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寡婦 / 時世行

作者:杜荀鶴 朝代:唐代

山中寡婦 / 時世行原文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薴衣衫鬢髮焦。
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盡尚征苗。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
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

詩詞問答

問:山中寡婦 / 時世行的作者是誰?答:杜荀鶴
問:山中寡婦 / 時世行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山中寡婦 / 時世行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杜荀鶴的名句有哪些?答:杜荀鶴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丈夫死於戰亂她獨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苧麻布衣衫鬢耕乾澀又枯焦。
桑樹柘樹全廢毀仍然還要交納蠶絲稅,田園耕地已荒蕪仍要徵收農業稅。
時常在外挖些野菜連著根須一起煮,現砍生柴帶著葉子一起燒。
任憑你住在比深山同深的偏僻處,也沒辦法逃脫官府的賦稅和兵徭。

譯文

丈夫因戰亂死去,留下妻子困守在茅草屋裡,穿著粗糙的薴 * 服,鬢髮枯黃面容憔悴。桑樹柘樹都荒廢了,再也不能養蠶,卻要向官府交納絲稅,田園荒蕪了卻還要徵收青苗捐。經常挑些野菜,連根一起煮著吃,剛砍下的濕柴帶著葉子一起燒。任憑你跑到深山更深的地方,也沒有辦法可以躲避賦稅和徭役。

注釋
蓬茅:茅草蓋的房子。
麻薴(zhù):即苧麻。鬢耕焦:因吃不飽,身體缺乏營養而頭耕變成枯黃色。
柘:樹木名,葉子可以餵蠶。征苗:徵收農業稅。
後:一作“盡”。
和:帶著,連。
旋:同“現”。斫:砍。生柴:剛從樹上砍下來的濕柴。
征徭:賦稅和徭役。

詩文賞析

此詩通過山中寡婦這樣一個典型人物的悲慘命運,透視當時社會的面貌,語極沉鬱悲憤。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軍閥之間,連年征戰,造成“四海十年人殺盡”(《哭貝韜》),“山中鳥雀共民愁”(《山中對雪》)的悲慘局面,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此詩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從這兵荒馬亂的時代著筆,概括地寫出了這位農家婦女的不幸遭遇:戰亂奪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棲身。

“麻薴衣衫鬢髮焦”一句,抓住“衣衫”、“鬢髮”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質的細節特徵,簡潔而生動地刻畫出寡婦那貧困痛苦的形象:身著粗糙的麻布衣服,鬢髮枯黃,面容憔悴,肖其貌而傳其神。從下文“時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寫來看,山中寡婦顯然還是青壯年婦女,照說她的鬢髮色澤該是好看的,但由於苦難的熬,使她鬢髮早已焦黃枯槁,顯得蒼老了。簡潔的肖像描寫,襯托出人物的內心痛苦,寫出了她那飽經憂患的身世。

然而,對這樣一個孤苦可憐的寡婦,統治階級也並不放過對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樣殘忍:“桑柘廢來猶納稅,田園荒後尚征苗。”此處的“納稅”,指繳納絲稅;“征苗”,指徵收青苗稅,這是代宗廣德二年開始增設的田賦附加稅,因在糧食未成熟前徵收,故稱。古時以農桑為本,由於戰爭的破壞,桑林伐盡了,田園荒蕪了,而官府卻不顧人民的死活,照舊逼稅和“征苗”。殘酷的賦稅剝削,使這位孤苦貧窮的寡婦何以為生呢?

“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只見她不時地挖來野菜,連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時燒柴也很困難,燃生柴還要“帶葉燒”。這兩句是採用一種加倍強調的說法,通過這種藝術強調,渲染了山中寡婦那難以想像的困苦狀況。最後,詩人面對民不聊生的黑暗現實,發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獸,對人的威脅很大。寡婦不堪忍受苛斂重賦的壓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剝削的魔爪是無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處”,也難以逃脫賦稅和徭役的羅網。“任是”、“也應”兩個關聯詞用得極好。可以看出,詩人的筆觸象匕首一樣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罪惡本質。
詩歌是緣情而發,以感情來撥動讀者心弦的。《山中寡婦》之所以感人,正在於它富有濃厚的感 * 彩。但詩並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訴諸對人物命運的刻畫描寫之中。詩人把寡婦的苦難寫到了極至,造成一種濃厚的悲劇氛圍,從而使人民的苦痛,詩人的情感,都通過生活場景的描寫自然地流露出來,產生了感人的藝術力量。最後,詩又在形象描寫的基礎上引發感慨,把讀者的視線引向一個更廣闊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個山中寡婦的苦難,而且使人想像到和寡婦同命運的更多人的苦難。這就從更大的範圍、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殘酷的剝削,深化了主題,使詩的蘊意更加深厚。(閻昭典)

