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

作者:劉過 朝代:宋代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原文

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
今日樓台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大家齊唱《大風歌》,不日四方來賀。(版本一)

堂上謀臣帷幄,邊頭猛將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與曰可。
此日樓台鼎鼐,他時劍履山河。都人齊和《大風歌》。管領群臣來賀。(版本二)

詩詞問答

問: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的作者是誰?答:劉過
問: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劉過的名句有哪些?答:劉過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大堂之上謀臣開宴,邊疆將士手持武器。作戰的自伐氣候條件具備,地理環境優越,且眾志成城。“可以討伐燕國了嗎?”說:“可以。”
今日在樓台之上籌謀國政,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大家一起高唱《大風歌》,不需多日四方便千慶賀。

注釋
西江月:詞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詞調。又名《白苹香》、《步虛詞》、《晚香時候》、《玉爐三澗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
尊俎(zūn zǔ):酒器,代指宴席。劉向《新序》說:“夫不出於尊俎之間,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謂也。”
燕可伐歟(yú):可以討伐燕國了嗎?
樓台:指相府。
鼎鼐(dǐng nài):炊器;古時把宰相治國比作鼎鼐調味,古以之代相位。
大風歌:漢高祖掃平四海,統一天下之後,以家鄉少年一百二十人伴倡,齊聲高唱大風歌。

詩文賞析

上半闋寫有利於北伐的大好形勢,說堂上有善謀的賢臣,邊疆有能戰的將士,天時、地利與人和都對南宋王朝有利,因而伐金是切實可行的。對自己力量的自豪和肯定,是向當地朝野普遍存在的自卑、畏敵情緒的挑戰。進入下半闋,由全國形勢說到韓侂胄本人:先寫今日治國,次寫明年勝利。句中那勝利在握的豪情和壯志,不要說在當時存在巨大的鼓舞力量,即使現在去讀,也給人增添信心和勇氣。

劉過詞學辛棄疾。黃說劉過:“多壯語,蓋學稼軒也。”(《花菴詞選》),以此篇而論,在藝術上就有以下兩點頗有辛詞精神:第一、大量使用前人成句和典故,增強了詞篇的表現力。比如,此詞上片“天時地利與人和”化用《孟子·公孫丑下》:“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而該句在說明天時、地利、人和都有利的同時,還有著強調人和的作用,這樣,一方面使得它與前兩句聯繫起來,另一方面也符合向韓侂胄祝壽的主題。其次,“‘燕可伐歟?’曰:‘可’”用《孟子·公孫丑下》:“沈同以其私問曰:‘燕可伐歟?’孟子曰:‘可。’”由於用了“聖人”之言,並把侂胄伐金和歷史上的伐燕聯繫起來,既使語氣鏗鏘有力,又巧妙地完成了向下片的過渡。下片中的“帶礪山河”用《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中“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厲,通礪,磨刀石),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原典的意思是:即使黃河變得像帶子那么窄了,泰山變得像磨刀石那么小了(意思永遠不可能),諸侯的封國也將安然無恙,勛臣之富貴將永遠傳給子孫後代。使用這個典故,把韓侂胄暗中比作漢高祖的開國重臣,預祝他明年建立不世之功,卻不露阿諛之態,深得壽詞之三昧。“大家齊唱《大風歌》”用《史記·高祖本紀》:“高祖還歸,過沛,留。置酒沛市,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飲。發沛中兒,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兒皆和習之。”劉過的“大家齊唱《大風歌》”,容易想起“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歌詞,而這類歌詞,對於山河破碎的國家,對於大批背井離鄉的人民,對於求功心切的韓侂胄,無疑都是一種鼓舞。第二、語言流利、灑脫,具有辛詞酣暢淋漓的情味。

這種風格的形成,是和以下幾種語言材料的使用分不開的:一、口語和熟語,如“大家齊唱”、“四方來賀”、“謀臣尊俎”、“將士干戈”;二、散文成句,如“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三、常用典故,如所用《孟子》兩則與《史記》兩則。這些詞語由於為人們所耳熟能詳,因而讀來親切明快,一氣呵成。

