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

作者:韓愈 朝代:唐代

原文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見桃惟見李。
風揉雨練雪羞比,波濤翻空杳無涘。
君知此處花何似,白花倒燭天夜明,群雞驚鳴官吏起。
金烏海底初飛來,朱輝散射青霞開。
1~1魂亂眼看不得,照耀萬樹繁如堆。
念昔少年著游燕,對花豈省曾辭杯。
自從流落憂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
只今四十已如此,後日更老誰論哉。
力攜一尊獨就醉,不忍虛擲委黃埃。

詩詞問答

問:《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的作者是誰?答:韓愈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七古
問:韓愈的名句有哪些?答:韓愈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在江陵城西郊在二月底,白色的李花到處開遍,幾乎看不出紅色的桃花。
在春風的撫摸與春雨的洗鍊下,李花的潔白連雪也難與相比,花林象波濤在空中翻滾一樣杏無邊際。
您知道這裡的花到底象什麼呢?
白色的花兒反照著天空,把夜色中的天空也照亮了,以致於群雞也驚覺而啼鳴,官吏都起床了。
那承載著金鳥的太陽從海底升起,紅光照射,青霞披開。
李花在陽光的照射下繁密成堆,令人魂迷眼花,不敢直視。
我想起少年時候,喜愛游賞宴樂,對著美麗的花兒哪裡肯推辭美酒。
自從流離貶逐以來,百憂交集,即使去賞花,人還沒到賞花之處就已經盤算著回來了。
現在我才四十歲就已經是這樣了,以後年紀更大又不知將與誰說起。
還是讓我獨自喝得酩酊大醉,我實在不忍心將美麗的光陰拋棄而讓鮮艷的李花零落在黃土中。

注釋
⑴張十一署:即張署,時韓愈與張署同在江陵府任參軍。十一,行第。
⑵江陵:今湖北江陵縣。二月尾:二月末。
⑶風揉雨練:言李花經春天的風雨搓洗出來。雪羞比:言李花潔白,使白雪羞於與之相比。
⑷波濤翻空:李花繁密,似波濤在空中翻動。杳無涘(sì):無邊無際。
⑸倒燭:倒照,言李花的白光從下往上照,使夜空明亮。
⑹群雞驚鳴:群雞見天空發白,誤以為天亮,爭相打鳴,此誇張之辭。官吏起:官吏聞雞鳴,便起床前往官衙,此誇張之辭。
⑺金烏:太陽,古神話說日有三足烏。
⑻朱輝:紅霞,紅光。青霞:青雲。
⑼ * 亂眼:陽光下的李花,光彩撩人,使人神魂恍惚。
⑽繁如堆:形容李花之茂盛。
⑾著:著意,貪戀。游燕:游賞宴飲。燕,通“宴”。
⑿辭杯:推辭酒杯。
⒀流落:遠流他鄉,窮愁潦倒。此指遠貶陽山。
⒁“欲去”句:要去看花時,未到就已先想著回家了。意即再無賞花的興趣。
⒂只今:如今。
⒃力:盡力。尊:酒器。獨就醉:獨自喝醉。
⒄虛擲:虛度光陰。委黃埃:零落到黃土裡。

