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侍宴

作者:蘇軾 朝代:宋代

上元侍宴原文

淡月疏星繞建章,仙風吹下御爐香。
侍臣鵠立通明殿,一朵紅雲捧玉皇。

詩詞問答

問:上元侍宴的作者是誰?答:蘇軾
問:上元侍宴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上元侍宴是什麼體裁?答:七絕
問:蘇軾的名句有哪些?答:蘇軾名句大全

蘇軾上元侍宴書法欣賞

蘇軾上元侍宴書法作品欣賞
上元侍宴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月光淡星兒稀圍繞著建章宮闕,御爐里的香灰被仙風悄悄吹落。
通明殿臣子們鵠鳥般伸頸肅立,此刻捧天帝的是一簇紅色雲朵。

注釋
上元:指陰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侍宴:臣子赴皇帝的宴會。
淡月:淡淡的月光。
疏星:稀疏的星星。
建章:漢代的皇宮名,這裡借指宋代皇宮。 即建章宮。
仙風:這裡喻宮中吹來的風。
御(yù)爐:皇宮中用的香爐。
鵠(hú)立:像天鵝般引頸直立。
通明殿:玉皇大帝宮殿名。借指宋皇宮。
紅云:比喻穿紅袍的侍臣。
玉皇:天宮中最高的統治者,借指宋帝。

詩文賞析

首句“談月疏星繞建章”描繪出仙境般的宮殿外觀:淡淡的月光清冽,寥寥的寒星閃爍,巍娥的宮殿在它們的環繞下,恍若天上宮闕,縹緲猶如仙境,照映著雄偉的建章宮。月謂“淡”,星謂“疏”,有兩重含義。一是實寫正月十五特有的景象。十五月圓,群星自然隱爍稀疏,不可能繁星滿天。而時值冬末春初,月光寒淡,不會象八月十五皓月當空,清光四溢。所以暗示了時令;二是要使月和星與建章(宮殿)構成一組完整意象。詩人用了個“繞”字點明宮為主,星月為賓的關係,為全詩定下了飄飄若仙的基調。同時,也以宮殿與星月的關係來暗示君臣關係,從而為詩的最後兩句實寫埋下伏筆。
次句“仙風吹下御爐香”承上而來,將上句創造的氣氛坐實為仙境。寫宮殿內景:似是天上宮闕,陣陣仙界之風吹過,吹送著御爐前的裊裊香菸,使偌大的皇宮清香流蕩。詩人以馥郁香氣的到來,暗示了皇帝即將駕臨。
三句“侍臣鵠立通明殿”,照應詩題“待宴”。寫侍宴的群臣像鴻鴿一樣,引頸肅立,宮殿滿堂生輝,氣氛莊嚴而祥和。此時,群臣們靜立恭候皇帝駕臨,但詩人此時已猶如置身仙境、浮想聯翩。“鵠”,一說指天鵝,一說為鶴。這裡應理解為鶴。因為不僅鶴立與鵠立是同義詞,而且更重要的是釋成鶴更增強了仙界的氣氛。鶴在古人看來是仙鳥,稱為仙鶴,認為它們是神仙的座騎。在詩人眼中,此時群臣們象仙鶴一膠引頸挺立,靜待主人的騎乘。“通明殿”,表面上指舉行宴會的宮殿燈火通明,金碧輝煌,而實際雙關天上玉帝的宮殿。“上帝升金殿,殿之光明照於帝身,身之光明照於金殿,光明透徹,故為通明殿。” (宋代王十朋注引《敦誤明星保留傳》)典故的妙用,更增添了仙界氣氛。
末尾“一朵紅雲捧五星”突出畫面的主題:像朵朵紅雲烘托朝陽一樣,身著紅袍的侍臣們簇擁著皇帝,場面熱烈壯觀。這本是指皇帝駕臨筵席,但詩人誇張地寫成在玉階紫殿上,紅霞千朵,金光萬道,簇擁營天上至高統治者玉皇大帝出現。可見,詩人早已感到置身於仙境,水到渠成地產生了這種幻象。
此詩寫作上有兩個突出特點:
第一,層層捕墊,節節拔高,使仙界氣氛越來越強。表現在與仙境直接相關的字眼越來越多。首句的淡月疏星與建章都是實寫,但只用了一個“繞”字,便創造出了仙界的氣氛。二句用了“仙風”兩字。三句用了“鵠立通明殿”五字。而第四句則是七字。這樣,層層疊加捕墊,讓仙境更加美妙空幻。
第二,實景虛寫,虛景實寫。首句本是實寫所見之景,但用了“疏”、“淡”、“繞”等形象不具體的飄忽的字眼,所以造成了一種虛幻縹緲的境界。而尾句寫詩人對皇帝出現場面的幻覺聯想,是個虛景,但用了範圍明確如“一朵”,色彩鮮明如“紅”、 “玉”等字限,反倒顯得很具體可感。
此詩雖寫頌揚皇家之辭,但十分得體,有君臣之儀,無阿諛之意。全詩設境肅穆隆重,明朗壯美,語言自然而形象,如身臨其境,見到了宋王朝昇平時期的一次皇家盛典。

標籤:歌頌,應制詩

詩詞推薦

上元侍宴原文_上元侍宴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