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慢·淮左名都

作者:姜夔 朝代:宋代

揚州慢·淮左名都原文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詩詞問答

問:揚州慢·淮左名都的作者是誰?答:姜夔
問:揚州慢·淮左名都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揚州慢·淮左名都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姜夔的名句有哪些?答:姜夔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淳熙年丙申月冬至這天,我經過揚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薺草和麥子。進入揚州,一片蕭條,河水碧綠淒冷,天色漸晚,城中響起淒涼的號角。我內心悲涼,感慨於揚州城今昔的變化,於是自創了這支曲子。千岩老人認為這首詞有《黍離》的悲涼意蘊。

揚州自古是著名的都會,這裡有著名遊覽勝地竹西亭,初到揚州我解鞍下馬稍作停留。昔日繁華熱鬧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涼。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洗劫揚州後,只留下殘存的古樹和廢毀的池台,都不願再談論那殘酷的戰爭。臨近黃昏,淒清的號角聲響起,迴蕩在這座淒涼殘破的空城。
杜牧俊逸清賞,料想他現在再來的話也會感到震驚。即使“豆蔻”詞語精工,青樓美夢的詩意很好,也難抒寫此刻深沉悲愴感情。二十四橋依然還在,橋下江水水波蕩漾,月色淒冷,四周寂靜無聲。想那橋邊紅色的芍藥花年年花葉繁榮,可它們是為誰生長為誰開放呢?

注釋
揚州慢:詞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闋,九十八字,平韻。此調為姜夔自度曲,後人多用以抒發懷古之思。
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維揚:即揚州(今屬江蘇)。
薺麥:薺菜和野生的麥。彌望:滿眼。
戍角:軍營中發出的號角聲。
千岩老人:南宋詩人蕭德藻,字東夫,自號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學詩,又是他的侄女婿。黍離:《詩經·王風》篇名。據說周平王東遷後,周大夫經過西周故都,看見宗廟毀壞,盡為禾黍,彷徨不忍離去,就做了此詩。後以“黍離”表示故國之思。
淮左名都:指揚州。宋朝的行政區設有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揚州是淮南東路的首府,故稱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時,東為左,西為右。名都,著名的都會。
解(jiě)鞍少駐初程:少駐,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春風十里:杜牧《贈別》詩:“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這裡用以借指揚州。
胡馬窺江:指金兵侵略長江流域地區,洗劫揚州。這裡應指第二次洗劫揚州。
廢池喬木:廢毀的池台。喬木:殘存的古樹。二者都是亂後余物,表明城中荒蕪,人煙蕭條。
漸:向,到。清角:淒清的號角聲。
杜郎:即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揚州任淮南節度使掌書記。俊賞:俊逸清賞。鍾嶸《詩品序》:“近彭城劉士章,俊賞才士。”
豆蔻:形容少女美艷。豆蔻詞工:杜牧《贈別》:“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青樓: * 。青樓夢好:杜牧《遣懷》詩:“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
二十四橋:揚州城內古橋,即吳家磚橋,也叫紅藥橋。因杜牧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 * 。”稱為二十四橋。
紅藥:紅芍藥花,是揚州繁華時期的名花。