標籤:戰爭敘事

詩詞推薦

  • 馬上作

    戚繼光明代〕南北驅馳報主情,江花邊草笑平生。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橫戈馬上行。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原文_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的賞析_古詩文
  • 飲馬長城窟行

    李世民唐代〕塞外悲風切,交河冰已結。瀚海百重波,陰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層巒引高節。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寒沙
  • 塞下曲

    戎昱唐代〕漢將歸來虜塞空,旌旗初下玉關東。高蹄戰馬三千匹,落日平原秋草中。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原文_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的賞析_古詩文
  •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

    韋應物唐代〕兵衛森畫戟,燕寢凝清香。海上風雨至,逍遙池閣涼。煩疴近消散,嘉賓復滿堂。自慚居處崇,未睹斯民康。理會
  • 弔古戰場文

    李華唐代〕浩浩乎,平沙無垠,夐不見人。河水縈帶,群山糾紛。黯兮慘悴,風悲日曛。蓬斷草枯,凜若霜晨。鳥飛不下,獸
  • 野歌

    李賀唐代〕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 * 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寒風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原文_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的賞析_古詩文
  • 小戎

    佚名先秦〕小戎俴收,五楘梁輈。游環脅驅,陰靷鋈續。文茵暢轂,駕我騏馵。言念君子,溫其如玉。在其板屋,亂我心曲。
  • 張益州畫像記

    蘇洵宋代〕至和元年秋,蜀人傳言有寇至,邊軍夜呼,野無居人,謠言流聞,京師震驚。方命擇帥,天子曰:“毋養亂,毋助
  • 邊城落日

    駱賓王唐代〕紫塞流沙北,黃圖灞水東。一朝辭俎豆,萬里逐沙蓬。候月恆持滿,尋源屢鑿空。野昏邊氣合,烽迥戍煙通。膂力
  •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凱歌六首

    岑參唐代〕漢將承恩西破戎,捷書先奏未央宮。天子預開麟閣待,只今誰數貳師功。官軍西出過樓蘭,營幕傍臨月窟寒。蒲海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原文_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的賞析_古詩文
  • 井底引銀瓶·止淫奔也

    白居易唐代〕井底引銀瓶,銀瓶欲上絲繩絕。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與君別。憶昔在家為女
  • 藍橋驛見元九詩

    白居易唐代〕藍橋春雪君歸日,秦嶺秋風我去時。每到驛亭先下馬,循牆繞柱覓君詩。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原文_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的賞析_古詩文
  • 杜侍御送貢物戲贈

    張謂唐代〕銅柱朱崖道路難,伏波橫海舊登壇。越人自貢珊瑚樹,漢使何勞獬豸冠。疲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由來
  • 和子由苦寒見寄

    蘇軾宋代〕人生不滿百,一別費三年。三年吾有幾,棄擲理無還。長恐別離中,摧我鬢與顏。念昔喜著書,別來不成篇。細思
  • 小桃紅·紹興於侯索賦

    喬吉元代〕晝長無事簿書閒,未午衙先散。一郡居民二十萬。報平安,秋糧夏稅咄嗟兒辦。執花紋象簡,憑琴堂書案,日日看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原文_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的賞析_古詩文
  • 山市

    蒲松齡清代〕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
  • 陳涉世家

    司馬遷兩漢〕陳勝者,陽城人也,字涉。吳廣者,陽夏人也,字叔。陳涉少時,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曰:“苟
  • 童趣

    沈復清代〕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
  • 出塞二首

    王昌齡唐代〕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原文_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的賞析_古詩文
  • 秦州雜詩二十首·其六

    杜甫唐代〕城上胡笳奏,山邊漢節歸。防河赴滄海,奉詔發金微。士苦形骸黑,旌疏鳥獸稀。那聞往來戍,恨解鄴城圍。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原文_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的賞析_古詩文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原文_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