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王東巡歌十一首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原文

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
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雁鶩池。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雷鼓嘈嘈喧武昌,雲旗獵獵過尋陽。
秋毫不犯三吳悅,春日遙看五色光。
龍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古丘。
春風試暖昭陽殿,明月還過鳷鵲樓。
二帝巡遊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賢王遠道來。
丹陽北固是吳關,畫出樓台雲水間。
千岩烽火連滄海,兩岸旌旗繞碧山。
王出三山按五湖,樓船跨海次陪都。
戰艦森森羅虎士,征帆一一引龍駒。
長風掛席勢難回,海動山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龍驤出峽來。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
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
帝寵賢王入楚關,掃清江漢始應還。
初從雲夢開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
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詩詞問答

問:永王東巡歌十一首的作者是誰?答:李白
問: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永王東巡歌十一首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李白的名句有哪些?答:李白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永王在至德三載三月出師東巡,天子宣他遙分龍虎之旗委以重任。永王的樓船聽過之處,波濤洶湧的長江和漢水,頓時變得像雁鶩一樣的風平浪靜。

北方的胡虜在三川一帶紛亂如麻,中原地區的人民爭相南奔避難,似晉朝的永嘉之難。如果起用東山謝安石來輔佐平叛,一定能為君在談笑中掃靖胡沙。

鼓聲如雷曬雜之聲喧動了武昌,旌旗如雲呼啦啦地過了尋陽。所過之處秋毫無犯,三吳之地的人民都踴躍歡迎,呈現出一派春光明媚的祥瑞氣氛。

鐘山龍盤,石城虎踞,金陵果然是帝王之州,如今帝子永王來訪金凌之舊跡。春風吹暖了舊苑中的昭陽宮殿,明月高高地照耀著鳷鵲樓。

太上皇和皇上在外巡遊尚未回到首都長安,諸先帝陵寢松柏蒙受胡塵而使人悲哀。各路諸侯都不來救河南之地,欣喜的是賢王卻率領兵馬遠道前來勤王。

丹陽的北固山就是古來的吳關,江邊的樓台隱映於雲水之間,美如畫圖。如今胡虜的戰火已燃及滄海,永王大軍東巡的旌旗在大江兩岸圍繞,飄揚於碧山之間。

永王大軍出巡三江,按兵五湖,樓船出征跨海行次揚州。戰艦森森地站滿了彪虎之士,戰船滿載著征戰的良馬。

長風吹著船帆,其勢一往無前,軍威所到之處海動山傾,誓摧胡虜。君看永王率兵浮江而下,多么像當年晉朝的龍驤將軍出峽伐吳呀!

