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南山

作者:佚名 朝代:先秦

信南山原文

信彼南山,維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孫田之。我疆我理,南東其畝。

上天同雲。雨雪雰雰,益之以霢霂。既優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穀。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孫之穡,以為酒食。畀我屍賓,壽考萬年。

中田有廬,疆埸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曾孫壽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從以騂牡,享於祖考。執其鸞刀,以啟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報以介福。萬壽無疆。

詩詞問答

問:信南山的作者是誰?答:佚名
問:信南山寫於哪個朝代?答:先秦
問:信南山是什麼體裁?答:詩經·小雅·谷風之什
問:佚名的名句有哪些?答:佚名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終南山山勢綿延不斷,這裡是大禹所闢地盤。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齊,後代子孫們在此墾田。劃分地界又開掘溝渠,田隴縱橫向四方伸展。
冬日的陰雲密布天上,那雪花墜落紛紛揚揚。再加上細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豐沛足量,滋潤大地並沾溉四方,讓我們莊稼蓬勃生長。
田地的疆界齊齊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壯茂盛。子孫們如今獲得豐收,酒食用穀物製作而成。可奉獻神屍款待賓朋,願神靈保佑賜我長生。
大田中間有居住房屋,田埂邊長著瓜果菜蔬。削皮切塊醃漬成鹹菜,去奉獻給偉大的先祖。他們的後代福壽無疆,都是依賴上天的賜福。
祭壇上滿杯清酒傾倒,再供奉公牛色紅如棗,先祖靈前將祭品獻好。操起綴有金鈴的鸞刀,剝開犧牲公牛的皮毛,取出它的鮮血和脂膏。
於是進行冬祭獻祭品,它們散發出陣陣芳香。儀式莊重而有條不紊,列祖列宗們駕臨徜徉。願神靈賜以宏福無量,子孫們享福萬壽無疆。

注釋
信(shēn):即“伸”,延伸。南山:即終南山,在陝西西安南。
維:是。禹:大禹。甸:治理。
畇(yún):平整田地。畇畇,土地經墾闢後的平展整齊貌。原隰(xí):泛指全部田地。原,廣平或高平之地;隰,低濕之地。
曾孫:後代子孫。朱熹《詩集傳》:“曾,重也。自曾祖以至無窮,皆得稱之也。”相當於《小雅·楚茨》中所稱“孝孫”,故又作為主祭者之代稱。田:墾治田地。
疆:田界,此處用作動詞,劃田界。理:田中的溝隴,此處亦用作動詞。疆指劃定大的田界,理則細分其地畝。
南東:用作動詞,指將田隴開闢成南北向或東西向。
上天:冬季的天空。《爾雅·釋天》:“冬曰上天。”同云:天空布滿陰雲,渾然一色。
雨(yù)雪:下雪,“雨”作動詞,降落。雰(fēn)雰:紛紛。
益:加上。霢(mài)霂(mù):小雨。
優:充足。渥(wò):濕潤。
沾:沾濕。
埸(yì):田界。翼翼:整齊貌。
彧(yù)彧:同“鬱郁”,茂盛貌。
穡:收穫莊稼。
畀(bì):給予。
廬:草廬,房屋。一說“蘆”之假借,即蘆菔,今稱蘿蔔。
菹(zū):醃菜。
皇祖:先祖之美稱。
祜(hù):福。
清酒:清澄的酒,祭祀時用。
騂(xīng):赤黃色(栗色)的牲畜。牡:雄性獸,此指公牛。
鸞刀:帶鈴的刀。
膋(liáo):脂膏,此指牛油。
烝(zhēng):冬祭。享:祭獻,上供。或以為“烝”,即蒸煮之“蒸”。享,即“烹”,煮。
苾(bì):濃香。

詩文賞析

此詩首章寫開疆拓土,開篇言:“信彼南山,維禹甸之。”詩人是在描述周代的京畿地區。在詩人看來,這畿內的大片土地就是當年大禹治水時開闢出來的。毛傳訓“甸”為治,而鄭箋則落實為:“禹治而丘甸之。”“丘甸”即指田地劃分中的兩個等級。《周禮·地官·小司徒》云:“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因而鄭箋等於坐實井田制起源於夏代。孔疏承鄭箋之說,謂“是則三王之初而有井甸田裡之法也”,“是則丘甸之法,禹之所為”。儘管有的學者認為大禹治水“未及丘甸其田也。且井邑丘甸出調法,虞夏之制未有聞焉”(孔疏引孫毓說),但鄭、孔之說也不無參考意義。

