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萼紅

作者:姜夔 朝代:宋代

一萼紅原文

丙午人日,予客長沙別駕之觀政堂。
堂下曲沼,沼西負古垣,有盧橘幽篁,一徑深曲;穿徑而南,官梅數十株,如椒如菽,或紅破白露,枝影扶疏。
著屐蒼苔細石間,野興橫生,亟命駕登定王台,亂湘流入麓山躡雲低昂,湘波容與,興盡悲來,醉吟成調。
古城陰,有官梅幾許,紅萼未宜簪。
池面冰膠,牆腰雪老,雲意還又沉沉。
翠藤共閒穿徑竹,漸笑語驚起臥沙禽。
野老林泉,故王台榭,呼喚登臨。
南去北來何事?盪湘雲楚水,目極傷心。
朱戶黏雞,金盤簇燕,空嘆時序侵尋。
記曾共西樓雅集,想垂楊還裊萬絲金。
待得歸鞍到時,只怕春深。

詩詞問答

問:一萼紅的作者是誰?答:姜夔
問:一萼紅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一萼紅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姜夔的名句有哪些?答:姜夔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丙午年的人日,我客居在長沙觀政堂。堂下有一個曲形的池沼,池沼西是古牆。生長著盧橘和青竹,一條小徑曲折幽篁。穿過小徑南行,有官府種的幾十株梅花。有的花蕾像花椒,有的花蕾像豆粒,有的稍露淺紅,有的微顯白色,開放得美麗動人。走在長滿蒼苔的小石間,頓時興趣大發,我於是立即決定登古老的定王台,又橫渡流湘江,登上嶽麓山,站在高處望見湘江上楚水山水相繞。不禁悲從心起,我醉吟成此詞。
一片官府的梅樹林,倚傍著古老的城牆。花苞剛剛露出,尚無法摘下。池塘上的冰凝固如膠,牆角的積雪要化去了。天空中輕雲浮蕩,意氣沉沉。我們曾共同拄著翠竹的手杖,愉快地在竹間小道漫步,一路上笑聲不斷,驚起了睡在沙灘上的鷗鷺鴛鴦。我們這些流連于山間的老人,有心去問候故王的台榭迴廊。
我究竟為什麼要四處飄泊?就像眼前的湘雲楚水,不住地向遠方流蕩?我極目遠望,只見一片煙水迷茫,令我生出無限感傷。眼見人家的大門上貼了金雞的圖樣,春盤中把應節的玉燕盛上,人們都正在團圓,節日的氣氛越來越濃厚。可我卻漂泊在外,只能為時光不再而獨自傷心。我還清楚地記得,當初與戀人相聚幽會的幸福時光。可以想像到那裡的垂柳,如今又是春天柳絲飄揚,一派新鮮的春色盎然。可等我騎馬返回的時候,想與她再見面,只怕春天已過,一切一去不會回頭。

注釋
一萼紅:詞牌名,雙調一百零八字。有平韻、仄韻兩體:仄韻體有見《樂府雅詞》中的北宋無名氏詞。
人日:舊稱夏曆正月初七日為“人日”。《北史·魏收傳》引晉議郎董勛《答問禮俗說》:“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杜甫《人日》詩:“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陰時。”
別駕:官名,漢置別駕從事使,為刺史的佐吏,刺史巡視轄境時,別駕乘驛車隨行,故名。宋於諸州置通判,近似別駕之職,後世因沿稱通判為別駕。
曲沼:曲池,曲折迂迴的池塘。
盧橘:金桔。李時珍《本草綱目》云:“此桔生時青盧色,黃熟時則如金,故有金桔、盧桔之名。”並說:“注《文選》者以枇杷為盧桔,誤矣。司馬相如《上林賦》云:‘盧桔夏熟,枇杷橪柿,’以二物並列,則非一物明矣。”
幽篁:指幽深的竹林。
屐:木鞋,底有二齒,以行泥地。引申為鞋的泛稱。
定王台:在長沙城東,漢長沙定王所築。
亂:橫渡。《詩·大雅·公劉》:“涉謂為亂。”疏:“水以流不順,橫渡則絕其流,故為亂。”《書·禹貢》:“亂於河。”孔傳:“絕流曰亂。”
麓山:一名嶽麓山,在長沙城西,下臨湘江。
容與:舒緩的樣子。
紅萼:紅花。萼,花蒂。
冰膠:冰凍。
牆腰:牆的中部。
故王台榭:指漢長沙定王劉發所築之台。
登臨:登山臨水。也指遊覽。
目極:用盡目力遠望。
黏雞:《荊楚歲時記》:“人日貼畫雞於戶,懸葦索其上,插符於旁,百鬼畏之。”
金盤句:金盤,指春盤,古俗於立春日,取生菜、果品、餅、糖等,置於盤中為食,取迎新之意謂之春盤。周密《武林舊事》立春條云:立春前一日“後苑辦造春盤供進,及分賜貴邸宰臣巨璫,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
侵尋:漸進。
萬絲金:白居易《楊柳枝》十二首其九:“一樹春風萬萬枝,嫩於金色軟於絲。”