秦始皇想浮海卻造橋不成,漢武帝在尋陽射蛟也是空忙一場。我家賢王的樓艦是為平叛而來,其舉可輕秦漢,最似太宗文皇帝渡海伐遼。

皇帝寵命賢王以重任入楚關,掃清江漢地區就凱旋。先在雲夢開津大都督府,再在益陵取鐘山做王苑中的小山。

試借我君主所賜的玉馬鞭一用,我坐在瓊筵之上為君指揮平叛。南風所向,將胡塵一日而掃靜,然後再西入長安,勝利歸朝,朝拜天子。

注釋
永王:唐玄宗第十六子,名李璘。《永王東巡歌》李白集中本十一首,元人蕭士贇、近人郭沫若等認為原其九為偽作。
正月:指農曆十一月。這裡用的是“王正月”。周以建子之月(農曆十一月)為正。《春秋·隱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羊傳: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歲之始也。王者孰謂?謂文王也。曷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李白用王正月,取大一統義,是春秋筆法。
“天子”句:謂唐玄宗授永王璘以重任,使其遠巡。龍虎旗,繪有龍虎的旗幟,為天子儀仗。這裡借指節度使的重任。
風波:指亂象。
“江漢”句:江漢,指長江和漢水之間及其附近的地域。翻為,反而成為。雁鶩池,王琦註:《太平御覽》:《圖經》曰:梁孝王有燕鶩池,周圍四里,梁王所鑿。這裡泛指遊樂之地。
“三川”句:形容洛陽被安祿山叛軍占領後的亂象。三川,指洛陽。以其有河、洛、伊三川。北虜,指安祿山叛軍。
“四海”句:公元311年(西晉永嘉五年),劉曜攻陷洛陽,百官士庶三萬餘人,中原衣冠之族相率南奔,避亂江東。安祿山破兩京,士人多攜家奔江東,有似永嘉之難。
“但用”二句:詩人以謝安自居,希望永王重用自己。《晉書·謝安傳》:玄等既破堅,有驛書至,安方對客圍棋,看書既竟,便攝放床上,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云:“小兒輩遂已破賊。”既罷,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其矯情鎮物如此。東山,謝安隱居處。
雷鼓:如雷的鼓聲。
“雲旗”句:雲旗,畫有熊虎圖案的大旗。獵獵,風聲。尋陽,即潯陽。晉潯陽郡,隋為九江,公元742年(唐天寶元年)改潯陽。治所在今江西九江市。
三吳:泛指吳地,具體說法較多。
五色光:官軍上面的瑞氣。《南史·王僧辯傳》:賊望官軍上有五色雲。
龍盤虎踞:鐘山龍蟠,石頭虎踞。帝王州,南朝謝脁《入朝曲》詩句“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為其所本。
“帝子”句:帝子,指永王李璘,因其是唐玄宗之子。故丘,故墟。謂金陵曾為六朝故都。
昭陽殿:王琦註:《一統志》:昭陽殿乃太后所居,在台城(宮殿名)內。
鳷(zhī)鵲樓:南朝樓閣名,在金陵。
“二帝”句:是二帝不在京城的委婉說法。實際是安史叛軍逼近長安,玄宗奔蜀,肅宗即位靈武。
“五陵”句:字面意思是唐室陵寢失去祭掃,實則指社稷瀕臨滅亡。五陵,指三原高祖獻陵,禮泉太宗昭陵,奉天(今乾縣)高宗乾陵,富平中宗定陵,奉先(今蒲城)睿宗橋陵。
“諸侯”句:指安祿山據洛陽,官軍束手無策。河南,指洛陽。
賢王:有德行的君王。這裡指永王李璘。
“丹陽”句:謂丹陽的北固山,是吳地的險要關隘。唐時丹陽,即今之江蘇鎮江市。北固山,在鎮江北,下臨長江。
“王出”句:謂永王出師巡行江南。按,巡行。三江五湖,指東南方的三條江及太湖流域的湖泊。
“樓船”句:謂永王駐紮在揚州江面上的船艦一直連線到海上。次,駐守。揚都,指揚州。此句的正常語序是“樓船次揚都而跨海”。現在這樣排列語序,是為了押韻和調整平仄格律。跨海,是誇張之辭。
“戰艦”句:謂戰艦上排列著威嚴的勇士。森森,威嚴可畏貌。虎士,勇武之士。
“征帆”句:謂各個戰艦上都承載著豪傑之士。征帆,戰艦的借代。龍駒,喻指豪傑之士。
“長風”句:謂大風吹動船帆,戰艦急速前進。長風,大風。掛席,船上張起的帆。
摧古月:謂戰勝胡兵。摧,挫敗。古月,胡字的隱語,指胡兵。
“何似”句:謂永王的戰艦浩浩蕩蕩地沿江東進,多么像晉朝王濬伐吳的樓船。《晉書·武帝紀》:鹹寧五年十一月,大舉伐吳,遣龍驤將軍王濬、廣武將軍唐彬,率巴蜀之卒,浮江而下。劉禹錫詩句“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即指此。
“楚關”:楚地關塞。泛指楚地。
“初從”二句:謂永王開始在楚地駐紮軍隊,後來又進軍金陵,在此地招攬才俊之士。雲夢,古湖泊名,具體位置說法不一。大致在今湖南與湖北之間。這裡泛指楚地。朱第,漢諸侯王第宅。以朱紅漆門,故稱。這裡指行軍中的臨時住所。小山,漢王逸《楚辭·招隱士·解題》: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懷天下俊偉之士,自八公之徒,鹹慕其德而歸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辭賦,以類相從,故或稱小山,或稱大山,其義猶《詩》有小雅大雅也。
“試借”句:詩人希望永王能賦予他軍事指揮權。君王,指永王李璘。玉馬鞭,指軍事指揮權。
“指揮”句:詩人自謂能像諸葛亮一樣,身居帷幄,就能使胡人心悅誠服,聽從調遣。指揮,發令調遣。戎虜,古代對西北少數名族的蔑稱。瓊筵,盛宴;美宴。這裡泛指室內辦公地點。
“西入”句:詩人自謂平息叛亂後,西歸長安,向唐天子匯報戰況。日,喻指皇帝。