首章末二句云:“我疆我理,南東其畝。”也值得注意。疆理田土也是古代井田制的一個重要方面。《孟子·滕文公上》云:“夫仁政必自經界始。經界不正,井地不均,穀祿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經界。經界既正,分田制祿可坐而定也。”可見古人對經理田界是非常重視的。毛傳釋此詩云:“疆,畫經界也。理,分地理也。”有的學者解釋得更為具體,如王安石說:“疆者,為之大界;理者,衡從(橫縱)其溝塗。”(《呂氏家塾讀詩記》引)呂氏又引長樂劉氏說云:“疆謂有夫、有畛、有塗、有道、有路,以經界之也。理謂有遂、有溝、有洫、有澮、有川,以疏導之也。”劉氏之說當是依據《周禮·地官·遂人)“凡治野,夫間有遂,遂上有徑。十夫有溝,溝上有畛。百夫有洫,洫上有塗。千夫有澮,澮上有道。萬夫有川,川上有路,以達於畿”。這裡所謂“南東其畝”也與井田制有關。此句指順應地形、水勢而治田,南指其田隴為南北向者,東則為東西向者,此即《齊風·南山》所云“衡從其畝”。鄭箋釋曰:“‘衡’即訓為橫。韓詩云:東西耕曰‘橫’。‘從’……韓詩作‘由’,云:南北耕曰‘由’。”《左傳·成公二年》載:晉郤克伐齊,齊頃公使上卿國佐求和於晉營,晉人要求“使齊之封內盡東其畝”,也就是使齊國的隴畝全部改為東西向,這樣晉國一旦向齊國進兵,就可長驅直入。國佐回答晉人說:“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故《詩》曰:‘我疆我理,南東其畝。’今吾子疆理諸侯,而曰盡東其畝而已,唯吾子戎車是利,無顧土宜,其無乃非先王之命也乎?”國佐引此篇為據,說明先王當初定田土之疆界是根據不同的地勢因地制宜的,既有南北向,也有東西向的田隴,如今晉國為了軍事上的便利而強令齊國改變田隴的走向,是違反了先王之道。此事又見諸其他典籍,但情節上有些出入。如《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云:“晉文公伐衛,東其畝。”《呂氏春秋·簡選)云:“晉文公東衛之畝。”郭沫若引成公二年事云:“這也正好是井田的一種證明。因為畝道系以國都為中心,故有南北縱走與東西橫貫的兩種大道。南北縱走的是南畝,東西橫貫的就是東畝。《詩》上所說的‘我疆我理,南東其畝’,就是這個事實。……這些資料好像與井田制並無直接關係,而其實它們正是絕好的證明。”(《十批判書·古代研究的自我批評》)

第二章寫風調雨順。天上彤雲密布,瑞雪紛紛,加之小雨如酥,潤澤大地,五穀豐登。

第三章寫酒食祭祖。地界整齊,莊稼茂盛,曾孫收穫,釀造美酒,敬祭神主,厚待賓客,靜享清福,萬壽無疆。

第四章寫瓜菹獻祭。田中有廬,地畔種瓜,剝削乾淨,醃漬上供,敬獻先祖。曾孫長命百歲,都是受上天佑護。

第四章中的“中田有廬”,說者也以為與井田有關。《呂氏家塾讀詩記》引邱氏說云:“公田百畝內,除二十畝為八家治田之廬。”又引董氏曰:“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每家廬舍二畝半。”按《孟子·公孫丑上》述井田云:“方里而井,井凡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公田。”《榖梁傳·宣公十五年》稱:“古者三百步為一里,名曰井田。井田者九百畝,公田居一”,“古者公田為居,井灶蔥韭盡取焉”。范寧註:“此除公田八十畝,餘八百二十畝。故井田之法,八家共一井八百畝。除二十畝,家合二畝半為廬舍”,“八家共居”。《韓詩外傳》載:“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為一井。……八家為鄰,家得百畝。余夫各得二十五畝。家為公田十畝,餘二十畝共為廬舍,各得二畝半。八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憂,患難相救,有無相貸,飲食相招,嫁娶相謀,漁獵分得,仁恩施行,足以其民和親而相好。《詩》曰:‘中田有廬,疆埸有瓜。’”以上諸說大同小異,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公田中有八家共居的廬舍二十畝。說詩者多從其說,但箋疏別有所解。鄭箋云:“中田,田中也。農人作廬焉以便其田事。”孔疏云:“古者宅在都邑,田於外野,農時則出而就田,須有廬舍,于田中種穀,於畔上種瓜,所以便地也。”按箋疏之說,田中的廬舍成了農民在地里幹活時的臨時住所了。到了郭沫若,乾脆推翻舊說,以為廬與瓜為對文,廬也當為植物,故廬為蘆之假借,正如“南山有台,北山有萊”,“七月食瓜,八月斷壺”,台、萊、瓜、壺均為植物一樣。郭氏別出心裁,也可聊備一說(參見《由周代農事詩論到周代社會》)。