詩文賞析

這首詞寫於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詞前的小序對寫作時間 、地點及寫作動因均作了交待。姜夔因路過揚州,目睹了戰爭洗劫後揚州的蕭條景象,撫今追昔,悲嘆今日的荒涼,追憶昔日的繁華,發為吟詠,以寄託對揚州昔日繁華的懷念和對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白石到達揚州之時,離金主完顏亮南犯只有十五年,當時作者只有二十幾歲。這首震今爍古的名篇一出,就被他的叔岳肖德藻(即千岩老人)稱為有“黍離之悲”。《詩經·五風·黍離》篇寫的是周平王東遷之後 ,故宮恙浮,長滿禾黍,詩人見此,悼念故園,不忍離去。
這首詞充分體現了作者認為的詩歌要“含蓄”和“句中有餘味 ,篇中有餘意”(《白石道人詩說》)的主張,也是歷代詞人抒發“黍離之悲”而富有餘味的罕有佳作。詞人“解鞍少駐”的揚州,位於淮水之南,是歷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竹西佳處”是從杜牧《題揚州禪智寺》“誰知竹西路,歌吹是揚州”化出。竹西,亭名,在揚州東蜀崗上禪智寺前 ,風光優美。
但經過金兵鐵蹄 * 之後,如今是滿目羔塢了。經過“胡馬”破壞後的殘痕,到處可見,詞人用“以少總多”的手法 ,只攝取了兩個鏡頭:“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和滿城的“廢池喬木”。“薺麥青青”使人聯想到古代詩人反覆詠嘆的“彼黍離離”的詩句,並從“青青”所特有的一種淒艷色彩,增加青山故國之情 。“廢池”極見 * 之深,“喬木”寄託故園之戀。
這種景物所引起的意緒 ,就是“猶厭言兵”。清人陳廷焯特別欣賞這段描寫,他說:“寫兵燹後情景逼真。‘猶厭言兵’四字,包括無限傷亂語,他人累千百言,赤無此韻味 。”(《白雨齋詞話》卷二)這裡,作者使用了擬人化的手法,連“廢池喬木”都在痛恨金人發動的這場不義戰爭,物猶如此,何況於人!這在美學上也是一種移情作用。
上片的結尾三句:“漸黃昏,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卻又轉換了一個畫面 ,由所見轉寫所聞,氣氛的渲染也更加濃烈。當日落黃昏之時,悠然而起的清角之聲,打破了黃昏的沉寂,這是用音響來襯托寂靜更增蕭條的意緒。“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來是天氣給人的觸覺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 ,而說“吹寒”,把角聲的淒清與天氣的寒冷聯繫在一起,把產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為的感 * 彩 ,似乎是角聲把寒意吹散在這座空城裡。
聽覺所聞是清角悲吟,觸覺所感是寒氣逼人,再聯繫視覺所見的“薺麥青青 ”與“廢池喬木”,這一切交織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間上來說都統一在這座“空城”里 ,“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聯繫在一起。著一“空”字,化景物為情思,把景中情與情中景融為一體,寫出了為金兵破壞後留下這一座空城所引起的憤慨;寫出了對宋王朝不思恢復,竟然把這一個名城輕輕斷送的痛心;也寫出了宋王朝就憑這樣一座“空城”防邊,如何不引起人們的憂心忡忡 ,哀深恨徹。
用今昔對比的反襯手法來寫景抒情,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來反襯今日的“空城” ;以昔日的“春風十里揚州路”(杜牧《贈別》)來反襯今日的一片荒涼景象——“ 盡薺麥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賞 ”、“豆蔻詞工”、“青樓夢好”等風流繁華,來反襯今日的風流雲散、對景難排和深情難賦。以昔時“二十四橋明月夜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的樂章,反襯今日“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哀景。下片寫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於評論和懷念杜牧,而是通過“化實為虛”的手法,點明這樣一種“情思”:即使杜牧的風流俊賞 ,“豆蔻詞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揚州的話,也定然會驚訝河山之異了。借“杜郎”史實,逗出和反襯“難賦”之苦。“波心蕩、冷月無聲”的藝術描寫,是非常精細的特寫鏡頭。二十四橋仍在 ,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 * ”的風月繁華已不復存在了。詞人用橋下“波心蕩”的動 ,來映襯“冷月無聲”的靜。“波心蕩”是俯視之景 ,“冷月無聲”本來是仰觀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為俯視之景,與橋下蕩漾的水波合成一個畫面,從這個畫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詞人低首沉吟的形象。總之,寫昔日的繁華,正是為了表現今日之蕭條。善於化用前人的詩境入詞,用虛擬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餘音繚繞,餘味不盡,也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 。《揚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詩句與詩境(有四處之多),又點出杜郎的風流俊賞 ,把杜牧的詩境,融入自己的詞境。

姜夔在這首詞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小序的好處就在於交代寫作的緣由和寫作的背景。而這首小序則更明確地交代了這首詞的寫作時間、地點、原因、內容、和主旨。讓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詞人寫作此詞時的心理情懷。

