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問答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山中問答原文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

詩詞問答

問:山中問答的作者是誰?答:李白
問:山中問答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山中問答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有人疑惑不解地問我,為何幽居碧山?我只笑而不答,心裡卻一片輕余坦然。
桃花飄落溪水,隨之遠遠流去。此處別有天地,真如仙境一般。

注釋
余:我,詩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棲:居住。碧山:山名,在湖北省安陸市內,山下桃花洞是李白讀書處。一其碧山指山色的青翠蒼綠。
自閒:悠閒自得。閒:安然,泰然。
“桃花”句:晉陶淵明《桃花源記》載,東晉時,武陵有一漁人在溪中捕魚。忽進桃花林,林盡處有山。山有小口。從山口進去,遇一與外界隔絕的桃花源,裡邊的人過著安居樂業的生活。此句暗用其事。
窅(yǎo)然:指幽深遙遠的樣子。
別有天地:另有一種境界。別:另外。
非人間:不是人間,這裡指詩人的隱居生活。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以問答形式並暗用典故抒發了作者隱居生活的自在天然的情趣,也體現了作者的矛盾心理。

第一聯:“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前句起得突兀,後句接得迷離。這首詩的詩題一作《山中答俗人》,那么“問”的主語即所謂“俗人”。詩以提問的形式領起,突出題旨,以喚起讀者的注意。當人們正要傾聽答案時,詩人筆鋒卻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僅表現出詩人喜悅而矜持的神態,造成了輕鬆愉快的氣氛;而且這“笑而不答”,還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懸念,以誘發讀者思索的興味。“心自閒”三個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寫照,更表明這“何意棲碧山”的問題,對於詩人來說,既不覺得新鮮,也不感到困惑,只不過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罷了。第二句接得迷離,妙在不答,使詩增添了變幻曲折,有搖曳生姿、引人入勝的魅力。

第二聯:“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是寫“碧山”之景,其實也就是“何意棲碧山”的答案。這種“不答”而答、似斷實連的結構,加深了詩的韻味。詩雖寫花隨溪水,窅然遠逝的景色,卻無一點“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颯情調,而是把它當作令人神往的美來渲染、來讚嘆。因為上面寫的“笑而不答”的神態,以及末句的議論都流露出這種感情。“山花如繡頰”(李白《夜下征虜亭》)固然是美的,桃花隨流水也是美的,它們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則,在榮盛和消逝之中顯示出不同的美,這不同的美卻具有一個共同點——即“天然”二字。這種美學觀點反映了詩人酷愛自由、天真開朗的性格。“碧山”之中這種沒有名利,又不冷落荒涼的環境,充滿著天然、寧靜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間”所能比。而“人間”究竟怎樣,詩人沒有明說。只要讀者了解當時黑暗的現實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詩人“棲碧山”、愛“碧山”便不難理解了。這“別有天地非人間”,隱含了詩人心中許許多多的傷和恨。所以,這首詩並不完全是抒寫李白超脫現實的閒適心情。詩中用一“閒”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並以此與“人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因而詩在風格上有一種“寓莊於諧”的味道,不過這並非“超脫”。憤世嫉俗與樂觀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統一在他的作品之中,體現出矛盾的對立統一。

全詩雖然只有四句二十八字,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其間轉接輕靈,活潑流利。詩境似近而實遠,詩情似淡而實濃。用筆有虛有實,實處的描寫形象可感,虛處的用筆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蘊意幽邃。詩押平聲韻,採用不拘格律的古絕形式,顯得質樸自然,悠然舒緩,有助於傳達出詩的情韻。

標籤:隱居生活

詩詞推薦

  • 夏日三首·其一

    張耒宋代〕長夏村墟風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曬粉花枝舞,蛛網添絲屋角晴。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久斑
  • 河北民

    王安石宋代〕河北民,生近二邊長苦辛。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老小相攜來就
    山中問答原文_山中問答的賞析_古詩文
  • 雲居山詠二首

    常慧〔明代〕半肩風雨半肩柴,竹杖芒鞋破碧崖。剛出嶺頭三五步,渾身都被亂雲埋。經行仿佛近諸天,月上山銜半缺圓。聽得
  • 車鄰

    佚名先秦〕有車鄰鄰,有馬白顛。未見君子,寺人之令。阪有漆,隰有栗。既見君子,並坐鼓瑟。今者不樂,逝者其耋。阪有
  • 題農父廬舍

    丘為唐代〕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閒。溝塍流水處,耒耜平蕪間。薄暮飯牛罷,歸來還閉關。
  • 好事近·搖首出紅塵

    朱敦儒宋代〕搖首出紅塵,醒醉更無時節。活計綠蓑青笠,慣披霜沖雪。晚來風定釣絲閒,上下是新月。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
    山中問答原文_山中問答的賞析_古詩文
  • 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

    葉夢得宋代〕秋色漸將晚,霜信報黃花。小窗低戶深映,微路繞敧斜。為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鬢雙華。徙倚望滄海
  • 寄舊山僧

    王建唐代〕因依老宿發心初,半學修心半讀書。雪後每常同席臥,花時未省兩山居。獵人箭底求傷雁,釣戶竿頭乞活魚。一向
    山中問答原文_山中問答的賞析_古詩文
  • 書邊事

    張喬唐代〕調角斷清秋,征人倚戍樓。春風對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無兵阻,窮邊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長願向南流。
    山中問答原文_山中問答的賞析_古詩文
  • 大道之行也

    戴聖先秦〕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 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劉禹錫唐代〕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山中問答原文_山中問答的賞析_古詩文
  • 煎鹽絕句

    吳嘉紀清代〕白頭灶戶低草房,六月煎鹽烈火旁。走出門前炎日裡,偷閒一刻是乘涼。
    山中問答原文_山中問答的賞析_古詩文
  • 游山西村

    陸游宋代〕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從今
  • 斗百花·滿搦宮腰纖細

    柳永宋代〕滿搦宮腰纖細,年紀方當笄歲。剛被風流沾惹,與合垂楊雙髻。初學嚴妝,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雲情意。舉措多
  • 池上

    白居易唐代〕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山中問答原文_山中問答的賞析_古詩文
  • 新嫁娘詞

    王建唐代〕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山中問答原文_山中問答的賞析_古詩文
  • 雪詩

    張孜唐代〕長安大雪天,鳥雀難相覓。其中豪貴家,搗椒泥四壁。到處爇紅爐,周回下羅冪。暖手調金絲,蘸甲斟瓊液。醉唱
  • 鷓鴣天·懶向青門學種瓜

    陸游宋代〕懶向青門學種瓜。只將漁釣送年華。雙雙新燕飛春岸,片片輕鷗落晚沙。歌縹渺,艫嘔啞。酒如清露鮓如花。逢人
  • 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

    岑參唐代〕君不聞胡笳聲最悲?紫髯綠眼胡人吹。吹之一曲猶未了,愁殺樓蘭征戍兒。涼秋八月蕭關道,北風吹斷天山草。昆
    山中問答原文_山中問答的賞析_古詩文
  • 訪隱者

    郭祥正宋代〕一徑沿崖踏蒼壁,半塢寒雲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門,殘花滿地無人跡。
    山中問答原文_山中問答的賞析_古詩文
山中問答原文_山中問答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