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孤鶴歸飛

作者:陸游 朝代:宋代

沁園春·孤鶴歸飛原文

孤鶴歸飛,再過遼天,換盡舊人。
念累累枯冢,茫茫夢境,王侯螻蟻,畢竟成塵。
載酒園林,尋花巷陌,當日何曾輕負春。
流年改,嘆圍腰帶剩,點鬢霜新。
交親。
散落如雲。
又豈料如今餘此身。
幸眼明身健,茶甘飯軟,非惟我老,更有人貧。
躲盡危機,消殘壯志,短艇湖中閒采蓴。
吾何恨,有漁翁共醉,溪友為鄰。

詩詞問答

問:沁園春·孤鶴歸飛的作者是誰?答:陸游
問:沁園春·孤鶴歸飛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沁園春·孤鶴歸飛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陸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陸游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遼東化鶴歸來,老人謝世,新人成長,已是物是人非。這一處處的荒涼的墳墓中躺著的人啊,曾經在生前有過多少美夢,無論王公貴戚還是尋常百姓,現在都化為塵土。曾經攜帶著美酒,來到春色滿園的林園中,對酒賞景;也算沒有辜負了大好的春光和自己的青春年華。時間飛逝,現在我已是身體瘦弱,雙鬢花白了。
親友都已四散飄零,哪裡能料到如今只剩我一人返回家鄉。幸好現在眼睛還算看得見,身體還算健康,品茶也能夠知道茶的甘甜,吃飯也還能夠嚼爛。不要以為自己老邁了,還有許多的窮人生活不易。危機雖然僥倖躲過,然而壯志已經消殘。回到家鄉的日子裡,乘著小舟,在湖中悠閒地采蓴。我還有什麼好遺恨的呢?現在我與漁翁飲酒同醉,與小溪旁的農民結為鄰居。

注釋
沁園春:詞牌名,又名“東仙”“壽星明”“洞庭春色”等。以蘇軾詞《沁園春·孤館燈青》為正體,雙調一百十四字,前段十三句四平韻,後段十二句五平韻。
孤鶴,陸游自喻。
累累:相連不絕的樣子。冢(zhǒng):墳墓。
茫茫:模糊不清。
“王侯”二句:指人離世後化為塵土。
載酒:攜帶著美酒。
巷陌:城中小街胡同和鄉村田間小路。
流年:流去的歲月,指光陰。
圍腰帶剩:指身體變瘦,喻人老病。
點鬢霜新:指兩鬢已有白髮。
“非惟”二句:意謂不只是我老且貧,更有人老且貧。
交親:知交和親友。
短艇:小船。
湖:此處指鏡湖。
蓴(chún):蓴菜,又名水葵,水生宿根草本,葉片橢圓形,深綠色,味鮮美。
恨:遺憾。

詩文賞析

詞人在公元1178年秋天,他從四川回到了闊別了九年的故鄉紹興。(陸游生於公元1125年)這時候的陸游已經五十三歲了。九年間,對我們現代人來說,環境的變化會很大,人的變化相對說來不會太大。但是對當時的陸游所處的時代來說,環境的變化相對要小些,而人事的變化會比較的大。作者這首詞當是返鄉之後所作。

故土久別重回,使詞人產生對故鄉的陌生感。上片,作者從久別重回故土發出了一系列的感嘆。下片由時事變遷,年老體衰,但詞人報國的“壯志”初衷未改,表現了詞人不甘“溪友為伴”、老驥伏櫪的豪情壯志。

起句“孤鶴歸來(飛),再過遼天,換盡舊人”:遼東化鶴歸來,老成凋謝,少者成長,使詞人深切地感到人生無常。“孤鶴歸來”:典故出自晉朝陶潛《搜神後記》,書中載,有個名字叫丁令威的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學成後化鶴歸遼東,停在城門華表柱上,目注家鄉物是人非,嘆道:“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詞人時隔九年重新回歸故里,眼見故里的老人謝世,新人成長,“換盡舊人”,恍如隔世。一個“盡”字,表明了作者些許哀傷、些許無奈。這“哀傷”和“無奈”從下面的表述中我們可以看得更加清楚。