全詞分為上下兩闋。但兩闋的寫作手法都是運用一種鮮明對比,用昔日揚州城的繁榮興盛景象對比現時揚州城的凋殘破敗慘狀,寫出了戰爭帶給了揚州城萬劫不復的災難。

詞的上闋,寫出了詞人親眼目睹的景象和自身心理感受。寫出了揚州城在“胡馬窺江去後”令人痛心不已的凋殘和敗壞景象。詞人先從自己的 行蹤寫起,寫自己初次經過揚州城,在著名的竹西亭解鞍下馬,稍作停留。走在漫長的揚州道上,詞人所見到的全部是長得旺盛而齊整的薺麥。而昔日那個晚唐詩人杜牧對揚州城美景的由衷溢譽一去不復返。自金人入侵後,燒殺擄掠,揚州城所剩下的也只是“廢池喬木”的了。人們說起那場戰爭,至今還覺得心有餘悸和刻骨痛恨。一個“厭”字,很恰當地寫出了人民的苦難,朝廷的昏聵和胡人的罪惡。日落黃昏,悽厲的號角聲又四處響起,迴蕩在揚州城孤寂的上空,也迴蕩在詞人慘澹的心靈間。詞人很自然地實現了由視覺到聽覺的轉移。

詞的下闋,運用典故,進一步深化了“黍離之悲”的主題。昔日揚州城繁華,詩人杜牧留下了許多關於揚州城不朽的詩作。可是,假如這位多情的詩人今日再重遊故地,他也必定會為今日的揚州城感到吃驚和痛心。杜牧算是個俊才情種,他有寫“豆蔻”詞的微妙精當,他有賦“青樓”詩的神乎其神。可是,當他面對眼前的凋殘破敗景象,他必不能寫出昔日的款款深情來。揚州的名勝二十四橋仍然存在,水波蕩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籟無聲。唉,試想下,儘管那橋邊的芍藥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難有人有情思去欣賞它們的艷麗。詞人用帶懸念的疑問作為詞篇的結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對比,催人淚下。

縱觀全詞,行文的基調都籠罩在一種悲涼悽愴的氛圍中。無論是詞人所見到的“薺麥青青”、“廢池喬木”還是在黃昏里聽到的“號角”和“空城”還是詞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難賦深情”和不知亡國恨的“橋邊紅藥”,都是一種悲劇的寫照。

情景交融是這首詞在寫作表現手法上最顯著的一個特點。移情入景,樂景寫哀,都是詞人經常使用的手法。特別是樂景寫哀,詞人在文中寫了大量的樂景:名都,佳處,二十四橋……可是,寫樂景是為了襯托哀情,是為了對比“現在”的慘狀:名都的凋殘,佳處的弊壞,二十橋的冷寂……正如王夫之所說:“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倍增其哀樂。”

用今昔對比的反襯手法來寫景抒情,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上片用昔日的“名都”來反襯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風十里揚州路”(杜牧《贈別》)來反襯今日的一片荒涼景象——“盡薺麥青青”。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賞”、“豆蔻詞工”、“青樓夢好”等風流繁華,來反襯今日的風流雲散、對景難排和深情難賦。以昔時“二十四橋明月夜”(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的樂章,反襯今日“波心蕩、冷月無聲”的哀景。下片寫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於評論和懷念杜牧,而是通過“化實為虛”的手法,點明這樣一種“情思”:即使杜牧的風流俊賞,“豆蔻詞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揚州的話,也定然會驚訝河山之異了。借“杜郎”史實,逗出和反襯“難賦”之苦。“波心蕩、冷月無聲”的藝術描寫,是非常精細的特寫鏡頭。二十四橋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 * ”的風月繁華已不復存在了。詞人用橋下“波心蕩”的動,來映襯“冷月無聲”的靜。“波心蕩”是俯視之景,“冷月無聲”本來是仰觀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為俯視之景,與橋下蕩漾的水波合成一個畫面,從這個畫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詞人低首沉吟的形象。總之,寫昔日的繁華,正是為了表現今日之蕭條。

善於化用前人的詩境入詞,用虛擬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餘音繚繞,餘味不盡,也是這首詞的特色之一。《揚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詩句與詩境(有四處之多),又點出杜郎的風流俊賞,把杜牧的詩境,融入自己的詞境。