詩文賞析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春,韓愈為江陵府法曹參軍,常與功曹參軍張署詩酒往還。在二月底的一個晚上,韓愈往江陵城西看李花,張署因病未能同游,韓愈歸作此詩以贈。
這首詩寫得精妙奇麗,體物入微,發前人未得之秘。詩歌前段著力摹寫李花的情狀,刻畫從黑夜到清晨之間李花的物色變化,真是燦爛輝煌,令人魂迷眼亂。後段借花致慨,百感交集。全詩情寓物中,物因情見,可稱詠物佳作。
“江陵”二語,前人多所不解。如清末詩評家陳衍說:“桃花經日經雨,皆色褪不紅,一望成林時,不如李花之鮮白奪目。”實未領會作者深意。“二月尾”,已點明是無月之夜。“花不見桃”,並不是沒有桃花,而是在黑夜中紅桃反光微弱,看不清楚;“惟見李”,李花素白,反光強烈,在黑暗的背景 * 別鮮明可見。這裡以桃花作陪襯,更突出了李花的皎潔與繁茂。王安石《寄蔡氏女子》詩:“積李兮縞夜,崇桃兮炫晝。”也注意到顏色與光的關係,把桃花和李花在晝夜間給人不同的感覺形象地表達出來。最能領略韓愈此詩妙處的 是南宋詩人楊萬里。他的《讀退之李花詩》云:“近紅暮看失燕支,遠白宵明雪色奇。花不見桃惟見李,一生不曉退之詩。”並有小序:“桃李歲歲同時並開,而退之有‘花不見桃惟見李’之句,殊不可解。因晚登碧落堂,望隔江桃李,桃皆暗而李獨明,乃悟其妙。蓋‘炫晝縞夜’雲。”
“風揉”五句,力寫李花“縞夜”的情景。詩人在低徊嘆賞:城西的李花啊,和煦的春風在撫摩它,霏微的春雨去洗滌它,李花白得連雪花兒也比不上。繁密的花樹林,望去象無際的波濤,在空中翻騰湧動。看,這是何等瑰麗的景象!古來詠花之作,每偏於纖巧仄媚,而韓愈卻以如椽之筆,寫奇壯之景,形象生新,境界宏闊,具見韓詩“思雄”、“力大”的特色。詩人接著寫道:朋友,您知道這兒的李花象什麼呢——那億萬朵潔白的花兒,把夜空照得通亮。群雞誤以為天明,都驚覺而啼,官吏們因此也紛紛起床了。此數語濃墨重彩,正是韓愈善用的“狠”筆!“群雞驚鳴”之語,想像怪奇,把李花的“縞夜”渲染到極至。
韓愈是寫文章的大手筆,很講究謀篇布局,法度嚴密,命意曲折,一篇上下,都有線索可尋。每段每句,都要安排得法,以使文章變化多姿。“群雞”一句,似虛似實,正是上下接榫之處,仿佛李花真的把天照亮了,而下面緊接“金烏海底初飛來”句,由虛寫轉為實寫,由夜晚寫到清晨,接得非常自然,韻腳也由仄韻轉為平韻,聲情一致,音節諧暢。我們看,詩人是怎樣描寫朝陽初照花林的情景的:那神話傳說中的金烏——太陽,剛從海底飛來,半天空紅光散射,青霞披開,使人眼亂魂迷,無法逼視——啊,陽光正照耀著千萬樹李花,繁密成堆!詩人以厚重的筆觸和濃烈的色調,描繪了陽光、雲彩和花樹交相輝映的麗景。詩中這無比奇特的意象,正表現了韓詩“放恣橫從,神奇變幻”的藝術特徵。
“念昔”句以下為第二段。由花及人,感物興懷,今昔對比,自傷身世。詩人回憶起往日少年時候,愛游賞宴樂,對著美麗的春花,開懷暢飲;自從流落不遇,百憂交集,要去看花時,未到已先想著回家了。而今從陽山貶所量移江陵,追想起自己被放謫的經過,不禁感喟蒼涼。末四句更跌深一層,寫自己今日盡情對酒賞花,是為了不忍辜負春光,讓美好的花兒寂寞地零落在黃土裡。這一段抒發個人的感慨,全用散文化筆法,而依然有著濃郁的詩味。“只今四十已如此,後日更老誰論哉”等句,虛字的使用尤為妥貼。如方東樹所云:“其於閒字語助,看似不經意,實則無不堅確老重成煉者。”(《昭昧詹言》)
此詩上半段,造意奇特,氣象雄渾。詩人以勁健之筆描寫綺麗的景物,發掘出常人所未曾領略到的自然的美。詩中的奇思壯采,浪漫的情調,宏闊的意境和難以捉摸的紛繁的藝術形象,都表現了詩人無比豐富的精神世界。如用翻空的波濤形容李花林,寫白花倒映得天亮而使群雞驚鳴等,都是戛戛獨造的未經人道之語。然而,正如李黼平《讀杜韓筆記》指出的,這些詩句“可謂工為形似之言,而詩之佳處不在此”。詩人寫李花,也是在寫自己。上半篇極寫李花的潔白與繁茂,我們不也可以聯想到詩人那驚眾的才華嗎?時當盛年的詩人,胸懷著匡時濟世之心而處於無用之地,他只惋傷光陰的浪擲,大丈夫志業無成,故在詩中借花以寄個人的深慨。下半篇惜李花也是自惜,詩語質樸,與上邊華贍的寫景語恰成強烈的對比,而詩中有文,則辭氣更為流暢,感情也顯得更為濃摯了。蔣抱玄《評註韓昌黎詩集》云:“此詩妙在借花寫人,始終卻不明提,極匣劍帷燈之致。”如寶劍在匣,華燈在幃,而劍氣燈光卻若隱若顯,給觀者以想像和聯想的餘地,這正是此詩高妙之處。
(陳永正)