“念累累枯冢,茫茫夢境”,這一處處的荒涼的墳墓中躺著的人啊,曾經在生前有過多少美夢,現在都隨著他們的離世而斷絕了。“念”在此處表達了詞人的聯想。有著詞人對逝者的懷念和惋惜,有著對的世事不公的憤懣,有著對人生短暫的嘆息!“王侯螻蟻,畢竟成塵”,王侯:大人物;螻蟻:螻蛄與螞蟻,指微小生物,這裡比喻地位低微的人。杜甫《謁文公上方》詩有:“王侯與螻蟻,同盡隨丘虛。”詞人面對“累累枯冢”告訴人們:在歲月面前,無論王公貴戚,平面百姓一律平等,最終都將化為塵土。這一切感想,作者是經過了宦海的多次沉浮,對生命價值的深切反思和沉重感悟。

“載酒園林,尋花巷陌,當日何曾輕負春”,“載酒”:攜帶著美酒。巷陌:街坊,這裡指煙花巷。詞人在感嘆人生短暫的同時,腦海中又很自然地浮現出了過去美好生活的一個個回憶:他曾經攜帶著美酒,來到春色滿園的林園中,對酒賞景;青年的時候,他也曾經在春意昂然中尋花問柳,沒有辜負了大好的春光和自己的青春年華。

但這種念頭只是一閃而過,那畢竟是過去了的綺夢,老境來臨,沈腰潘鬢消磨,是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當時已經五十三歲了的陸游不能不讓人嘆息。“流年改,嘆圍腰帶剩,點鬢霜新。”流年:流去的歲月,指光陰。圍腰帶剩:喻人老病,《南史·沈約傳》:“(約)言己老病,百日數旬,革帶常應移孔。”點鬢霜新:雙鬢花白。光陰流得很快,現在我已經人瘦弱衰老了,雙鬢已經花白了。承接上句,詞人由衷地發出了日月如梭,過去的已經一去不復返了的感嘆。

詞人在上片為讀者闡述了一個真理:時間對我們每一個都是平等的。無論是王公貴胄和是平民百姓,最後都會在累累枯冢中,逐漸化為塵土。有道是“世間公道惟白髮,貴人頭上不曾饒”;“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人生猶如大夢,作者自己又何嘗不是處於夢境中呢?面對著這變化了的一切,他回憶起在這片土地上自己的青春歲月,當年也曾載酒尋花,青樓問柳,到處留下足跡,享受著大自然的賜與和物質文化帶來了恩惠,沒有辜負青春年華。

下片寫了許多 * 語和曠達語,以掩飾心中的惆悵。“交親散落如雲,又豈料、而今余此身。”“交親”:知交和親友。知交和親友象流雲一般地飄散了。這裡作者將人事的變換比作流雲,因為雲的變幻極快,所謂“風雲變幻”,親友都流散了,死的死,走的走。而今未曾料到的只剩下孤身單影,自己一個人回到了故鄉。“又豈料、而今余此身”,與詞的上片,“換盡舊人”相對應。故鄉已經換盡舊人,惟有我未換,累累枯冢我還尚存人間。孑然一身回故鄉,眼見親友故交消亡了,面對累累枯冢,一種莫名的悲涼,悵惘之情,從詞人心中油然而起,但作者還是極力安慰自己,“幸眼明身健,茶甘飯軟”:幸好,我現在眼睛還算看得見,瘦弱的身體還算健康,品茶也能夠知道茶的甘甜,吃飯也還能夠嚼爛。這是標準的阿Q式的表白。緊接著這是阿Q式的無可奈何的自我標榜,詞人又以“非惟我老,更有人貧”為寬慰自己:不要以為自己老邁了,還有許多的窮人活的比我更累呢。對陸游來說,作為一個離職的官宦,家在有傭僕使女,一般的家務瑣事無須他處理,而故鄉的窮人就不同了。