第五章寫清酒犧牲。先以清酒祭獻,繼之以紅色雄牛作牲,一併敬獻先祖享受。曾孫作為主祭之人,手執帶鸞鈴之刀,剝開皮毛,取出血脂,乾乾淨淨敬獻先祖。

第六章寫祭典禮成。冬祭進享,祭品芬芳。祭祀隆重,先祖光彩。回報子孫大福大貴,萬壽無疆。

標籤:詩經田園

詩詞推薦

  • 佚名先秦〕於皇武王!無競維烈。允文文王,克開厥後。嗣武受之,勝殷遏劉,耆定爾功。
    信南山原文_信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普天樂·翠荷殘

    滕賓元代〕翠荷殘,蒼梧墜。千山應瘦,萬木皆稀,蝸角名,蠅頭利。輸與淵明陶陶醉,盡 * 圍繞東籬。良田數頃,黃牛二
    信南山原文_信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蓼蕭

    佚名先秦〕蓼彼蕭斯,零露湑兮。既見君子,我心寫兮。燕笑語兮,是以有譽處兮。蓼彼蕭斯,零露瀼瀼。既見君子,為龍為
  • 大田

    佚名先秦〕大田多稼,既種既戒,既備乃事。以我覃耜,俶載南畝。播厥百穀,既庭且碩,曾孫是若。既方既皂,既堅既好,
  • 田園樂七首·其三

    王維唐代〕采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信南山原文_信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陟岵

    佚名先秦〕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
  • 黃鳥

    佚名先秦〕交交黃鳥,止於棘。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維此奄息,百夫之特。臨其穴,惴惴其栗。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
    信南山原文_信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白華

    佚名先秦〕白華菅兮,白茅束兮。之子之遠,俾我獨兮。英英白雲,露彼菅茅。天步艱難,之子不猶。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 何人斯

    佚名先秦〕彼何人斯?其心孔艱。胡逝我梁,不入我門?伊誰雲從?維暴之雲。二人從行,誰為此禍?胡逝我梁,不入唁我?
  • 出其東門

    佚名先秦〕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出其闉闍,有女如荼。雖則如荼,匪我思且。
  • 有駜

    佚名先秦〕有駜有駜,駜彼乘黃。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振振鷺,鷺於下。鼓咽咽,醉言舞。於胥樂兮!有駜有駜,駜彼乘牡
  •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王維唐代〕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 雜詩·其八

    陶淵明魏晉〕代耕本非望,所業在田桑。躬親未曾替,寒餒常糟糠。豈期過滿腹,但願飽粳糧。御冬足大布,粗絺已應陽。正爾
  • 葛覃

    佚名先秦〕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黃鳥于飛,集於灌木,其鳴喈喈。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
  • 將仲子

    佚名先秦〕將仲子兮,無逾我里,無折我樹杞。豈敢愛之?畏我父母。仲可懷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將仲子兮,無逾我牆,
    信南山原文_信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行葦

    佚名先秦〕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方體,維葉泥泥。戚戚兄弟,莫遠具爾。或肆之筵,或授之幾。肆筵設席,授幾有緝
  • 春莊

    王勃唐代〕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豈知人事靜,不覺鳥聲喧。
    信南山原文_信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
  • 載馳

    許穆夫人〔先秦〕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驅馬悠悠,言至於漕。大夫跋涉,我心則憂。既不我嘉,不能旋反。視爾不臧,我思不遠。
  • 文氏外孫入村收麥

    蘇轍宋代〕欲收新麥繼陳谷,賴有諸孫春老人。三夜陰霪敗場圃,一竿晴日舞比鄰。急炊大餅償飢乏,多博村酤勞苦辛。閉廩
  • 魚麗

    佚名先秦〕魚麗於罶,鱨鯊。君子有酒,旨且多。魚麗於罶,魴鱧。君子有酒,多且旨。魚麗於罶,鰋鯉。君子有酒,旨且有
信南山原文_信南山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