詩文賞析


白石此詞作於三十二歲,當時客居長沙。詞中抒寫懷人之思及飄泊之苦 。據夏承燾《姜白石系年》,這是白石詞中最早的懷念合肥情侶之作。白石青年時在合肥曾結識姊妹二人相交情深,後來卻演化為一場愛情悲劇,使白石從此鬱鬱寡歡,刻骨相思。白石與合肥情侶初識合肥赤蘭橋,其地多種柳,分手時為梅開時節,故白石詞寫及梅、柳,均與此一段“合肥情事”有關,由梅、柳而憶及舊日情侶,抒發一種綿綿不盡之相思之情,成為白石的一種思維定勢和其詞的一種慣性情緒。
小序記作詞緣起。丙午即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人日是正月初七 。長沙別駕指湖南潭州通判蕭德藻,當時白石客居其觀政堂。堂下有曲池,池西背靠古城牆,池畔植有枇杷竹林,曲徑通幽。穿徑南行,忽見梅花成林,滿枝花蕾,小的如花椒,大的如豆子,少許花蕾乍開,有紅梅,也有白梅。頭上枝影扶疏,腳下蒼苔細石,詞人與朋友們漫步其間,不覺動了遊興,於是立即動身,出遊城東的定王台,又渡過城西的湘江,登上嶽麓山。俯眺湘雲起伏,湘水慢流,終於遊興已盡,悲從中來,遂醉吟成詞。
上序片詞序相表里,主寫游賞心情 。“古城陰”。有官梅幾許 ,紅萼未宜簪 。”古城牆下,些許官梅,紅萼尚小,還不到摘花插發的時候呢。官梅即官府種的梅花,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詩,有“東閣官梅動詩興”之句,何況梅花與柳樹一樣,最能鉤起白石的傷心心事呢。句中幾許、未宜簪等語,流露出一片愛憐護惜之情。序中既描寫出梅花的各種姿態,故詞中便著意於抒 * 意,詞較序翻進一層 。“池面冰膠 ,牆陰雪老”,二句對仗極工整。以膠狀冰,以老狀雪,寫出凝冰難化、積雪不融,字面生新硬瘦的是白石詞筆 。白石詩法江西詩派,以拗折瘦硬為追求,給人一種剛勁的感覺,形成一種深遠清苦的意境。寒意猶深,解凍何時。“雲意還又沉沉。”彤雲沉沉,欲雪大時,加倍寫出寒意。詞境之幽深清苦,正暗示著詞人心境之沉鬱。詞人有意無意,也想舒散一下郁解的情懷。“翠藤共、閒穿徑竹,漸笑語、驚起臥沙禽。”於是與友人一起,閒步穿過翠藤、竹徑,來到林園能幽之處。一路行來,興致漸高,不覺談笑風生,驚起水邊棲鳥 。這兩句很好地表達了此時詞人野興橫生,樂以忘憂的心情。下一漸字,尤能傳出心境由鬱悶而趨向開朗。這是大自然對人心的感發。這幾句與前幾句境界迥異,一邊是官梅紅萼,一邊是冰雪寒寒,一邊又是翠藤徑竹和沙禽,移步換景,情隨景移,真有“野雲孤飛 ,去留無跡” (張炎《詞源》)的妙處。“野老林泉 ,故王台榭,呼喚登臨。”歇拍以簡練生動之筆,寫出偕友登定王台、渡湘江、登嶽麓之一段游賞。故王台榭,指漢長沙定王劉發所築之台。野老林泉,雖然泛指,但或者也不無懷昔感今之意。以前名人流寓長沙者不少,如唐末韓侂便曾避地於此,其《小隱》詩云:“借得茅齋嶽麓西,擬將身世老鋤犁。”
投入大自然懷抱,興林泉之逸趣,發思古之幽情,詞人一時樂以忘憂。呼喚登臨四字,寫出一片歡鬧場景,試比較“雲意又還沉沉”,前後心情已迥然不同。
