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

作者:高適適 朝代:唐代

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原文

邯鄲城南遊俠子,自矜生長邯鄲里。
千場縱博家仍富,幾度報仇身不死。
宅中歌笑日紛紛,門外車馬如雲屯。
未知肝膽向誰是,令人卻憶平原君。
君不見今人交態薄,黃金用盡還疏索。
以茲感激辭舊遊,更於時事無所求。
且與少年飲美酒,往來射獵西山頭。

詩詞問答

問: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的作者是誰?答:高適適
問: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是什麼體裁?答:樂府

高適適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書法欣賞

高適適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書法作品欣賞
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邯鄲城南的遊俠子,自誇生長在邯鄲里。
經過千場放縱 * 後家裡仍富,幾處報仇身不死。
家中的歌聲笑語終日鬧紛紛,門外的高車大馬聚集如雲屯。
不知該向誰披肝瀝膽,只教人想念那平原君。
君不見如今的交情如紙薄,黃金用盡了還你個疏索。
為此感嘆辭別往日的朋友,眼前的時事功名也無所追求。
且與年輕人共飲美酒,往來射獵來到西山頭。

注釋
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戰國時期為趙國的首都。該地任俠之風盛行。少年行: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
遊俠子:富於任俠之氣的年輕人。他們重義輕利,樂於助人。
自矜:自誇,自恃。里:故里。
千場:很多的場所。縱博:放縱 * ,豪賭。幾度:幾次,幾回。報仇:報復仇怨。
歌笑:歌聲和笑聲。日:每日。紛紛:多而雜亂,接二連三地。
車馬:豪車駿馬。常如云:一作“如雲屯”,如雲之聚集,形容盛多。
肝膽:肝和膽的總稱。比喻真摯的心意和勇氣血性。
平原君:這裡指戰國時的趙國公子趙勝。因被封於平原(位於今山東省),故有此稱呼,後為趙國宰相。其人講信義,重視人才,曾養食客數千人。
即今:一作“今人”,泛指如今的人們。交態:人與人相交往所表現的態度、交情。薄:淺薄。
疏索:冷淡、疏遠。
西山:位於邯鄲西部的山;一說是指邯鄲西北部的馬
以茲:以此。感嘆:一作“感激”,真心感謝。辭舊遊:辭去舊日的交遊。
時事:現時的事情,適應潮流的事物。無所求:無所追求。
且與:暫且和。
往來:來來去去。射獵:射箭狩獵。西山:指邯鄲西北的馬服山。

詩文賞析

邯鄲為戰國時趙國都城,即今河北邯鄲市。《少年行》為樂府舊題,屬雜曲歌辭。

以上六句渲染“遊俠子”豪放的生活,其勢如銅丸走板,風馳電掣。“未知肝膽向誰是,令人卻憶平原君”二句,氣勢陡轉,詩筆轉入對“邯鄲少年”內心的揭示。他們對於縱性任俠的生活遠遠感到不滿足,而希望憑自己的俠肝義膽為國建功立業,施展自己的宏圖抱負。不料,這美好的願望卻得不到現實社會的理解,反而遭到排斥和壓制。使之不由得神遊千古,懷念“傾以待士”,使之能縱橫捭闔,為國排難的平原君。這兩句,充盈著詩人知音難覓的悵惆,功業難成的憤懣以及對現實的強烈針砭和對歷史的深沉反思!同時,感情的激流也由前面的飛逸轉入沉實,增強了詩歌的頓挫之力。

前半部分詩人借“遊俠子”的遭遇來抒發自己沉淪不遇的感慨,後半部分則以直抒胸臆的議論,將抑鬱不平之情進一步表達出來。一開始以“君不見”當頭唱起,提示人們注意:現在世人只按“黃金”的多少來決定雙方“交態”的厚薄。沒有“黃金”,關係就自然“疏索”(即疏散之意)了。詩人的感情又由前面的沉實轉入激憤,正因他“感嘆”之深,對世態炎涼體會之切,因此對於“舊遊”和“時事”厭惡之極,這樣就有力地逼出最後兩句:“且與少年飲美酒,往來射獵西山頭!”這樣的結尾看似曠達,與世“無求”,實則正話反說,充滿慷慨之情,憤懣之氣,“宕出遠神”。它不僅以“痛飲美酒”,“射獵西山”(西山即邯鄲西北的馬服山)的豪舉,刻畫出“遊俠子”的英武雄邁之態。而且以一虛字“且”冠在句首,更表現出他睥睨塵世、待時而動的高曠情懷和耿介剛強的性格特徵。這樣的曲終高奏,宛若奇峰突起,意蘊深遠,令人回味無窮。因此趙熙批曰:“大力收束,何其健舉!”(《唐百家詩選手批本》)

