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

作者:高適 朝代:唐代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原文

匹馬行將久,征途去轉難。
不知邊地別,只訝客衣單。
溪冷泉聲苦,山空木葉乾。
莫言關塞極,雲雪尚漫漫。
古鎮青山口,寒風落日時。
岩巒鳥不過,冰雪馬堪遲。
出塞應無策,還家賴有期。
東山足松桂,歸去結茅茨。
登頓驅征騎,棲遲愧寶刀。
遠行今若此,微祿果徒勞。
絕坂水連下,群峰雲共高。
自堪成白首,何事一青袍。

詩詞問答

問: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的作者是誰?答:高適
問: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是什麼體裁?答:五律
問:高適的名句有哪些?答:高適名句大全

高適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書法欣賞

高適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書法作品欣賞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書法作品

注釋

⑴青夷軍:當作“清夷軍”,唐代戍邊軍隊名稱,駐地在今河北懷來東南。
⑵邊地別:指邊地的氣候與內地有區別。
⑶漫漫:無窮無盡。
⑷古鎮:指居庸關。青山:指居庸山。
⑸堪遲:意為勉強遲遲行進。
⑹策:安邊之策。
⑺東山:東晉謝安隱居之地。
⑻登頓:上上下下,指翻山越嶺,行路艱難。
⑼微祿:微薄的俸祿。
⑽絕坂:極陡的山坡。
⑾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員服青袍。

詩文賞析

第一首詩寫邊地氣候,是這組詩展開的大背景。這首詩的特點,就在於把感慨行役中路途的艱難和邊塞的寒冷結合在一起,加以形象的描寫,使之生動感人。首聯是寫自己獨自行走了很久,在漫長的征途中去時十分艱難,此時回來也十分艱難。“去”,指前往清夷軍送兵;“轉”,即回,返入居庸關。這一聯先從行役寫起,“匹馬”表明孤獨;“行將久”,暗示路途遙遠、人困馬乏。“難”,不僅指山路的坎坷崎嶇,也包含邊地冰雪嚴寒之苦,為中間二聯寫邊塞寒冷,作了巧妙的過渡。中間兩聯,突出表現居庸關一帶的寒冷氣候。頷聯是說自己原來不知道邊塞和內地的氣候差別如此之大,此時只驚訝客子衣服的單薄。這一聯妙在寫“寒”字而不說穿。詩人送兵去時是秋天,邊塞還不太寒冷,還顯不出與內地在氣候上的明顯區別,而冬日回還,北風凜冽,積雪滿地,才發覺到寒不可擋。說:“不知”,實為已經深知,吞吐含茹,措語婉曲。寫人對氣候的感覺,字面上沒有“寒”字,而讀來已覺寒氣逼人,真是“不寒而慄”了。頸聯是寫因為氣候寒冷,泉水流動的聲音也顯得悲苦,山上的樹葉已經乾落,十分空曠。頸聯的意思十分曲折。上句正麵點出“冷”字,但並非詩人直接感受,而是通過泉聲的悲苦間接感覺的。連泉水也因寒冷而悲咽,人的寒苦也就不言而喻了。再看山上的樹木,也抵擋不住寒威,葉子全部乾落了。通過樹木的感覺,曲折地傳達出人的感覺。這兩句都是透過一層,從聽覺和視覺兩個方面,將瘮人的酷寒,通過水和樹,表現得十分曲折深入,給人以一波三折之感。同時,這兩句也是對居庸關一帶的實景描繪。居庸關坐落在險峻的峽谷之中,兩邊峰巒聳峙,一道溪水從關側流過。詩人從精煉的字句中,展示了形象的畫面,透出雄渾蒼涼之感。在著力描寫居庸關一帶的嚴寒之後,作者抬首瞻望前路,從描寫邊塞從容地轉到描寫行役,再一次發出征路遙遙的慨嘆。尾聯的意思是:不要認為進入了居庸關,就走完了艱險、高寒的關塞,那前面雲霧瀰漫、冰雪覆蓋,路途還遙遙無際呢!居庸關在昌平縣西北,是長城要口之一,與紫荊、倒馬合稱“內三關”,從塞北過了居庸關,山勢漸緩,即進入華北平原,氣溫也相應升高一點,但畢竟是在冬天,仍然寒冷。“雲雪尚漫漫”一句,是對過關以後的景象和寒冷的描寫,也蘊涵著征路漫長的意思。這一聯與首聯“匹馬行將久,征途去轉難”相呼應,全詩從寫行役開始,繼而描寫邊塞,最後又以寫行役結束,形成一種迴環的結構,給人一種謹嚴而渾然的美感。

