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

作者:阮籍 朝代:魏晉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原文

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
齊景升牛山,涕泗紛交流。
孔聖臨長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來者吾不留。
願登太華山,上與松子游。
漁父知世患,乘流泛輕舟。

詩詞問答

問: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的作者是誰?答:阮籍
問: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寫於哪個朝代?答:魏晉
問:阮籍的名句有哪些?答:阮籍名句大全

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書法欣賞

阮籍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書法作品欣賞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書法作品

譯文和注釋

譯文
朝陽終究不能始終燦爛下去,隨著白日西落,天色也很快變得幽暗。
去這裡時間短暫,如何能像很長時間。
人生就如同塵土就如同朝露,很快地就會消失,而“悠悠”天道卻永恆長久。
在齊景公登牛山,見山川之美,突然放聲大哭道,感傷自身不永。
孔子在河邊感嘆道:“一去不復返的時光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
過去的時光來不及珍惜,將來的歲月我也同樣難以永留。
我希望能登上太華山,與赤松子一同遨遊天上。
我願做清流泛舟的漁父,縱情山水間,與清風明月做伴,不理世事。

注釋
俯仰:比喻時間短暫。
涕泗:眼淚和鼻涕。
齊景升丘山,涕泗紛交流:《韓詩外傳》曾記載齊景公游牛山北望齊時說:“美哉國乎?鬱郁泰山!使古而無死者,則寡人將去此而何之?”言畢涕淚沾襟。
孔聖臨長川,惜逝忽若浮:《論語·子罕》則記載孔子對一去不返的流水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松子:赤松子是古代傳說中的仙人。

詩文賞析

“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首二句從象徵時光流逝的白日寫起。句式與曹植《贈徐幹》中“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相同,表現出光景西馳,白駒過隙,盛年流水,一去不再的憂生感情。只不過阮詩未寫“白日”匿於何處,曹詩落實是“西山”。一偏於形象、一偏於說理;一重在寫景起興,一重在寓意象徵故也。“去此若塵露,天道邈悠悠”,聞人倓說“去此”指“去魏盛時”,謂曹魏之盛在俯仰之間轉瞬即逝。由此可知,首句“朝陽”、“白日”之謂,不僅象徵時光袂忽,且有喻指曹魏政權由顯赫繁盛趨於衰亡,一去不返,終歸寂滅的深層寓意。在這裡,詩人把人生短促的輓歌與曹魏國運式微的感嘆交融在一起,雙重寓意互相交叉、互相生髮,置於詩端而籠罩全篇,下十二句,均受其統攝。

先是“人生若塵露”二句,以“人生——天道”的強烈對比,寫人生與國運的短促。在“悠悠”天道和永恆的宇宙中,曹魏政權都去若俯仰,何況區區一介寒士,不過如塵似露,傾刻消亡罷了。

下“齊景升丘山”四句,再用齊景公惜命,孔子傷逝的典故,極寫人生與國運的短促。《韓詩外傳》曾記載齊景公游牛山北望齊時說:“美哉國乎?鬱郁泰山!使古而無死者,則寡人將去此而何之?”言畢涕淚沾襟。《論語·子罕》則記載孔子對一去不返的流水說:“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在齊景公登牛山,見山川之美,感嘆自身不永痛哭和孔子對流水的惜逝中,詩人對個人命運和對國運的雙重憂慮,比先前的比喻和對比更深了一層。

如此袂忽的人世,詩人將如何自保?值此深重的憂患,詩人又如何解脫?“去者余不及,來者吾不留”十字,乃大徹大悟語。末六句,詩人斷《楚辭·遠遊》、《莊子·漁父》兩章而取其文意。前四句,取《遠遊》“往者余弗及兮,來者吾不聞”,“聞赤松之清塵兮,願承風乎遺則”句意,謂:三皇五帝既往,我不可及也;後世雖有聖者出,我不可待也。不如登太華山而與赤松子游。赤松子是古代傳說中的仙人,與仙人同游而有出世之想,語出《史記·留侯世家》:“願棄人間事,從赤松子游。”末二句隱括《漁父》句意,表明要擺脫“懷湯火”、“履薄冰”(第三十三首《詠懷·一日復一夕》)的險惡處境,籍以自保和解脫,只有跟從赤松子,追隨漁父,即或仙或隱,遠離塵世之紛擾,庶幾可以避患遠禍,得逍遙之樂。——然而這不過是一時的幻想。仙則無據,隱亦不容,所以終究還是要跌回前面所描寫的陰暗世界。