所以,詞人特地將“更有人貧”提出來,這也可以說是對自己的一種慰藉吧。作者曾在《書喜》詩中寫道:“眼明身健何妨老,飯白茶甘不覺貧”。這與此處的“幸眼明身健”四句的用詞相同。作者萬里西歸,為什麼還總是那樣戚戚不歡,一而再、再而三地要用 * 來解脫呢?緊接著,作者作了回答:“躲盡危機,消殘壯志”,原來陸游一生為官,志在恢復祖國的大好河山,希望自己能為祖國抗擊金人的入侵而作出貢獻,他在不久,也是在故鄉的山陰寫下一篇《訴衷情》,全詞是如下:“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陸游出生的第二年,北宋便為金人所滅。

陸游青壯年時期一心嚮往北伐中原,收復失地。四十八歲那年他曾經到西北前線南鄭(今陝西漢中),在川陝宣撫使王炎公署里參與軍事活動。但是因為朝廷缺乏堅持北伐收復河山一貫的思想,主和苟安,所以他的滿腹壯志和願望只能變成滿腔憂憤。他還在《夜讀兵書》中留下了這樣的詩句:“平身萬里心,執戈王前驅”。但是一切的努力後來眼看都化作了泡影,“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陸游在詞中雖然一再 * ,但是,從他“躲盡危機,消殘壯志”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的心是無法寧靜的。他在朝為官的時候,為了抗金大業,放言直陳己志,卻屢屢遭到朝廷公侯的排擠,屈居下僚。危機雖然僥倖躲過,然而壯志已經消殘。

“短艇湖中閒采蒪”蒪(chun):水生植物名,又名水葵,可作羹。陸游在《寒夜移疾》詩中自注說:“湘湖在蕭山縣,產蒪絕美。”在“躲盡危機、消殘壯志”、回到家鄉的日子裡,乘著小舟,在湖中悠閒地采蒪。這裡,陸游的采蒪和其它人的采蒪有著不同之處,詞人並不缺乏美味的菜餚,他采蒪主要還是在表現他的無奈,他的消磨時日。或者說他是去感受一下下湖采蒪的樂趣。當然,自己采來自己嘗鮮,也不乏美妙之處。

結尾:“吾何恨,有漁翁共醉,溪友為鄰。”我還有什麼可以有遺恨的呢?現在我與漁翁飲酒同醉,與小溪旁的農民結為鄰居,我感到這一切很滿足了。這樣的生活真得能讓詞人滿足了嗎?回答顯然是否定的。詞中“吾何恨”三字透露了詞人心中的不滿。既然沒有“恨”,又何必問。既然問了就應該是有恨。如果無恨,這問就顯得無理;如果有恨,又是恨什麼呢?詞人沒有回答,應該說是“王顧左右而言他”。這就更讓人感到陸游有的是讓他痛苦難耐的恨。

我們從直到他臨死時候寫下那首膾炙人口的《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們就可以感受到陸游的恨是“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恨。這是陸游之所以千百年來成為後人無可遺忘的詩人、詞人的重要原因。這也成為他的詩詞讓我們百頌不厭的重要原因!他的這種愛國主義情操是一以貫之的。他渴望淪陷區的收復和國家的統一的思想,這正是他留給我們子孫後代的寶貴遺產。這樣不說出來的恨,就更加使詞人和讀者痛苦難耐了。

標籤:愛國

詩詞推薦

  • 河湟

    杜牧唐代〕元載相公曾借箸,憲宗皇帝亦留神。旋見衣冠就東市,忽遺弓劍不西巡。牧羊驅馬雖戎服,白髮丹心盡漢臣。唯有
  • 登樂遊原

    杜牧唐代〕長空澹澹孤鳥沒,萬古銷沉向此中。看取漢家何事業,五陵無樹起秋風
    沁園春·孤鶴歸飛原文_沁園春·孤鶴歸飛的賞析_古詩文
  • 金陵晚望

    高蟾唐代〕曾伴浮雲歸晚翠,猶陪落日泛秋聲;世間無限丹青手,一片傷心畫不成。
    沁園春·孤鶴歸飛原文_沁園春·孤鶴歸飛的賞析_古詩文
  • 永王東巡歌·其二