標籤:寫花

詩詞推薦

  • 沁園春·詠菜花

    陳維崧清代〕極目離離,遍地濛濛,官橋野塘。正杏腮低亞,添他旖旎;柳絲淺拂,益爾輕颺。繡襪才挑,羅裙可擇,小摘情親
  •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盛開

    蘇軾宋代〕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予昔赴黃州,春風嶺上見梅花,有兩絕句。明年正月往岐亭,道中賦詩云:
  • 菩薩蠻·回文

    蘇軾宋代〕嶠南江淺紅梅小,小梅紅淺江南嶠。窺我向疏籬,籬疏向我窺。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離別惜殘枝,枝殘惜別
    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原文_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的賞析_古詩文
  • 劉伯川席上作

    楊士奇明代〕飛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處踏瓊瑤。不嫌寒氣侵入骨,貪看梅花過野橋。
    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原文_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的賞析_古詩文
  • 菩薩蠻·木棉花映叢祠

    孫光憲五代〕木棉花映叢祠小,越禽聲里春光曉。銅鼓與蠻歌,南人祈賽多。客帆風正急,茜袖偎牆立。極浦幾回頭,煙波無限
    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原文_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的賞析_古詩文
  • 相見歡·花前顧影粼

    毛奇齡清代〕花前顧影粼粼。水中人。水面殘花片片繞人身。 私自整,紅斜領,茜兒巾。卻訝領間巾里刺花新。
    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原文_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的賞析_古詩文
  • 落花

    朱淑真宋代〕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願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原文_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的賞析_古詩文
  • 杏花

    羅隱唐代〕暖氣潛催次第春,梅花已謝杏花新。半開半落閒園裡,何異榮枯世上人?
    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原文_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的賞析_古詩文
  • 落梅風·人初靜

    馬致遠元代〕人初靜,月正明。紗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時一般孤零。
    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原文_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的賞析_古詩文
  • 賣花翁

    吳融唐代〕和煙和露一叢花,擔入宮城許史家。惆悵東風無處說,不教閒地著春華。
    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原文_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的賞析_古詩文
  • 卜運算元·片片蝶衣輕

    劉克莊宋代〕片片蝶衣輕,點點猩紅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種千般巧。朝見樹頭繁,暮見枝頭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風吹
    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原文_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的賞析_古詩文
  • 吳山青/長相思

    趙溍宋代〕金璞明。玉璞明。小小杯柈翠袖擎。滿將春色盛。仙佩鳴。玉佩鳴。雪月花中過洞庭。此時人獨清。
  • 天香·蠟梅

    吳文英宋代〕蟫葉黏霜,蠅苞綴凍,生香遠帶風峭。嶺上寒多,溪頭月冷,北枝瘦、南枝小。玉奴有姊,先占立、牆陰春早。初
  • 幽蘭

    崔塗唐代〕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白露沾長早,春風到每遲。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原文_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的賞析_古詩文
  • 寒夜

    杜耒宋代〕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 臘前月季

    楊萬里宋代〕只道花無十日紅,此花無日不春風。一尖已剝臙脂筆,四破猶包翡翠茸。別有香超桃李外,更同梅斗雪霜中。折來
  • 六醜·薔薇謝後作

    周邦彥宋代〕正單衣試酒,恨客里、光陰虛擲。願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釵鈿
  • 南鄉子·詠瑞香

    顧太清清代〕花氣靄芳芬,翠幕重簾不染塵。夢裡真香通鼻觀,氤氳。不是婷婷倩女魂。細蕊綴紛紛,淡粉輕脂最可人。懶與凡
  • 戲題牡丹

    韓愈唐代〕幸自同開俱陰隱,何須相倚斗輕盈。陵晨並作新妝面,對客偏含不語情。雙燕無機還拂掠,游蜂多思正經營。長年
    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原文_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的賞析_古詩文
  • 揚州慢

    趙以夫宋代〕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黃,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微青,不同者一也。瓊花葉柔而瑩澤,聚八仙葉粗而有芒,不同
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原文_李花贈張十一署(或作李有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