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淮陰作

作者:朱敦儒 朝代:宋代

水調歌頭·淮陰作原文

當年五陵下,結客占春遊。
紅纓翠帶,談笑跋馬水西頭。
落日經過桃葉,不管插花歸去,小袖挽人留。
換酒春壺碧,脫帽醉青樓。
楚雲驚,隴水散,兩漂流。
如今憔悴,天涯何處可消憂。
長揖飛鴻舊月。
不知今夕煙水,都照幾人愁。
有淚看芳草,無路認西州。

詩詞問答

問:水調歌頭·淮陰作的作者是誰?答:朱敦儒
問:水調歌頭·淮陰作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水調歌頭·淮陰作是什麼體裁?答:詞
問:朱敦儒的名句有哪些?答:朱敦儒名句大全

朱敦儒水調歌頭·淮陰作書法欣賞

朱敦儒水調歌頭·淮陰作書法作品欣賞
水調歌頭·淮陰作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遙想當年洛城風華日,春光姣好,總是與豪俠之城結伴遊樂。穿著鮮艷的衣服,騎馬談笑一起遊冶洛城水西。日落時候,他們頭戴鮮花,郊遊歸來,經過桃葉渡時,酒樓里的美人上前留住了他們。美女為他們勸酒,開懷暢飲,摘掉別子,醉臥酒樓。
楚地風雲驚起,隴水飄散而去,兩廂漂流。如今飽受憔悴之苦,沒有地方可以讓我排遣內心的憂愁。盼飛鴻可以傳來遠方人的訊息,盼同一輪明月可以為遠方人祝福。此時此刻,不知道有多少人,都和我一樣,在為遠別的情人而憂愁。淚眼所見,只有芳草連天,惹起人們無限的情思,而西州路卻始終尋找不到。

注釋
水調歌頭:詞牌名。 相傳隋煬帝開汴河時曾制《水調歌》。唐人演為大曲。又名《元會曲》《凱歌》等。雙調九十五字,上片九句,撥片句, 皆四平韻。另有偷聲、添字、減字者,皆為變體。
淮陰:今江蘇清江。靖康之變後,作者避地於此。
五陵:本指西漢五帝的陵墓,在長安附近渭水北岸,居此者多豪門大戶。此處借指自己年少時遊樂之地。
結城:結交,豪俠之城。
跋馬:指撥馬。
桃葉:指桃葉渡,在今南京。此借指遊冶之地。
小袖:指歌妓。
青樓:妓女之所居。
西州:東晉揚州刺史治所在金陵,因其府廨在台城之西,故稱西州。