詩詞推薦

  • 閨怨

    王昌齡唐代〕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山中寡婦 / 時世行原文_山中寡婦 / 時世行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密州上元

    蘇軾宋代〕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 * ,卻入
    山中寡婦 / 時世行原文_山中寡婦 / 時世行的賞析_古詩文
  • 九日次韻王鞏

    蘇軾宋代〕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從事到青州。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相逢
    山中寡婦 / 時世行原文_山中寡婦 / 時世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酒泉子·水碧風清

    顧敻五代〕水碧風清,入檻細香紅藕膩。謝娘斂翠,恨無涯,小屏斜。堪憎盪子不還家,謾留羅帶結。帳深枕膩炷沉煙,負當
  • 望海樓晚景五絕

    蘇軾宋代〕海上濤頭一線來,樓前相顧雪成堆。從今潮上君須上,更看銀山二十回。橫風吹雨入樓斜,壯觀應須好句夸。雨過
    山中寡婦 / 時世行原文_山中寡婦 / 時世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後湖晚坐

    陳師道宋代〕水淨偏明眼,城荒可當山。青林無限意,白鳥有餘閒。身致江湖上,名成伯季間。目隨歸雁盡,坐待暮鴉還。
    山中寡婦 / 時世行原文_山中寡婦 / 時世行的賞析_古詩文
  • 遺愛寺

    白居易唐代〕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時時聞鳥語,處處是泉聲。
    山中寡婦 / 時世行原文_山中寡婦 / 時世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哀江南賦並序

    庾信南北朝〕  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日,大盜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竄身荒谷,公私塗炭。華陽奔命,有去無歸。中興道銷
  • 陳元方候袁公

    劉義慶南北朝〕陳元方年十一時,候袁公。袁公問曰:“賢家君在太丘,遠近稱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強者綏
    山中寡婦 / 時世行原文_山中寡婦 / 時世行的賞析_古詩文
  • 自淇涉黃河途中作十三首

    高適唐代〕川上常極目,世情今已閒。去帆釣魚落日,征路隨長山。親友若雲霄,可望不可攀。於茲任所愜,浩蕩風波間。清
  • 酒泉子·楚女不歸

    溫庭筠唐代〕楚女不歸,樓枕小河春水。月孤明,風又起,杏花稀。玉釵斜篸雲鬟重,裙上金縷鳳。八行書,千里夢,雁南飛。
  • 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

    蘇軾宋代〕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挽長條落香雪。山城
  • 次韻黃斌老所畫橫竹

    黃庭堅宋代〕酒澆胸次不能平,吐出蒼竹歲崢嶸。臥龍偃蹇雷不驚,公與此君俱忘形。晴窗影落石泓處,松煤淺染飽霜兔。中安
    山中寡婦 / 時世行原文_山中寡婦 / 時世行的賞析_古詩文
  • 念奴嬌(留別辛稼軒)

    劉過宋代〕知音者少,算乾坤許大,著身何處。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尋歸路。多景樓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虛名相
    山中寡婦 / 時世行原文_山中寡婦 / 時世行的賞析_古詩文
  • 蝶戀花·出塞

    納蘭性德清代〕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
    山中寡婦 / 時世行原文_山中寡婦 / 時世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梁園吟

    李白唐代〕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台間。平台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卻憶
  • 普天樂·秋江憶別

    趙善慶元代〕晚天長,秋水蒼。山腰落日,雁背斜陽。壁月詞,朱唇唱。猶記當年蘭舟上,灑西風淚濕羅裳。釵分鳳凰,杯斟鸚
    山中寡婦 / 時世行原文_山中寡婦 / 時世行的賞析_古詩文
  •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宋代〕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山中寡婦 / 時世行原文_山中寡婦 / 時世行的賞析_古詩文
  • 望黃鶴樓

    李白唐代〕東望黃鶴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雲,中峰倚紅日。岩巒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頗聞列仙人,於此學飛術。一朝
  • 天涯

    李商隱唐代〕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鶯啼如有淚,為濕最高花。
    山中寡婦 / 時世行原文_山中寡婦 / 時世行的賞析_古詩文
山中寡婦 / 時世行原文_山中寡婦 / 時世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