人稱姜夔的詞風清雅空靈,此詞表現得非常突出。此詞的清雅空靈不但表現在詞語上,如“清”“寒”“空”“波心”“冷月”,而且還表現在造境上,如用“猶厭言兵”表現兵燹之後的殘破,用杜郎名句表現揚州昔日的繁華,用“二十四橋”“波心蕩”“冷月無聲”表現清幽傷感的氣氛,用“橋邊紅藥”表現“寂寞開無主”的荒涼。

標籤:宋詞三百首寫景抒情

詩詞推薦

  • 春日五門西望

    王建唐代〕百官朝下五門西。塵起春風過玉堤。黃帕蓋鞍呈了馬,紅羅系項斗回雞。館松枝重牆頭出,御柳條長水面齊。唯有
    揚州慢·淮左名都原文_揚州慢·淮左名都的賞析_古詩文
  • 伐檀

    佚名先秦〕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乾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
  • 雨晴

    王駕唐代〕雨前初見花間蕊,雨後兼無葉里花。蛺蝶飛來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
    揚州慢·淮左名都原文_揚州慢·淮左名都的賞析_古詩文
  • 江城子

    秦觀宋代〕清明天氣醉游郎。鶯兒狂。燕兒狂。翠蓋紅纓,道上往來忙。記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縷金裳。春光還是舊春光
  • 清平樂·題上盧橋

    辛棄疾宋代〕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礙。千里盤盤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帶。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勝,似曾小
    揚州慢·淮左名都原文_揚州慢·淮左名都的賞析_古詩文
  • 謫居糧絕請學於農將田南山詠言寄懷

    王守仁明代〕謫居履在陳,從者有溫見。山荒聊可田,錢鎛還易辦。夷俗多火耕,仿習亦頗便。及茲春未深,數畝猶足佃。豈徒
  • 看梅絕句

    陸游宋代〕老子舞時不須拍,梅花亂插烏巾香。尊前作劇莫相笑,我死諸君思此生。
    揚州慢·淮左名都原文_揚州慢·淮左名都的賞析_古詩文
  • 金陵歌,送別范宣

    李白唐代〕石頭巉岩如虎踞,凌波欲過滄江去。鐘山龍盤走勢來,秀色橫分歷陽樹。四十餘帝三百秋,功名事跡隨東流。白馬
  • 後赤壁賦

    蘇軾宋代〕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於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
  • 洞仙歌·雪雲散盡

    李元膺宋代〕一年春物,惟梅柳間意味最深。至鶯花爛漫時,則春已衰遲,使人無復新意。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無
    揚州慢·淮左名都原文_揚州慢·淮左名都的賞析_古詩文
  • 東征賦

    班昭〔兩漢〕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隨子乎東征。時孟春之吉日兮,撰良辰而將行。乃舉趾而升輿兮,夕予宿乎偃師。遂去故而就
  • 江城子·示表侄劉國華

    吳潛宋代〕家園十畝屋頭邊。正春妍,釀花天。楊柳多情,拂拂帶輕煙。別館閒亭隨分有,時策杖,小盤旋。 采山釣水美而
    揚州慢·淮左名都原文_揚州慢·淮左名都的賞析_古詩文
  • 花犯·謝黃復庵除夜寄古梅枝

    吳文英宋代〕翦橫枝,清溪分影,翛然鏡空曉。小窗春到。憐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古苔淚鎖霜千點,蒼華人共老。料淺雪、黃
  • 鶴沖天·黃金榜上

    柳永宋代〕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游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
  • 楚江懷古三首

    馬戴唐代〕露氣寒光集,微陽下楚丘。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雲中君不降,竟夕自悲秋。
  • 夜坐

    張耒宋代〕庭戶無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氣先清。梧桐真不甘衰謝,數葉迎風尚有聲。
  • 蝶戀花·湘水經東安縣東

    王夫之明代〕湘水經東安縣東,有沉香塘,石壁隙插一株,雲是沉水香,澄潭清冷,綠蘿倒影。湘水自分灕水下。曲曲潺湲,千
  • 積雨輞川莊作 / 秋歸輞川莊作

    王維唐代〕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

    蘇軾宋代〕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遙知
  • 題都城南莊

    崔護唐代〕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揚州慢·淮左名都原文_揚州慢·淮左名都的賞析_古詩文
揚州慢·淮左名都原文_揚州慢·淮左名都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