    李白唐代〕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淨胡沙。
    沁園春·孤鶴歸飛原文_沁園春·孤鶴歸飛的賞析_古詩文
  • 別雲間

    夏完淳明代〕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沁園春·孤鶴歸飛原文_沁園春·孤鶴歸飛的賞析_古詩文
  • 無衣

    佚名先秦〕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於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 追憶征西幕中舊事

    陸游宋代〕大散關頭北望秦,自期談笑掃胡麈。收身死向農桑社,何止明明兩世人!
  • 登雨花台

    魏禧〔明代〕生平四十老柴荊,此日麻鞋拜故京。誰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到園陵!牛羊踐履多新草,冠蓋雍容半舊卿。歌泣
    沁園春·孤鶴歸飛原文_沁園春·孤鶴歸飛的賞析_古詩文
  • 夜泊水村

    陸游宋代〕腰間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銘。老子猶堪絕大漠,諸君何至泣新亭。一身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記取
    沁園春·孤鶴歸飛原文_沁園春·孤鶴歸飛的賞析_古詩文
  • 對酒

    秋瑾清代〕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沁園春·孤鶴歸飛原文_沁園春·孤鶴歸飛的賞析_古詩文
  •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軾宋代〕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
    沁園春·孤鶴歸飛原文_沁園春·孤鶴歸飛的賞析_古詩文
  • 謝池春·壯歲從戎

    陸游宋代〕壯歲從戎,曾是氣吞殘虜。陣雲高、狼煙夜舉。朱顏青鬢,擁雕戈西戍。笑儒冠自多來誤。功名夢斷,卻泛扁舟吳
    沁園春·孤鶴歸飛原文_沁園春·孤鶴歸飛的賞析_古詩文
  • 戰城南

    楊炯唐代〕塞北途遼遠,城南戰苦辛。幡旗如鳥翼,甲冑似魚鱗。凍水寒傷馬,悲風愁 * 。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黃塵。
    沁園春·孤鶴歸飛原文_沁園春·孤鶴歸飛的賞析_古詩文
  • 海上

    顧炎武清代〕長看白日下蕪城,又見孤雲海上生。感慨河山追失計,艱難戎馬發深情。埋輪拗鏃周千畝,蔓草枯楊漢二京。今日
  • 鷓鴣天 建康上元作

    趙鼎宋代〕客路那知歲序移,忽驚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涼地,記得當年全盛時。花弄影,月流輝,水晶宮殿五雲飛。分明
    沁園春·孤鶴歸飛原文_沁園春·孤鶴歸飛的賞析_古詩文
  • 琴茶

    白居易唐代〕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自拋官後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閒。琴里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窮通
  • 念奴嬌·炎精中否

    黃中輔宋代〕炎精中否?嘆人材委靡,都無英物。胡馬長驅三犯闕,誰作長城堅壁?萬國奔騰,兩宮幽陷,此恨何時雪?草廬三
  • 添字醜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

    李清照宋代〕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捲有餘清。(餘清 一作:情)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
  • 德佑二年歲旦

    鄭思肖宋代〕有懷長不釋,一語一酸辛。此地暫胡馬,終身只宋民。讀書成底事,報國是何人。恥見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沁園春·孤鶴歸飛原文_沁園春·孤鶴歸飛的賞析_古詩文
  •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

    張孝祥宋代〕霜日明霄水蘸空。鳴鞘聲里繡旗紅。淡煙衰草有無中。 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
    沁園春·孤鶴歸飛原文_沁園春·孤鶴歸飛的賞析_古詩文
沁園春·孤鶴歸飛原文_沁園春·孤鶴歸飛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