第二首詩寫詩人入居庸關時的所見所思。首聯既點明了詩人觀察的時間和地點,也是對環境大背景的刻意渲染。頷聯寫詩人看到的景象,一副冰雪淒迷,前途艱難之狀,暗示了詩人對自己的仕途絲毫看不懂前景,感到無可奈何。頸聯總結此次出塞的收穫,詩人看到時局混亂、陰暗,良臣進階無路,因此失分失望、憤懣,想到了暫居家中以修身養性。尾聯追述先賢在時局混亂時退居草莽,相機而作的故事。全詩情景交融,前四句寫景,極盡悽美;承此而總結此次出使的收穫,但到此時不是報效朝廷的時候;於是追述先賢,自然而然地生髮出“歸去”之念。但詩人的“歸去”不是真的歸隱,而是為了出仕,是保存實力,積累力量的行動。

第三首詩言辭憤懣,其中的景物描寫耐人尋味。全詩先寫自己忙碌而無所作為,表達了對此種生活的厭倦;隨之又很自然地流露出對身居卑職的無奈;連看到的景物也仿佛助長著詩人的這種情緒;最後詩人終於在反覆思索、對比後,憤而表露出棄官而去的心志。《舊唐書》載:“(適)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遊河右。”這段記載這與這組詩的思想內容十分切合。

標籤:邊塞

詩詞推薦

  • 隴西行四首

    陳陶唐代〕漢主東封報太平,無人金闕議邊兵。縱饒奪得林胡塞,磧地桑麻種不生。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
  • 塞上曲二首·其二

    戴叔倫唐代〕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鬚生入玉門關。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原文_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塞下曲

    蘇佑〔明代〕將軍營外月輪高,獵獵西風吹戰袍。觱篥無聲河漢轉,露華霜氣滿弓刀。
  • 後出塞五首

    杜甫唐代〕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召募赴薊門,軍動不可留。千金買馬鞭,百金裝刀頭。閭里
  • 登單于台

    張蠙唐代〕邊兵春盡回,獨上單于台。白日地中出,黃河天外來。沙翻痕似浪,風急響疑雷。欲向陰關度,陰關曉不開。
  • 火山雲歌送別

    岑參唐代〕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雲厚。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里不敢來。平明乍逐胡風斷,薄暮渾隨塞雨回。繚繞
  • 銀山磧西館

    岑參唐代〕銀山磧口風似箭,鐵門關西月如練。雙雙愁淚沾馬毛,颯颯胡沙迸人面。丈夫三十未富貴,安能終日守筆硯。
  • 武威春暮,聞宇文判官西使還,已到晉昌

    岑參唐代〕岸雨過城頭,黃鸝上戍樓。塞花飄客淚,邊柳掛鄉愁。白髮悲明鏡,青春換敝裘。君從萬里使,聞已到瓜州。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原文_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南鄉子·何處淬吳鉤

    納蘭性德清代〕何處淬吳鉤?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當年龍戰地,颼颼。塞草霜風滿地秋。霸業等閒休。躍馬橫戈總白頭。莫把韶
  • 窮邊詞二首

    姚合唐代〕將軍作鎮古汧州,水膩山春節氣柔。清夜滿城絲管散,行人不信是邊頭。箭利弓調四鎮兵,蕃人不敢近東行。沿邊
  • 塞上曲

    王鎡宋代〕黃雲連白草,萬里有無間。霜冷髑髏哭,天寒甲冑閒。馬嘶經戰地,雕認打圍山。移戌腰金印,將軍度玉關。
  • 雜曲歌辭。水調歌第一

    佚名宋代〕平沙落日大荒西,隴上明星高復低。孤山幾處看烽火,壯士連營候鼓鼙。
  • 調笑令·邊草

    戴叔倫唐代〕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兵老。山南山北雪晴, 千里萬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原文_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的賞析_古詩文
  • 綏州作

    韋莊唐代〕雕陰無樹水南流,雉堞連雲古帝州。帶雨晚駝鳴遠戍,望鄉孤客倚高樓。明妃去日花應笑,蔡琰歸時鬢已秋。一曲
  • 隴西行四首·其二

    陳陶唐代〕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 * 里人。
  • 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岑參唐代〕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台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
  • 胡歌

    岑參唐代〕黑姓蕃王貂鼠裘,葡萄宮錦醉纏頭。關西老將能苦戰,七十行兵仍未休。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原文_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出塞作

    王維唐代〕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躲雕。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玉靶
  • 滅胡曲

    岑參唐代〕都護新滅胡,士馬氣亦粗。蕭條虜塵淨,突兀天山孤。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原文_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出塞

    王昌齡唐代〕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乾。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原文_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的賞析_古詩文
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原文_使青夷軍入居庸三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