下片從序言興盡悲來四字翻出,寫出追遠懷人的深深悲慨。“南去北來何事,盪湘雲楚水,目極傷心。”嶽麓山上,詞人極目天際 ,看湘雲起伏,湘水緩流,頓時傷心無限,自己年年南去北來,飄泊江湖,竟為何事 ?白石《玲瓏四犯》云:“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贏得 、天涯羇旅。”可作此詞換頭之詮釋。陳銳《袌碧齋詞話》雲 :“換頭處六字句有挺接者,如‘南去北來何事’。”上片以呼喚登臨之樂歇拍,換頭挺接南去北來之悲,筆峰驟轉,突兀峭拔,兩相對比,大能突出詞人悲懷之年深日久,以致刻骨銘心,於歡樂處猶不解釋懷於往日悲情。此處有嶺斷雲連之勢。盪湘雲楚水一句亦妙,寫盡詞人平生浪跡江湖無所歸依之感。“朱戶粘雞,金盤簇燕,空嘆時序侵尋。”朱門貼上畫雞,寫人日民俗。《荊楚歲時記》云:“人日貼畫雞於戶 ,懸葦索其上,插符於旁,百鬼畏之。”金盤即春盤,金盤所盛之燕,乃生菜所制,此寫立春風俗。《武林舊事》雲 :“春前一日,後苑辦造春盤,翠縷紅絲 ,金雞玉燕,備極工巧。”此三句,慨嘆轉眼又是新年,時光徒然流逝。空嘆二字,呼應換頭何事二字,流露出光陰虛擲而又無可奈何的悲苦。詞人所傷心空嘆者何?“記曾共、西樓雅集,想垂柳、還裊萬絲金 。”全詞主旨 ,至此才轉折顯現出來。忘不了,曾與伊人在西樓的美好集會,窗外,萬縷嫩黃的柳絲,在春風中裊裊起舞。想垂柳、還裊萬絲金,堪稱佳句。此句用一想字、一還字,便將回憶中昔日之景與想像中今日之景粘連疊合,靈思妙筆,渾融無跡。美好的回憶不過一剎而已。“待得歸鞍到時,只怕春深。”等到回到舊地,只怕已是春暮 。結筆由過去想到未來,春初想到春深,時空轉換處更顯其情極悲傷,含不盡之意於言外。從字面上看,是應合此時紅萼未宜簪的早春時節而言,而其意蘊實為無計可歸,歸時人事已非的隱痛。白石懷念合肥女子諸詞,如《淡黃柳》“恐梨花落盡成秋色” ,《點絳唇》“淮南好。甚時重到。陌上青青草” ,《鬲溪梅令》“又恐春風歸去綠成陰。玉鈿何處尋”,與此詞結筆同一語意。
此詞與序是一整體。序主要寫景物、游賞,上片與之相映照。但序以寫景為主 ,詞上片則融情入景,如“雲意又還沉沉”。下片擺脫序文籠罩 ,托出傷心人之別有懷抱,另闢一境。但亦融景入情,如“記曾共 、西樓雅集,想垂柳、還裊萬絲金”。下片既是核心層次,上片及序文所寫景物、游賞,便成為下片所寫悲懷難遣之反襯。此詞結構安排可謂嚴謹。詞中意境,先由狹而廣,即由城陰竹徑而故王台榭,再由廣而狹,而深,即由湘雲楚水而寫出種種悲懷。詞境的迤邐展開,也反映出詞人心靈由鬱悶而希求解脫但終歸於悲沉的一段變化歷程。此詞營造意境亦可謂精心。這是白石詞的一大特點:善用暗線結構,時空的轉換,意境的切換,情緒的變換均筆斷意連,看似無跡可求實,則有暗脈潛通。構思之妙,無如白石。

標籤:詠物

詩詞推薦

  • 黃岡竹樓記

    王禹偁宋代〕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
  • 詠蕙詩

    繁欽魏晉〕蕙草生山北,託身失所依。植根陰崖側,夙夜懼危頹。寒泉浸我根,淒風常徘徊。三光照八極,獨不蒙餘暉。葩葉
  • 梅花

    崔道融唐代〕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一萼紅原文_一萼紅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兩岸月橋花半吐