高適在詩中以“邯鄲少年”(即詩中之“遊俠子”)自況,借描寫他們放蕩不羈的生活,和世態炎涼的際遇,抒發了自己壯志難酬的激憤之情。詩歌寫得豪宕激昂,“氣骨”錚錚,充分體現了高適“以氣取篇”的特點。《新唐書·高適傳》評其詩“以氣質自高”。所謂“氣質”,即作者的感情極為慷慨激越。此詩借“邯鄲少年”抒發自己強烈的感情,既有豪氣乾雲的雄壯之歌,又有直抒胸臆的激越之聲;既有深沉低徊的慨嘆,又有故作曠達的曲終高奏。這種雄壯與低徊,熾熱與深沉的錯綜交織,有力地突出了“邯鄲少年”心靈深處的追求和失望、歡樂與痛苦的複雜感情,從而深刻揭示出“世態”的“浮薄”。一般說來,七言與五言相比,更難寫得雄贍遒勁,但高適的七言卻寫得“兀敖奇橫”,這正是“氣質自高”使然。

與這種抑揚起伏的感情抒發相適應,此詩在句式上整散相間,以散為主,用韻上平仄交替,富於變化。如開始兩句散,接著兩句整,後面又回到散。開始四句用低韻仄聲,中間四句用文韻平聲,“君不見”兩句句句用韻,為藥韻仄聲,末尾兩句再回到尤韻平聲。這樣,隨著整散的變化和韻腳的轉換,不僅與感情的抑揚起伏相適應,而且形式上也有整齊對稱之美,縱橫飛動之妙,節奏鮮明,音調優美。文情聲情,絲絲入扣。這些特點,直接影響了後來長篇七古的發展。

標籤:生活

詩詞推薦

  • 田園樂七首·其七

    王維唐代〕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
    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原文_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四塊玉·閒適其二

    關漢卿元代〕舊酒投,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閒吟各。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閒快活。
  • 鷓鴣天 戲題村舍

    辛棄疾宋代〕雞鴨成群晚不收,桑麻長過屋山頭。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飽便休。新柳樹,舊沙洲,去年溪打那邊流。自言
    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原文_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夏晝偶作

    柳宗元唐代〕南州溽暑醉如酒,隱几熟眠開北牖。日午獨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
  • 同聲歌

    張衡兩漢〕邂逅承際會,得充君後房。情好新交接,恐栗若探湯。不才勉自竭,賤妾職所當。綢繆主中饋,奉禮助蒸嘗。思為
  • 行香子·秋入鳴皋

    許古元代〕秋入鳴皋。爽氣飄蕭。掛衣冠、初脫塵勞。窗間岩岫,看盡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細數間來,幾處村醪
  • 悲憤詩

    蔡琰魏晉〕漢季失權柄,董卓亂天常。志欲圖篡弒,先害諸賢良。逼迫遷舊邦,擁主以自強。海內興義師,欲共討不祥。卓眾
  • 皇甫岳雲溪雜題五首·蓮花塢

    王維唐代〕日日採蓮去,洲長多暮歸。弄篙莫濺水,畏濕紅蓮衣。
    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原文_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河北民

    王安石宋代〕河北民,生近二邊長苦辛。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縣仍催給河役。老小相攜來就
    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原文_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雁兒落兼得勝令

    張養浩元代〕往常時為功名惹是非,如今對山水忘名利;往常時趁雞聲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猶然睡。往常時秉笏立丹墀,如今把
  • 行香子·秋與

    蘇軾宋代〕昨夜霜風。先入梧桐。渾無處、迴避衰容。問公何事,不語書空。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朝來庭下,光陰如
  • 龍標野宴

    王昌齡唐代〕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
    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原文_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隴頭歌辭

    北朝民歌南北朝〕隴頭流水,流離山下。念吾一身,飄然曠野。朝發欣城,暮宿隴頭。寒不能語,舌捲入喉。隴頭流水,鳴聲嗚咽。
    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原文_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的賞析_古詩文
  • 謝公亭·蓋謝朓范雲之所游

    李白唐代〕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鳴秋。今古一相接,長歌懷舊遊。
  • 塞下曲六首

    李白唐代〕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天兵
    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原文_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宿漁家

    郭震宋代〕幾代生涯傍海涯,兩三間屋蓋蘆花。燈前笑說歸來夜,明月隨船送到家。
    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原文_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午枕

    王安石宋代〕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紅影上簾鉤。窺人鳥喚悠揚夢,隔水山供宛轉愁。
    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原文_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後催租行

    范成大宋代〕老父田荒秋雨里,舊時高岸今江水。傭耕猶自抱長飢,的知無力輸租米。自從鄉官新上來,黃紙放盡白紙催。賣衣
    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原文_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初秋行圃四首

    楊萬里宋代〕落日無情最有情,遍催萬樹暮蟬鳴。聽來咫尺無尋處,尋到旁邊卻不聲。
    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原文_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鵲橋仙·一竿風月

    陸游宋代〕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台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
    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原文_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的賞析_古詩文
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原文_雜曲歌辭邯鄲少年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