詩文賞析


此詞作于靖康之變後詞人飄離異鄉之時,詞中追念往事,對一位青樓女郎寄予真摯的眷戀之情,將家國之痛表現得深沉委婉,淒切動人。
起首兩句追憶往昔,筆勢不凡。五陵本是西漢前期五位皇帝的陵墓,地處渭水北岸,距都城長安不遠;當初四周居住著許多豪門大戶,子弟習尚奢縱。後代詩文遂引為典實。本詞借“五陵”以指作者故鄉名城洛陽,意在點染奢華豪縱的氣氛,以映襯風流少年的俊爽形象。《樂府詩集》有《結客少年場行》,題解引《樂府廣題》雲 :“按結客少年場,言少年時結任俠之客,為遊樂之場,終而無成,故作此曲也 。”詞中“結客”二字即從此出。此處雖借鑑古人,而自抒懷抱,自具面目。首兩句定下基調,下文分三層寫開。
“紅纓翠帶,談笑跋馬水西頭 。”兩句承前“結客”句來,寫朋儕相與之歡,並騎馳縱之遠,筆墨極簡省,而郊次春遊時那歡暢自恣的場面連同遊人的神情卻表現得淋漓盡致。接下來是歸途中的一個小插曲:薄暮時分,詞人和他的友伴們頭戴鮮花,打馬朝城裡走來,經過桃葉渡時,酒肆的美人上前相邀 。句中“桃葉”是“桃葉渡”的省稱 ,地在今江蘇南京市秦淮河畔,這裡是借指遊冶的場所 。“不管插花歸去,小袖挽人留 ”,用倒裝句式。“不管”的主語“ 小袖”置後,以突出人物 。“不管”二字寫出女子挽留之真誠與執著 ,是著力之筆,為下片抒寫自己的戀情設下伏線。
上片第一層極寫其豪俊氣概,第二層則表現其兒女柔情,亦豪曠,亦 * ,一位風流少年的形象活脫脫如在目前。“換酒春壺碧,脫帽醉青樓”二句又起一層,筆墨酣暢淋漓。上句之“春壺碧”,暗寫紅粉情意,有“吳姬壓酒勸客嘗”的意境。結句有力突現了詞人自家醉臥青樓的形象:開懷豪飲,至酒酣耳熱之際,竟至脫帽露頂,可見暢快之至,亦不羈之至了。到了此處,一天的遊春之樂達到高潮,作者的豪興也盡情寫出。整個上片選取最能表現早年生活風貌的驟馬遊春一幕來敘說,筆調歡快明朗,化前人意境於不知不覺間,妙合無限。
過片三句,詞意陡轉,由昔入今,以精煉的語言概括出突如其來的家國變故。“楚雲 ”在詩詞里常與女子相關,如張謂詩句 :“紅粉青娥映楚雲”(《贈趙使君美人 》)。“隴水散”用梁鼓角橫吹曲《隴頭流水歌 》“隴頭流水 ,流離四下”句意。《古今樂錄》引《辛氏三秦記 》曰:“隴渭西關,其陂九迥,上有清水,四注流下 。”此中含隱著對那位青樓女的依依別情。語調沉重 ,悲思噴涌,“驚”、“散”二字帶出作者受到震動、無限哀愁的神態,是很醒目的。
以下兩句,不假外物,直抒胸臆,充滿哀極痛極的勃鬱之氣。“如今憔悴,天涯何處可銷憂。”這近乎絕望的哀號,情感特強,因為是緊接前面力度很高的三句而來,故沒有直白淺露之感,是感情凝聚、充積以至於傾瀉的自然過程 。“何處”二字已見出愁懷難遣,欲告無人的苦楚。於是詞人矚目於“飛鴻舊月”。
飛鴻可捎來故人的音訊?明月曾是往日生活的見證人,如今可願傳去心中的思念?它們把人的心緒帶向遙遠的故國,又觸發物是人非之慨。此刻,作者想到的不僅僅是個人私情,他由個人的不幸遭遇聯想到同懷國破家亡之恨的大眾。所以說 ,“不知今夕煙水,都照幾人愁”兩句表明他多少意識到自己的命運始終連線著民族的興亡,面前經歷的是一場悲劇。這樣,詞的意境有了拓展。
結句收縮全篇的悲愁思緒,顯出“無垂不縮”的功夫。“有淚看芳草,無路認西州。”西州,當是用羊曇事 。《晉書·謝安傳》載,羊曇為謝安所重,謝安扶病還都時曾過西州門,“安薨後,(羊曇)輟樂彌年,行不由西州路 。嘗大醉,不覺至州門,痛哭而去。”詞用此事,當有懷想謝安之類賢相、慨嘆當世無人之意。南渡以來,朱敦儒無日不在思念金人的統治下的故土,牽掛天各一方的親朋。可是,淚眼所見,只有遠接天際的芳草在牽惹人的情思,而西州路遙不可接。
這一結句亦景亦情,以沉痛之筆點活全篇,並使整體意境蒼勁高起,讀來似覺其千鈞之力。

標籤:追憶抒情傷懷惆悵

詩詞推薦

  • 登太白峰

    李白唐代〕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願乘泠風去,直出浮雲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一別
    水調歌頭·淮陰作原文_水調歌頭·淮陰作的賞析_古詩文
  • 將進酒

