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

作者:陳知柔 朝代:宋代

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原文

別乘清名滿世間,卻來堂下植檀欒。
已無欲物敗人意,且與此君同歲寒。
夜月半庭金影碎,秋風一枕玉聲殘。
雁行吏退鈴齋靜,想見巍冠獨倚闌。

詩詞問答

問: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的作者是誰?答:陳知柔
問: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陳知柔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書法欣賞

陳知柔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書法作品欣賞
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書法作品

詩詞推薦

  • 寄郭祥正

    鄭獬宋代〕天門翠色未饒雲,姑孰波光欲奪春。怪得溪山不寂寞,江南又有謫仙人。
  • 道桐廬有詩示成季

    林光朝宋代〕此是灘頭處士家,我從何日離天涯。木棉高長雲成絮,瞿麥平鋪雪作花。
    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原文_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的賞析_古詩文
  • 頌古四十四首

    釋法泰宋代〕皮裹骨兮骨裹皮,分明道了復何疑。拈起草鞋如未委,不如別處且烏龜。
    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原文_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的賞析_古詩文
  • 洞賓圖

    唐寅明代〕黃衣冠子翠雲裘,四海三山挾彈游。我亦囂囂好游者,何時得醉岳陽樓。
    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原文_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的賞析_古詩文
  • 清涼山贊佛寺 (四首選一)

    吳偉業清代〕西北有高山,雲是文殊台。台上明月池,千葉金蓮開。花花相映發,葉葉同根栽。王母攜雙成,綠蓋雲中來。結以
  • 慰吳吉甫縣尉

    華岳宋代〕子針如京師,一室膏鼎臠。兄室雖被伐,一妻猶可免。伯奢事行役,八子俱蹂踐。兄家禍雖劇,一女特婉孌。女死
  • 妙峰亭

    趙政夫宋代〕塵世有仙鏡,清絕不可言。寒江露沙跡,晚嶂埋雲根。暇日推吏案,呵道穿僧門。來飲岩下水,何必攜芳樽。
    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原文_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的賞析_古詩文
  • 舟過小孤有感

    陸游宋代〕小孤山畔峭帆風,又見煙鬞縹緲中。萬里客經三峽路,千篇詩費十年功。未嘗滿箸蒲芽白,先看堆盤鱠縷紅。商略
  • 出守桐廬道中十絕

    范仲淹宋代〕有病甘長廢,無機苦直言。江山藏拙好,何敢望天閽。
  • 惜別行,送向卿進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杜甫唐代〕肅宗昔在靈武城,指揮猛將收鹹京。向公泣血灑行殿,佐佑卿相乾坤平。逆胡冥寞隨煙燼,卿家兄弟功名震。麒麟
    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原文_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的賞析_古詩文
  • 百字令 壽老妻八十 以上二首見麟原後集卷十

    王禮元代〕晨看婺女,正流光垂照,耆昌堂里。只為佳人延眉壽,影入玉杯迎喜。莫道春秋,八千八百,玄遠都難擬。人生稀
  • 清河作詩

    曹丕魏晉〕方舟戲長水。湛澹自浮沉。弦歌發中流。悲響有餘音。音聲入君懷。悽愴傷人心。心傷安所念。但願恩情深。願為
    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原文_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的賞析_古詩文
  • 東湖詩

    李廌宋代〕翠荇弄水時出沒,紫蓴浸滑涎蜿蜒。川光遙接行潦前,野氣空闊浮寒煙。常思郢客解刺舡,豈解乘槎上青天。又思
  • 送人南遊

    齊己唐代〕且聽吟贈遠,君此去蒙州。瘴國頻聞說,邊鴻亦不游。蠻花藏孔雀,野石亂犀牛。到彼誰相慰,知音有郡侯。
    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原文_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的賞析_古詩文
  • 滿江紅(再和)

    李曾伯宋代〕小小池亭,仿佛似、洛川岩壑。天付與、老身遊戲,餘生吃著。剩喜酒能消思慮,翻疑書解妨人樂。聽雨翁、白雪
    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原文_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的賞析_古詩文
  • 代上折樞彥質生朝二首

    張元乾宋代〕秋水為神吉夢隨,上公冠佩儼朝儀。風雲感遇千齡會,日月依光四海知。筆陣詞鋒明藻色,龍韜豹略系安危。頑金
    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原文_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的賞析_古詩文
  • 送鄭雪屋歸里

    李昴英宋代〕征衣點落紅,君去與春同。貧到歸時見,吟多醉後工。不應冠尚鶡,自許氣如虹。忽著看山眼,飛帆吸快風。
  • 頌古四首

    釋祖欽宋代〕且看雙放更雙收,有底歡聲有底愁。一切聖賢如電拂,大千沙界海中漚。
    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原文_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的賞析_古詩文
  • 飛來峰猿

    釋文珦宋代〕恐山還欲去,著爾慰山靈。掛處頻分影,吟時不見形。鷲峰愁外遠,巴峽夢中青。月下三聲苦,幽人卻要聽。
  • 諭親友

    白居易唐代〕適情處處皆安樂,大抵園林勝市朝。煩鬧榮華猶易過,優閒福祿更難銷。自憐老大宜疏散,卻被交親嘆寂寥。終日
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原文_題洪景伯通判清閟堂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