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箏

作者:李端 朝代:唐代

聽箏原文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詩詞問答

問:聽箏的作者是誰?答:李端
問:聽箏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聽箏是什麼體裁?答:五絕

李端聽箏書法欣賞

李端聽箏書法作品欣賞
聽箏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金粟軸的古箏發出優美的聲音,那素手撥箏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盡了辦法為博取周郎的青睞,你看她故意地時時撥錯了琴弦。

注釋
鳴箏:彈奏箏曲。
金粟:古也稱桂為金粟,這裡當是指弦軸之細而精美。
柱:定弦調音的短軸。
素手:指彈箏女子纖細潔白的手。
玉房:指玉制的箏枕。房,箏上架弦的枕。
周郎:指三國時吳將周瑜。他二十四歲為大將,時人稱其為“周郎”。他精通音樂,聽人奏錯曲時,即使喝得半醉,也會轉過頭看一下奏者。當時人稱:“曲有誤,周郎顧。”
拂弦:撥動琴弦。

詩文賞析

這首小詩輕捷灑脫,寥寥數語,就在讀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線條流暢,動態鮮明的舞台人物速寫圖。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詩的一二句寫彈箏的女子縴手撥箏,正處於彈奏狀態。箏是一種弦樂器。從唐詩中所描寫的箏來看,箏是十三根弦,如:“花臉雲鬟坐玉樓,十三弦里一時愁”(白居易《聽崔七妓人箏》)。“大艑高船一百尺,清聲促柱十三弦”(劉禹錫《夜聞商人船中箏》)。此詩是速寫,當然必須抓住最能突出主題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彈箏者手中正在撥弄的樂器,特別是那絢麗華美,閃爍著點點金色光斑的弦柱。接著,詩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雙正在琴弦上跳動的潔白如玉的縴手上,以及彈奏的環境。精潔雅致的琴房,自然別有一番情味。從畫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對比,色彩明麗而華貴,雖然是速寫,卻又施重彩,給人以極為強烈的印象。繪畫畢竟是視覺的藝術,而鳴箏所成的樂曲則是作用於聽覺的藝術。一、二兩句詩所繪出的畫面是絕妙的,讀者從中瞥見了閃光的琴柱、 * 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卻沒有聽到琴聲。也許是精湛的工藝、綽約的風姿、高潔的環境使詩人過於全神貫注了。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詩人終於注意到彈奏出的樂曲本身。詩的前兩句寫女子正在彈箏,按此寫法,接下去似乎應該描寫女了的彈奏技藝,或者表現秦箏極富感染力的音樂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並不沿襲通常的寫法,而是描寫女子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錯撥箏弦。相傳三國時代的周瑜,別人奏曲有誤,他就回頭一看,此詩顯然受到了這個故事的啟發。“時時”說明這並非偶爾失手,也並非技藝低下,因為這失誤明顯地屬於有意為之。有人將她的有意錯彈理解為“婦人賣弄身份,巧於撩撥”(清·徐增《而庵說唐詩》),似乎彈箏女子的微妙心理,僅僅是一種邀寵之情;其實這種故意的失誤是出於尋覓知音的苦心。她大約也是淪落風塵之人,對一般浪蕩子弟,她的故意錯彈飽含著對這班人的嘲弄和蔑視,但總會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會聽出那曲中的深意,從而向她投去會心的一“顧”的。此處的“周郎”喻指聽者,“欲得”就意味著當時坐在一旁的“周郎”沒有看她。為什麼不看她呢?大概聽者已經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箏聲中了。本來這應該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時刻,然而,這情景卻不是這位女子此時最渴望的效果,因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聽者賞音,而在於一“顧”,怎么辦呢?她靈機一動,故意不時地錯撥一兩個音,於是充滿戲劇性的場景出現了:那不諧和的旋律,突然驚動了沉醉在音樂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識地眉頭一皺,朝她一看,只見她非但沒有絲毫“誤拂”的遺憾和歉意,兩眼反而閃爍出得意的眼神——原來是誤非真誤。為了所愛慕的人顧盼自己,便故意將弦撥錯,彈箏女的可愛形象躍然紙上。這兩句正面寫出了彈者藏巧於拙,背面又暗示了聽者以假當真,而這種巧與拙、假與真,又在那無言的一顧之中獲得了奇妙的統一。它不僅說明彈者是高手,聽者是知音,而且傳神地表現出兩者的心理神態,其意趣韻味無窮。

標籤:唐詩三百首音樂

詩詞推薦

  • 貧女

    秦韜玉唐代〕蓬門未識綺羅香,擬托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苦恨
    聽箏原文_聽箏的賞析_古詩文
  • 秋夜曲

    王維唐代〕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聽箏原文_聽箏的賞析_古詩文
  • 漢江臨泛 / 漢江臨眺

    王維唐代〕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
    聽箏原文_聽箏的賞析_古詩文
  • 問劉十九

    白居易唐代〕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逢入京使

    岑參唐代〕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乾。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聽箏原文_聽箏的賞析_古詩文
  • 利州南渡

    溫庭筠唐代〕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誰解
    聽箏原文_聽箏的賞析_古詩文
  • 江雪

    柳宗元唐代〕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山雪。
    聽箏原文_聽箏的賞析_古詩文
  • 月夜憶舍弟

    杜甫唐代〕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邊秋 一作:秋邊)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
    聽箏原文_聽箏的賞析_古詩文
  • 尋陸鴻漸不遇

    僧皎然唐代〕移家雖帶郭,野逕入桑麻。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扣門無犬吠,欲去問西家。報到山中去,歸來每日斜。
    聽箏原文_聽箏的賞析_古詩文
  • 秋登萬山寄張五

    孟浩然唐代〕北山白雲里,隱者自怡悅。相望試登高,心飛逐鳥滅。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天邊
    聽箏原文_聽箏的賞析_古詩文
  • 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杜審言唐代〕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巾。
    聽箏原文_聽箏的賞析_古詩文
  • 雜詩三首·其三

    沈佺期唐代〕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聽箏原文_聽箏的賞析_古詩文
  • 夢李白二首·其一

    杜甫唐代〕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江南瘴癘地,逐客無訊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
  • 涼思

    李商隱唐代〕客去波平檻,蟬休露滿枝。永懷當此節,倚立自移時。北斗兼春遠,南陵寓使遲。天涯占夢數,疑誤有新知。
    聽箏原文_聽箏的賞析_古詩文
  •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

    李頎唐代〕南山截竹為觱篥,此樂本自龜茲出。流傳漢地曲轉奇, 涼州胡人為我吹。傍鄰聞者多嘆息,遠客思鄉皆淚垂。
  • 聞笛

    趙嘏唐代〕誰家吹笛畫樓中,斷續聲隨斷續風。響遏行雲橫碧落,清和冷月到簾櫳。興來三弄有桓子,賦就一篇懷馬融。曲罷
  • 送別

    王維唐代〕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聽箏原文_聽箏的賞析_古詩文
  • 楚江懷古三首·其一

    馬戴唐代〕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聽箏原文_聽箏的賞析_古詩文
  • 望月懷遠 / 望月懷古

    張九齡唐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聽箏原文_聽箏的賞析_古詩文
  • 長相思·其一

    李白唐代〕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淒淒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
聽箏原文_聽箏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