阮籍生當魏晉易代之際,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鬥爭日趨殘酷激烈。司馬氏為篡魏自代,大肆殺戮異己,朝野人人側目,亦人人自危,詩人也屢遭迫害。既要避禍全身,又要發泄內心的憂患與憤懣,因此,只能以曲折隱晦的方式,以冷淡的語言表達熾熱的感情;以荒誕的口吻表現嚴肅的主題。這首詩即運用神話、典故、比興和雙重寓意的寫法,致使其詩意晦澀遙深,雉以索解。鍾嶸《詩品》說阮籍《詠懷詩》“厥志淵放,歸趣難求”。可謂詩界知己。

標籤:懷古人生

詩詞推薦

  • 踏歌詞四首·其二

    劉禹錫唐代〕桃蹊柳陌好經過,燈下妝成月下歌。為是襄王故宮地,至今猶自細腰多。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原文_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明妃曲二首·其二

    王安石宋代〕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兩皆胡姬。含 * 語獨無處,傳與琵琶心自知。黃金桿撥春風手,彈看飛鴻勸胡酒。漢宮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原文_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金陵歌,送別范宣

    李白唐代〕石頭巉岩如虎踞,凌波欲過滄江去。鐘山龍盤走勢來,秀色橫分歷陽樹。四十餘帝三百秋,功名事跡隨東流。白馬
  • 可嘆

    杜甫唐代〕天上浮雲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近者抉眼去其夫,河東女兒身姓柳。丈夫
  • 煌煌京洛行

    曹丕魏晉〕夭夭園桃,無子空長。虛美難假,偏輪不行。淮陰五刑,鳥盡弓藏。保身全名,獨有子房。大憤不收,褒衣無帶。
  • 與諸子登峴山

    孟浩然唐代〕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襟。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原文_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詠史二首·其一

    李商隱唐代〕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三百年間同曉夢,鐘山何處有龍盤。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原文_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隋宮

    李商隱唐代〕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玉璽不緣歸日角[1],錦帆應是到天涯。於今腐草無瑩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原文_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昭君辭

    沈約南北朝〕朝發披香殿,夕濟汾陰河。於茲懷九逝,自此斂雙蛾。沾妝如湛露,繞臆狀流波。日見奔沙起,稍覺轉蓬多。朔風
  • 題太公釣渭圖

    劉基明代〕璇室群酣夜,璜溪獨釣時。浮雲看富貴,流水淡鬚眉。偶應非熊兆,尊為帝者師。軒裳如固有,千載起人思。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原文_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殿前歡·暢幽哉

    貫雲石元代〕暢幽哉,春風無處不樓台。一時懷抱俱無奈,總對天開。就淵明歸去來,怕鶴怨山禽怪,問甚功名在?酸齋是我,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原文_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無題

    張籍唐代〕桃溪柳陌好經過,燈下妝成月下歌。為是襄王故宮地,至今猶有細腰多。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原文_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二首

    李清照宋代〕五十年功如電掃,華清花柳鹹陽草。五坊供奉鬥雞兒,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來,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
  • 明妃曲二首

    王安石宋代〕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濕春風鬢腳垂。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原文_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在金日作·選二

    宇文虛中宋代〕滿腹詩書漫古今,頻年流落易傷心。南冠終日囚軍府,北雁何時到上林?開口摧頹空抱朴,協肩奔走尚腰金。莫邪
  • 行經華陰

    崔顥唐代〕岧嶢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關險,驛樹西連漢畤平。借問
  • 下泉

    佚名先秦〕冽彼下泉,浸彼苞稂。愾我寤嘆,念彼周京。冽彼下泉,浸彼苞蕭。愾我寤嘆,念彼京周。冽彼下泉,浸彼苞蓍。
  • 三垂岡

    嚴遂成清代〕英雄立馬起沙陀,奈此朱梁跋扈何。只手難扶唐社稷,連城猶擁晉山河。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燈前老淚多。蕭瑟
  • 詠懷古蹟五首·其五

    杜甫唐代〕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原文_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
  • 八聲甘州·靈岩陪庾幕諸公游

    吳文英宋代〕渺空煙、四遠是何年,青天墜長星?幻蒼崖雲樹,名娃金屋,殘霸宮城。箭徑酸風射眼,膩水染花腥。時靸雙鴛響
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原文_詠懷八十二首·其三十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