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清明應制

作者:万俟詠 朝代:宋代

三台·清明應制原文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
內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
東風靜、細柳垂金縷。
望鳳闕、非煙非霧。
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
近綠水、台榭映鞦韆,鬥草聚、雙雙游女。
餳香更、酒冷踏青路。
會暗識、夭桃朱戶。
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雲暮。
禁火天、已是試新妝,歲華到、三分佳處。
清明看、漢宮傳蠟炬。
散翠煙、飛入槐府。
斂兵衛、閶闔門開,住傳宣、又還休務。

詩詞問答

問:三台·清明應制的作者是誰?答:万俟詠
問:三台·清明應制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三台·清明應制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万俟詠的名句有哪些?答:万俟詠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梨花還染著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宮苑關不住陽春,春光延伸到遙遠的城門。御溝里漲滿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細柳垂絲絲金縷,東風平和靜穆。望壯麗宮闊高聳入雲,那並不是煙霧霏霏的仙境。清平時代,朝中和民間多么歡悅。帝城條條大路,喧響著簫聲鼓樂。
黃鶯兒歌聲斷續,小燕子飛來飛去。綠水中倒映著岸邊台榭,鞦韆影隨水波蕩漾不伍。一對對游女,聚集著做鬥草遊戲,踏青路上洋溢著賣糖的香氣,到處是攜酒野宴的人,你也許會幸運地認識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門。少年跨著雕鞍寶馬,向晚時在一起歡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著片片落紅、點點飛絮。
正是輕寒輕暖宜人的長晝,雲天半陰半晴的日暮,在這禁火時節,青年們已把新妝試著。歲華恰到最佳處,清明時看漢宮傳送蠟燭,翠煙縷縷,飛進門前種槐的貴人府。兵衛全都撤除,皇宮敞開千門萬戶,不再聽到傳詔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務。

注釋
三台:唐教坊曲名。宋李濟翁《資暇錄》:“三台,今之啐酒三十拍促曲。”宋張表臣《珊瑚鉤詩話》:“樂部中有促拍催酒,謂之三台。”單調二十四字,四句兩平韻或單調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韻。應制:即應詔,指奉皇帝之命寫作詩文。
內苑:皇宮花園。
青門:漢長安東南門,後泛指京城城門。
浦:水邊,這裡泛指京城外面的江河。
鳳闕:漢代宮闕名。
非煙非霧:指祥瑞之氣。慶雲是一種彩雲,古人迷信,認為是祥瑞之氣。
九陌:漢長安城中有八街、九陌。後來泛指都城大路。
乍:恰好,正是。囀:鳥聲宛轉。
榭:建在高台上的寬敞屋宇。
鬥草:古代的一種遊戲,也叫“鬥百草”。
餳(xíng):糖稀,軟糖。
踏青:指春天郊遊。
夭桃:茂盛而艷麗的桃花。
漏永:夜漫長。
禁火:古俗寒食日禁火三天。
三分:很,最。
槐府:貴人宅第,門前植槐。
收斂,引申為撤離。閶闔:宮之正門。
住傳宣:停止傳旨、宣官員上殿。
休務:停止公務。

詩文賞析

全詞用賦的鋪張揚厲之筆法極力鋪敘京城清明時節的節序風光,粉飾出一片虛假的太平繁榮景象。詞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寫宮苑中的春景,由內及外;中片寫郊外之游,具體描寫鶯歌燕舞、各色人物遊冶歡樂的情形;下片寫貴族宅院中的喜慶景象。

上片寫春到京城,將優美的春景,歸結為“朝野多歡”、“簫鼓”盈衢的“太平氣象”。“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首二句寫景,收入了梨花、海棠、夜月、朝雨這一系列意象,色彩清麗,並未沾染上多少宮廷的富貴氣息。“內苑春”四句寫春意由皇宮內苑延向民間,渲染出一片春意融融的景象。“東風靜”四句,描寫東風拂柳的春日景象和皇宮樓闕的巍峨,烘托出帝王之家的祥和與高貴。東風和煦閒靜,細柳靜靜地垂拂著金黃色的柳絲,遠遠望去,皇宮樓闕金碧輝煌,朦朦縹緲,卻非煙非霧。“好時代”四句全是頌揚之詞,粉飾出一片虛假的太平景象。

中片寫市井之繁華熱鬧。流鶯宛轉,燕子去來,近水台榭映鞦韆,成雙游女戲鬥草。賣場攜酒,踏青祭掃,遊人往返不絕,猶有留情於“夭桃朱戶”人家者。仍歸結為貴族子弟縱馬豪飲的遊冶逸興。“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這二句寫鶯歌燕舞,既是對景物的描繪,也象徵著太平盛世的祥和安寧。“近綠水”四句描寫了盪鞦韆和鬥百草兩種遊戲場面,姑娘們的嬉耍在無形之中為春天增添了不少美色。“餳香更”四句描寫了踏青路上的熱鬧景象,暗示了這也正是青年男女們戀愛的季節。“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中片歇拍二句描寫了富貴子弟的狂飲醉歸,暗襯出一派醉生夢死的承平景象。

