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

作者:晏幾道 朝代:宋代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原文

鬥草階前初見,穿針樓上曾逢。
羅裙香露玉釵風。
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
流水便隨春遠,行雲終與誰同。
酒醒長恨錦屏空。
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

詩詞問答

問: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的作者是誰?答:晏幾道
問: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晏幾道的名句有哪些?答:晏幾道名句大全

晏幾道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書法欣賞

晏幾道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書法作品欣賞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當你在階前與女伴鬥草時我們初次相見,當你在樓上與女伴穿針時我們再次相逢。少女踏青鬥草遊戲。只見你在階前和別的姑娘鬥草,裙子上沾滿露水,玉釵在頭上迎風微顫,那活潑唯美的情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須穿針乞巧拜新月。我和你在穿針樓上重逢,只見你靚妝照人,眉際沁出翠黛,羞得粉臉生出嬌紅,我們兩個人已是生情意,卻道得空靈。不料華年似水,伊人亦如行雲,不知去向了。

注釋
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原曲多用於詠水仙,故名。
鬥草,古代春夏間的一種遊戲。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但宋代在春社、清明之際已開始鬥草。
穿針,指七月七日七巧節。《西京雜記》載:“漢宮女以七月七日登開襟樓,寄七子針”,以示向天上織女乞求織錦技巧,稱之為“七巧節”。
“羅裙”句,七夕月夜,你身著羅裙,裙濕香露;頭戴玉釵,鬢插香花,立於夜風之中。唐·溫庭筠《菩薩蠻》云:“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流水”句,從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句化來,此處指女子去遠,無處尋覓。
行雲,這裡用“巫山雲雨”的典故。這裡指心愛的女子行蹤不定。
飛雨,微雨。

詩文賞析

此詞系作者為思念一個自己曾經深愛過的女子而作,全詞寫情婉轉而含蓄。作者正面寫了與女子的初見與重逢,而對於兩人關係更為接近後的錦屏前相敘一節卻未作正面表現,給讀者留下了充分的想像空間。夢中相尋一節也寫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內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寫得極為深沉婉曲。

上片敘寫與女子初見及其後交往,通過描寫穿戴、刻畫神態表現女子之美。起首一句,寫有一天女子同別的姑娘階前鬥草的時候,詞人第一次看見了她。鬥草,據《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四民並踏百草。又有鬥百草之戲”。而柳永《木蘭花慢》清明詞雲“盈盈,鬥草踏青”,則春日亦有此遊戲。“穿針樓上曾逢”,轉眼又到了七夕。七夕,女子樓上對著牛郎織女雙星穿針,以為乞巧。這種風俗就從漢代一直流傳下來。這天晚上,穿針樓上,他又同她相逢了。“羅裙香露玉釵風”以下三句,是補敘兩次見面時她的情態。她的裙子沾滿了花叢中的露水,玉釵頭上迎風微顫。她“靚妝眉沁綠,羞臉粉生紅”,靚妝才罷,新畫的眉間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臉上不禁泛起了嬌紅。以上既有泛寫,又有細膩的刻畫,一位天真美麗的女子形象如目前。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過片“流水”一聯說隨著時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結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徵他們的歡聚,可惜不能長久。“行雲終與誰同”,用巫山神女“旦為朝雲,暮為行雨”(見《高唐賦》)的典故,說她像傳說中的神女那樣,不知又飄向何處,依附誰人了。“酒醒長恨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來了。可是,那情感卻一直留了下來。每當夜闌酒醒的時候,總覺得圍屏是空蕩蕩的,他永遠也找不回能夠填滿這空虛的那一段溫暖了。正因為她象行雲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夢裡相尋了。“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春雨飛花中,他獨個兒跋山涉水,到處尋找那女子。儘管這是夢裡,他仍然希望能夠找到她。此處以夢境相尋表現了詞人對自己深愛過的女子深沉的愛戀和思念。

晏幾道是一位沒落的貴公子。然而,他與絕大多數玩弄、侮辱女性、不把女性當人看的封建士大夫不同,許多作品中能以同情的、嚴肅的態度塑造底層女子的形象。此詞便表現出詞人不能自己的真情實感,有意無意地揭示出他心中有一種對美好事物執著追求的崇高情操。