    真德秀宋代〕兩岸月橋花半吐。紅透肌香,暗把遊人誤。盡道武陵溪上路。不知迷入江南去。先自冰霜真態度。何事枝頭,點點
    一萼紅原文_一萼紅的賞析_古詩文
  • 螢火

    杜甫唐代〕幸因腐草出,敢近太陽飛。未足臨書卷,時能點客衣。隨風隔幔小,帶雨傍林微。十月清霜重,飄零何處歸。
    一萼紅原文_一萼紅的賞析_古詩文
  • 早雁

    杜牧唐代〕金河秋半虜弦開,雲外驚飛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過,長門燈暗數聲來。須知胡騎紛紛在,豈逐春風一一回。莫厭
    一萼紅原文_一萼紅的賞析_古詩文
  • 普天樂 詠世

    張鳴善元代〕洛陽花,梁園月,好花須買,皓月須賒。花倚欄乾看爛熳開,月曾把酒問團圓夜。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
  • 溪上遇雨二首

    崔道融唐代〕回塘雨腳如繅絲,野禽不起沈魚飛。耕蓑釣笠取未暇,秋田有望從淋漓。坐看黑雲銜猛雨,噴灑前山此獨晴。忽驚
  • 雜曲歌辭。鳴雁行

    鮑溶唐代〕七月朔方雁心苦,聯影翻空落南土。八月江南陰復晴,浮雲繞天難夜行。羽翼勞痛心虛驚,一聲相呼百處鳴。楚童
    一萼紅原文_一萼紅的賞析_古詩文
  • 李都尉古劍

    白居易唐代〕古劍寒黯黯,鑄來幾千秋。白光納日月,紫氣排鬥牛。有客借一觀,愛之不敢求。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至寶
    一萼紅原文_一萼紅的賞析_古詩文
  • 題玄武禪師屋壁(屋在中江大雄山)

    杜甫唐代〕何年顧虎頭,滿壁畫瀛州。赤日石林氣,青天江海流。錫飛常近鶴,杯度不驚鷗。似得廬山路,真隨惠遠遊。
  • 虞世南唐代〕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 詠秋柳

    紀映淮清代〕棲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疏樹幾行。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謝女雪飛香。
  • 昭君怨·梅花

    鄭域宋代〕道是花來春未。道是雪來香異。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籬茅舍。富貴玉堂瓊榭。兩地不同栽。一般開。
    一萼紅原文_一萼紅的賞析_古詩文
  • 玉樓春·燕雕樑畫棟原

    宋徵輿清代〕燕雕樑畫棟原無數,不問主人隨意住。紅襟惹盡百花香,翠尾掃開三月雨。半年別我歸何處?相見如將離恨訴。海
    一萼紅原文_一萼紅的賞析_古詩文
  • 蓬萊三殿侍宴奉敕詠終南山應制

    杜審言唐代〕北斗掛城邊,南山倚殿前。雲標金闕迥,樹杪玉堂懸。半嶺通佳氣,中峰繞瑞煙。小臣持獻壽,長此戴堯天。
  • 瀟湘神·斑竹枝

    劉禹錫唐代〕斑竹枝,斑竹枝,淚痕點點寄相思。楚客欲聽瑤琴怨,瀟湘深夜月明時。
    一萼紅原文_一萼紅的賞析_古詩文
  • 花心動·柳

    吳文英宋代〕十里東風,裊垂楊、長似舞時腰瘦。翠館朱樓,紫陌青門,處處燕鶯晴晝。乍看搖曳金絲細,春淺映、鵝黃如酒。
    一萼紅原文_一萼紅的賞析_古詩文
  • 詠鄰女東窗海石榴

    李白唐代〕魯女東窗下,海榴世所稀。珊瑚映綠水,未足比光輝。清香隨風發,落日好鳥歸。願為東南枝,低舉拂羅衣。無由
    一萼紅原文_一萼紅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琴川慧日寺蠟梅

    吳文英宋代〕蝶粉蜂黃大小喬。中庭寒盡雪微銷。一般清瘦各無聊。窗下和香封遠訊,牆頭飛玉怨鄰簫。夜來風雨洗春嬌。
    一萼紅原文_一萼紅的賞析_古詩文
一萼紅原文_一萼紅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