詩文賞析

李白到永王李璘幕府以後,躊躇滿志,以為可以一抒抱負,“奮其智慧型,願為輔弼”,成為像謝安那樣叱吒風雲的人物。在這組詩里,詩人在歌頌永王東巡的同時,也抒發了自己的抱負。

首章發端。言永王奉天子命,建節東巡,義師到處,呈現和平景象。

二章詩人自謂在國家大難當頭時,希望像謝安一樣從容鎮靜地破敵除患。這首詩藝術構思非常出色,欲抑故揚,跌宕有致。詩人於前二句極寫叛軍之多且凶,國災民難之甚且危,目的卻在襯托後二句作者的宏圖大略。局勢寫得越嚴重,就愈見其高昂的愛國熱情和“一掃胡沙淨”的雄心;氣氛寫得越緊張,就愈見其從容鎮定地“挽狂瀾於既倒”的氣魄。這種反襯性的蓄勢之筆,增強了詩的力量。

三章寫軍容威武,聲勢浩大。軍紀嚴明,有戰勝徵兆。從武昌至九江,再至三吳,一路東進,勢如破竹。

四章想像、或者說希望永王璘進兵金陵,給金陵人民帶來溫暖和光明。首句言金陵形勝,自古為帝王之地。次句敘事,言永王兵到金陵。三四句,以昭陽殿、鳷鵲樓借指金陵,以春風象徵溫暖,以明月象徵光明。

五章言社稷臨危,君臣束手,唯有永王揮師東來。前兩句擷取京師陷落後的一是一景,突出表現當時唐王朝所面臨的嚴重局勢,表達自己和廣大人民對眼前發生的一切痛心疾首,對叛軍所作所為的憎惡痛恨。後兩句,詩人通過對比手法,抨擊在叛軍進攻面前,為保存實力,節節敗退,聽任東都淪於敵手的各路將領,高度讚揚永王遠道而來,收復國土的英雄行為。

六章言丹陽地形險要,風景如畫。永王軍隊駐屯長江兩岸,一直延伸至海邊。這些都是想像或鼓勵之辭,實際上李璘的軍事勢力最東只到丹陽。

七章寫永王麾下的威武的水師。上二句言水師廣布,下二句言勇士威武。

八章寫永王水師以長風破浪之勢,動海傾山,如同晉代王濬樓船東下破吳。

九章把永王比成唐太宗,而且超過了秦皇、漢武,比擬得不倫不類,和其他十首也不協調,可能是永王幕府中人所增益,為永王提供了一個有意爭奪帝位的罪狀。因此前人認為是偽作。

十章寫永王奉天子之命,保衛疆土,涉及地域之廣。入楚關,掃清江漢,從雲夢到金陵。這是誇張之辭。實際李璘的軍事勢力未到金陵。

末章寫詩人希望永王能賦予他軍事指揮權,自信自己能像張良、諸葛亮或謝安那樣,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使得反叛胡人心悅誠服,聽從調遣,徹底肅清叛亂,然後向朝廷作出一個完美的交代。此詩運用浪漫的想像,象徵的手法,塑造了蓋世英雄式的自我形象。

詩人在組詩中表現出的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和對和平的嚮往是積極的,是值得肯定的。他對永王璘的政治走向不了解,是客觀的,以他的身份和閱歷,對此不可能作出正確的判斷。組詩第二首及最後一首表現出他想作謝安、諸葛亮那樣的儒將,運籌帷幄,從容應敵,決勝千里,是不現實的,甚至是幼稚的。這種思想在他的很多詩篇里都有表現。他一直希望能像范蠡一樣功成不居,泛舟五湖;像魯仲連那樣功成不取,意輕千金。這些抱負雖然不可能實現,但卻成就了他豪邁的浪漫主義詩風和撼山動地、膾炙人口的詩篇。組詩中某些地方的誇張和想像不符合史實,一則是屬於鼓勵性質,一則是屬於誇張手法,是符合文學創作原則的。