標籤:宋詞精選思念女子

詩詞推薦

  • 最高樓·舊時心事

    程垓宋代〕舊時心事,說著兩眉羞。長記得、憑肩游。緗裙羅襪桃花岸,薄衫輕扇杏花樓。幾番行,幾番醉,幾番留。也誰料
  • 浣溪沙

    納蘭性德清代〕欲寄愁心朔雁邊,西風濁酒慘離顏。黃花時節碧雲天。古戍烽煙迷斥堠,夕陽村落解鞍韉。不知征戰幾人還。
  • 念奴嬌·天南地北

    施耐庵〔元代〕天南地北,問乾坤,何處可容狂客?借得山東煙水寨,來買鳳城春色。翠袖圍香,絳綃籠雪,一笑千金值。神仙體
  • 長相思·其二

    李白唐代〕日 * 盡花含煙,月明欲素愁不眠。趙瑟初停鳳凰柱,蜀琴欲奏鴛鴦弦。此曲有意無人傳,願隨春風寄燕然。憶君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原文_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的賞析_古詩文
  • 蘭陵王·柳

    周邦彥宋代〕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
  • 長門怨三首

    劉皂唐代〕雨滴長門秋夜長,愁心和雨到昭陽。 淚痕不學君恩斷,拭卻千行更萬行。 宮殿沈沈月欲分,昭陽更漏不堪聞。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原文_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的賞析_古詩文
  • 鵲踏枝·幾日行云何處去

    馮延巳唐代〕幾日行云何處去?忘卻歸來,不道春將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車系在誰家樹?淚眼倚樓頻獨語。雙燕來時,陌上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原文_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的賞析_古詩文
  • 長相思·長相思

    晏幾道宋代〕長相思,長相思,若問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見時。長相思,長相思,欲把相思說似誰。淺情人不知。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原文_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的賞析_古詩文
  • 玉樓春·春恨

    晏殊宋代〕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原文_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的賞析_古詩文
  • 自君之出矣

    雍裕之唐代〕自君之出矣,寶鏡為誰明?思君如隴水,長聞嗚咽聲。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原文_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的賞析_古詩文
  • 昭君怨·牡丹

    劉克莊宋代〕曾看洛陽舊譜,只許姚黃獨步。若比廣陵花,太虧他。舊日王侯園圃,今日荊榛狐兔。君莫說中州,怕花愁。
  • 寄校書七兄(一作送韓校書)

    李冶唐代〕無事烏程縣,蹉跎歲月余。不知芸閣吏,寂寞竟何如。遠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車。因過大雷岸,莫忘八行書。
  • 臨江仙·都城元夕

    毛滂宋代〕聞道長安燈夜好,雕輪寶馬如雲。蓬萊清淺對觚稜。玉皇開碧落,銀界失黃昏。誰見江南憔悴客,端憂懶步芳塵。
  • 採蓮曲

    劉方平唐代〕落日清江里,荊歌艷楚腰。採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原文_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的賞析_古詩文
  • 鷓鴣天·雪照山城玉指

    劉著金代〕雪照山城玉指寒,一聲羌管怨樓間。江南幾度梅花發,人在天涯鬢已斑。星點點,月團團,倒流河漢入杯盤。翰林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原文_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的賞析_古詩文
  • 花心動·柳

    吳文英宋代〕十里東風,裊垂楊、長似舞時腰瘦。翠館朱樓,紫陌青門,處處燕鶯晴晝。乍看搖曳金絲細,春淺映、鵝黃如酒。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原文_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的賞析_古詩文
  • 長干行·家臨九江水

    崔顥唐代〕家臨九江水,來去九江側。同是長乾人,生小不相識。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原文_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的賞析_古詩文
  • 長相思·花似伊

    歐陽修宋代〕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別離。低頭雙淚垂。長江東,長江西。兩岸鴛鴦兩處飛。相逢知幾時。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原文_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的賞析_古詩文
  • 醉桃源/阮郎歸

    嚴仁宋代〕拍堤春水蘸垂楊。水流花片香。弄花喈柳小鴛鴦。一雙隨一雙。簾半卷,露新妝。春衫是柳黃。倚闌看處背斜陽。
  • 八歸·秋江帶雨

    史達祖宋代〕秋江帶雨,寒沙縈水,人瞰畫閣愁獨。煙蓑散響驚詩思,還被亂鷗飛去,秀句難續。冷眼盡歸圖畫上,認隔岸、微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原文_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的賞析_古詩文
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原文_臨江仙·鬥草階前初見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