    李白唐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
    水調歌頭·淮陰作原文_水調歌頭·淮陰作的賞析_古詩文
  • 減字木蘭花·春夜聞隔

    項鴻祚清代〕闌珊心緒,醉倚綠琴相伴住。一枕新愁,殘夜花香月滿樓。繁笙脆管,吹得錦屏春夢遠。只有垂楊,不放鞦韆影過
    水調歌頭·淮陰作原文_水調歌頭·淮陰作的賞析_古詩文
  • 訴衷情·夜來沉醉卸妝遲

    李清照宋代〕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遠不成歸。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挼殘蕊,更捻餘香,更
  • 醉留東野

    韓愈唐代〕昔年因讀李白杜甫詩,長恨二人不相從。吾與東野生並世,如何復躡二子蹤。東野不得官,白首夸龍鍾。韓子稍奸
  • 【雙調】水仙子_廉香林南園

    喬吉元代〕廉香林南園即事山中富貴相公衙,江左風流學士家,壁間水墨名人畫。六一泉陽羨茶,書齋打簇得繁華。玉龍筆架
  • 在軍登城樓

    駱賓王唐代〕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水調歌頭·淮陰作原文_水調歌頭·淮陰作的賞析_古詩文
  • 臨江仙

    晁沖之宋代〕雙舸亭亭橫晚渚,城中飛觀嵯峨。畫橋燈火照清波。玉鉤平浸水,金鎖半瀋河。試問無情堤上柳,也應厭聽離歌。
  • 蝶戀花·春江暖漲桃花

    顧德輝宋代〕陳浩然招游觀音山,宴張氏樓。徐姬楚蘭佐酒,以琵琶度曲。郯雲台為之心醉。口占戲之。春江暖漲桃花水。畫舫
  • 七哀詩三首·其一

    王粲魏晉〕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
  • 歸嵩山作

    王維唐代〕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閒閒。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水調歌頭·淮陰作原文_水調歌頭·淮陰作的賞析_古詩文
  • 歸田賦

    張衡兩漢〕游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
  • 山中寡婦 / 時世行

    杜荀鶴唐代〕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薴衣衫鬢髮焦。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盡尚征苗。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任是
  • 度關山

    曹操魏晉〕天地間,人為貴。立君牧民,為之軌則。車轍馬跡,經緯四極。黜陟幽明,黎庶繁息。於鑠賢聖,總統邦域。封建
  • 喜遷鶯·曉月墜

    和凝唐代〕曉月墜,宿雲披,銀燭錦屏帷。建章鍾動玉繩低,宮漏出花遲。春態淺,來雙燕,紅日漸長一線。嚴妝欲罷囀黃鸝
    水調歌頭·淮陰作原文_水調歌頭·淮陰作的賞析_古詩文
  • 蕪城賦

    鮑照南北朝〕沵迆平原,南馳蒼梧漲海,北走紫塞雁門。柂以漕渠,軸以昆崗。重關復江之隩,四會五達之莊。當昔全盛之時,
  • 出城寄權璩、楊敬之

    李賀唐代〕草暖雲昏萬里春,宮花拂面送行人。自言漢劍當飛去,何事還車載病身?
  •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李煜唐代〕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水調歌頭·淮陰作原文_水調歌頭·淮陰作的賞析_古詩文
  • 度荊門望楚

    陳子昂唐代〕遙遙去巫峽,望望下章台。巴國山川盡,荊門煙霧開。城分蒼野外,樹斷白雲隈。今日狂歌客,誰知入楚來。
  • 【南呂】金字經_樂閒百年渾

    張可久元代〕樂閒百年渾似醉,滿懷都是春,高臥東山一片雲。嗔,是非拂面塵。消磨盡,古今無限人。范蠡黃金像,謫仙白玉
水調歌頭·淮陰作原文_水調歌頭·淮陰作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