標籤:戰爭愛國抱負邊塞

詩詞推薦

  • 西江月·堂上謀臣尊俎

    劉過宋代〕堂上謀臣尊俎,邊頭將士干戈。天時地利與人和,“燕可伐歟?”曰:“可”。今日樓台鼎鼐,明年帶礪山河。大
  • 調笑令·邊草

    戴叔倫唐代〕邊草,邊草,邊草盡來共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萬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聲愁絕。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原文_永王東巡歌十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
  • 磧中作

    岑參唐代〕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 水調歌頭·壽趙漕介庵

    辛棄疾宋代〕千里渥窪種,名動帝王家。金鑾當日奏草,落筆萬龍蛇。帶得無邊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鬢方鴉。莫管錢流地
  • 浪淘沙 望海

    納蘭性德清代〕蜃闕半模糊,踏浪驚呼。任將蠡測笑江湖。沐日光華還浴月,我欲乘桴。釣得六鱉無?竿拂珊瑚。桑田清淺問 *
  • 臨江仙·金鎖重門荒苑靜

    鹿虔扆唐代〕金鎖重門荒苑靜,綺窗愁對秋空。翠華一去寂無蹤,玉樓歌吹,聲斷已隨風。煙月不知人事改,夜闌還照深宮。藕
  • 浣溪沙·霜日明霄水蘸

    張孝祥宋代〕霜日明霄水蘸空。鳴鞘聲里繡旗紅。淡煙衰草有無中。 萬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濁酒戍樓東。酒闌揮淚向悲風。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原文_永王東巡歌十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
  • 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

    李白唐代〕雙鵝飛洛陽,五馬渡江徼。何意上東門,胡雛更長嘯。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廟。太白晝經天,頹陽掩餘照。王城
  • 賀新郎 寄辛幼安,和見懷韻

    陳亮宋代〕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餘幾,後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髮。二十五弦多少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原文_永王東巡歌十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六月

    佚名先秦〕六月棲棲,戎車既飭。四牡騤騤,載是常服。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於出征,以匡王國。比物四驪,閒之維則。
  • 塞下曲

    李益唐代〕伏波惟願裹屍還,定遠何鬚生入關。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原文_永王東巡歌十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封燕然山銘

    班固兩漢〕惟永元元年秋七月,有漢元舅曰車騎將軍竇憲,寅亮聖明,登翼王室,納於大麓,維清緝熙。乃與執金吾耿秉,述
  • 出塞作

    王維唐代〕居延城外獵天驕,白草連天野火燒。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躲雕。護羌校尉朝乘障,破虜將軍夜渡遼。玉靶
  • 塞上曲

    田錫宋代〕秋氣生朔陲,塞草猶離離。大漠西風急,黃榆涼葉飛。襜襤罷南牧,林胡畏漢威。藁街將入貢,代馬就新羈。浮雲
  • 戰城南

    盧照鄰唐代〕將軍出紫塞,冒頓在烏貪。笳喧雁門北,陣翼龍城南。雕弓夜宛轉,鐵騎曉參潭。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原文_永王東巡歌十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
  • 遣遇

    杜甫唐代〕磬折辭主人,開帆駕洪濤。春水滿南國,朱崖雲日高。舟子廢寢食,飄風爭所操。我行匪利涉,謝爾從者勞。石間
  • 定西番

    牛嶠唐代〕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樓寒,夢長安。鄉思望中天闊,漏殘星亦殘。畫角數聲嗚咽,雪漫漫。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原文_永王東巡歌十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宋代〕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原文_永王東巡歌十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
  • 從軍行

    李白唐代〕從軍玉門道,逐虜金微山。笛奏梅花曲,刀開明月環。鼓聲鳴海上,兵氣擁雲間。願斬單于首,長驅靜鐵關。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原文_永王東巡歌十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
  • 悲青坂

    杜甫唐代〕我軍青坂在東門,天寒飲馬太白窟。黃頭奚兒日向西,數騎彎弓敢馳突。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焉得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原文_永王東巡歌十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原文_永王東巡歌十一首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