阮籍魏晉〕二妃游江濱,逍遙順風翔。交甫懷環佩,婉孌有芬芳。猗靡情歡愛,千載不相忘。傾城迷下蔡,容好結中腸。感激
  • 揚子江

    文天祥宋代〕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_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賞析_古詩文
  • 相和歌辭·東門行

    柳宗元唐代〕漢家三十六將軍,東方雷動橫陣雲。雞鳴函谷客如霧,貌同心異不可數。赤丸夜語飛電光,徼巡司隸眠如羊。當街
  • 柏舟

    佚名先秦〕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
  • 水調歌頭·多景樓

    陸游宋代〕江左占形勝,最數占徐州。連山如畫,佳處縹渺著危樓。鼓角臨風悲壯,烽火連空明滅,往事憶孫劉。千里曜戈甲
  •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元代〕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_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賞析_古詩文
  • 飲馬長城窟行

    李世民唐代〕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寒沙
  • 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

    陸龜蒙唐代〕雖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詩。因吟郢岸百畝蕙,欲采商崖三秀枝。棲野鶴籠寬使織,施山僧飯別教炊。但醫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_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

    鹿虔扆唐代〕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
  • 送韓子師侍郎序

    陳亮宋代〕秘閣修撰韓公知婺之明年,以“恣行酷政,民冤無告”劾去。  去之日,百姓遮府門願留者,頃刻合數千人,手
  • 詠牡丹

    陳與義宋代〕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鍾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_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賞析_古詩文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原文_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