下片借寒食清明習俗禁火,宮中以蠟燭分賜近臣,及弛禁開門,住宣休務等事,寫皇上降恩,與百僚同樂,以此頌聖。“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雲暮。”這二句交待了天氣和節候特徵,暗示天下風調雨順,人心舒暢。“禁火天”描寫了民間“試新妝”的喜氣,呈現出一派萬象更新的可喜氣象。“清明看”四句,描寫了宮廷傳蠟燭“燃薪火”的盛況,進一步渲染了萬象更新的盛世氣象。“斂兵衛”四句描寫了節日裡皇宮朝廷的安寧氣象,“斂兵衛”而洞開宮廷大門,具體印證了前面的“太平”;“又還休務”則是對“朝野多歡”的一個總的收束。全詞也在這樣一片太平祥和的氛圍中戛然而止。

統觀全篇,是一種竭力羅列鋪陳的賦體寫法。比之於出自真情實感的抒情詞作來,其文與價值或要遜色得多,但就當時文學現象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詩詞體式“應制體”來看,也還是寫得比較成功的,故得到一些評詞者的讚許。全詞鋪敘勾勒,脈絡清晰,層次分明,處處照應;語言雅潔富麗,修飾精工自然,既具音律美,又具意境美。

標籤:春天清明節宋詞三百首寫景應制詩

詩詞推薦

  • 自湘東驛遵陸至蘆溪

    查慎行清代〕黃花古渡接蘆溪,行過萍鄉路漸低。吠犬鳴雞村遠近,乳鵝新鴨岸東西。絲繅細雨沾衣潤,刀剪良苗出水齊。猶與
  • 春日寄懷

    李商隱唐代〕世間榮落重逡巡,我獨丘園坐四春。縱使有花兼有月,可堪無酒又無人。青袍似草年年定,白髮如絲日日新。欲逐
    三台·清明應制原文_三台·清明應制的賞析_古詩文
  • 望江南(暮春)

    蘇軾宋代〕春已老,春服幾時成。曲水浪低蕉葉穩,舞雩風軟紵羅輕。酣詠樂昇平。微雨過,何處不催耕。百舌無言桃李盡,
  • 登廬山絕頂望諸嶠

    謝靈運南北朝〕山行非有期,彌遠不能輟。但欲淹昏旦,遂復經圓缺。積峽忽復啟,平途俄已絕。巒壠有合沓,往來無蹤轍。晝夜
  • 暮春

    翁格〔清代〕莫怨春歸早,花余幾點紅。留將根蒂在,歲歲有東風。
    三台·清明應制原文_三台·清明應制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

    晏殊宋代〕簾幕風輕雙語燕。午醉醒來,柳絮飛撩亂。心事一春猶未見。餘花落盡青苔院。百尺朱樓閒倚遍。薄雨濃雲,抵死
    三台·清明應制原文_三台·清明應制的賞析_古詩文
  • 高陽台 西湖春感

    張炎宋代〕接葉巢鶯,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更悽然。
    三台·清明應制原文_三台·清明應制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歸鴻聲斷殘雲碧

    李清照宋代〕歸鴻聲斷殘雲碧。背窗雪落爐煙直。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難。西風留
    三台·清明應制原文_三台·清明應制的賞析_古詩文
  • 七夕

    杜牧唐代〕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三台·清明應制原文_三台·清明應制的賞析_古詩文
  • 溪上遇雨二首

    崔道融唐代〕回塘雨腳如繅絲,野禽不起沈魚飛。耕蓑釣笠取未暇,秋田有望從淋漓。坐看黑雲銜猛雨,噴灑前山此獨晴。忽驚
  • 憶秦娥·與君別

    房舜卿宋代〕與君別。相思一夜梅花發。梅花發。淒涼南浦,斷橋斜月。盈盈微步凌波襪。東風笑倚天涯闊。天涯闊。一聲羌管
    三台·清明應制原文_三台·清明應制的賞析_古詩文
  • 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

    李煜唐代〕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樓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
    三台·清明應制原文_三台·清明應制的賞析_古詩文
  • 賀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張元乾宋代〕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底事崑崙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聚萬落、千村狐兔。天意從來高難
  •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

    辛棄疾宋代〕繞床飢鼠,蝙蝠翻燈舞。屋上松風吹急雨,破紙窗間自語。平生塞北江南,歸來華發蒼顏。布被秋宵夢覺,眼前萬
    三台·清明應制原文_三台·清明應制的賞析_古詩文
  • 水龍吟 過南劍雙溪樓

    辛棄疾宋代〕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里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焰。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
    三台·清明應制原文_三台·清明應制的賞析_古詩文
  • 聲聲慢·壽魏方泉

    吳文英宋代〕鶯團橙徑,鱸躍蓴波,重來兩過中秋。酒市漁鄉,西風勝似春柔。宿春去年村墅,看黃雲、還委西疇。鳳池去,信
    三台·清明應制原文_三台·清明應制的賞析_古詩文
  • 登池上樓

    謝靈運南北朝〕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薄霄愧雲浮,棲川怍淵沉。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衾枕
  • 秋望

    李夢陽明代〕黃河水繞漢宮牆,河上秋風雁幾行。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韜箭射天狼。黃塵古渡迷飛挽,白月橫空冷戰場。聞道
    三台·清明應制原文_三台·清明應制的賞析_古詩文
  • 西塍廢圃

    周密宋代〕吟蛩鳴蜩引興長,玉簪花落野塘香。園翁莫把秋荷折,留與游魚蓋夕陽。
  • 憶江南·銜泥燕

    牛嶠唐代〕憶泥燕,飛到畫堂前。占得杏梁安穩處,體輕唯有主人憐,堪羨好因緣。
    三台·清明應制原文_三台·清明應制的賞析_古詩文
三台·清明應制原文_三台·清明應制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