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

作者:張孝祥 朝代:宋代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原文

霜日明霄水蘸空。鳴鞘聲里繡旗紅。淡煙衰草有無中。
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

詩詞問答

問: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的作者是誰?答:張孝祥
問: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張孝祥的名句有哪些?答:張孝祥名句大全

張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書法欣賞

張孝祥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書法作品欣賞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秋日天空明淨,遠水蘸著長空,軍營里紅旗飄揚,不時傳來馬鞭聲陣陣。遠處淡煙籠著衰草,秋色在若有若無之中。
萬里中原已在烽火的北面,只能在東門的城樓上借一杯濁酒澆愁。酒後揮淚灑向悲涼的秋風中。

注釋
題解:此詞原無題,乾道本題作“荊州約馬奉先登城樓觀塞”。據乾道本《於湖先生長短句》,此詞調名下另有小題“荊州約馬舉先登城樓觀塞”。“觀塞”即觀望邊塞。這時荊州北面的襄樊尚是宋地,這裡“塞”應是指荊州郊外的防禦工事。
霜日:指秋天。一說秋天的太陽。明霄:明淨的天空;晴朗的天空。蘸(zhàn):沾染,沾取液體。水蘸空:指遠方的湖水和天空相接。
鞘(shāo):裝刀劍的套子,一說鞭鞘,這裡指馬鞭。鳴鞘聲:刀劍出鞘聲。一說指行軍時用力揮動馬鞭發出的聲音。繡旗:繡有圖案的軍旗。
有無中:若有若無。
烽火北:當時荊州已成南宋邊界,謂被金人占領的中原已在火線的北面。
尊:同“樽”,酒杯。酒器。戍樓:有軍隊駐防的城樓。
酒闌:飲酒將盡。悲風:指悽厲的秋風。

詩文賞析

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的秋天,張孝祥正任荊南湖北路安撫使,駐在荊州,這首《浣溪沙》,就是這時候寫的。

秋高氣爽,晴空萬里,張孝祥約著友人馬舉先登上荊州城樓。荊州本是祖國內地的一座城池,可是如今卻成了邊塞之地,這本身就夠讓人痛心的了。具有滿腔愛國熱忱的張孝祥,面對破碎的山河,哪裡還有心欣賞大自然的風光?更何況極目遠望,看到的不過是煙塵滾滾,戰旗飄舞的戰場,再聽到那撕裂心肺的馬鞭聲,作者的心情自然就更加沉痛了。上邊寫景,逼真地烘托出“邊塞”的氣氛、作者的心情。

下片直寫作者對中原故國的懷念。眼前已是遍地烽火,“萬里中原”的大好河山還在烽火以北遙遠的北方,想起中原故土,想起中原的遺民,作者感慨萬端,無可奈何,只好借酒澆愁。可是,“一尊濁酒”又怎么能將滿腔悲憤抑制下去呢?喝完了酒,面對蕭瑟的秋風,作者終於禁不住淚流滿面了。

全詞只有六句,四十二個字,卻表現了頗為博大的主題思想。作者熾熱的愛國主義思想,對中原故土和中原人民的思念之情,均表現得淋漓盡致。本詞寫情真切,景物描寫、氣氛烘托、感情抒發巧妙組合,輝映成篇,作者的藝術技巧,由此也可見一斑。

標籤:宋詞精選豪放邊塞寫景愛國寫水

詩詞推薦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原文_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