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榛》古詩文

朝代:明代,共收錄5篇詩文
謝榛

謝榛(1495~1575)明代布衣詩人。字茂秦,號四溟山人、脫屣山人,山東臨清人。十六歲時作樂府商調,流傳頗廣,後折節讀書,刻意為歌詩,以聲律有聞於時。嘉靖間,挾詩卷游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為“後七子”之一,倡導為詩摹擬盛唐,主張“選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讀之以奪神氣,歌詠之以求聲調,玩味之以裒精華。”後為李攀龍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諸藩王間,以布衣終其身。其詩以律句絕句見長,功力深厚,句響字穩,謝榛詩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說10卷,《四溟詩話》(亦題《詩家直說》)共4卷。

詩詞問答

問:謝榛是哪個朝代的人?答:謝榛是明代的人。
問:謝榛的詩詞作品有多少首?答:我們已收錄 5 篇謝榛的作品。

人物評價

1495~1575明代詩人。字茂秦﹐號四溟山人﹐一號脫屣山人。臨清(今屬山東)人。他年輕時刻意為歌詩﹐漸漸聞名於當世。入京後就與李攀龍﹑王世貞等人建立詩社﹐謝榛為長。但隨著李攀龍的名聲大﹐再加上他論詩與李攀龍的意見有所不合﹐於是李攀龍與他絕交﹐王世貞等人袒護李攀龍而排擠謝榛。但謝榛詩名已著﹐從此他遍游諸藩王之間﹐先秦﹑晉﹐後燕﹑趙。他從布衣終其身﹐死在遊歷途中的大名。

謝榛論詩的主張主要表現在《四溟詩話》里。他的基本態度是與李攀龍﹑王世貞一致的﹐也是極力主張模擬盛唐﹐鄙視宋人﹐並且認為:學其上僅得其中﹐學其中斯為下矣﹐豈有不法前賢而法同時者﹖但與李攀龍等人稍有不同的是他取徑較寬﹐認為初盛唐14家鹹可為法﹐並且看到這些大家風格各有不同:有雄渾如大海奔濤﹐秀拔如孤峰峭壁﹐壯麗如層樓迭閣﹐古雅如瑤瑟朱弦﹐老健如朔漠橫雕﹐清逸如九皋鳴鶴﹐明淨如亂山積雪﹐高遠如長空片雲﹐芳潤如露熏春蘭﹐奇絕如鯨波蜃氣。他強調﹐對這14家應熟讀之以奪神氣﹐歌詠之以求聲調﹐玩味之以裒精華。得此三要﹐則造乎渾淪﹐不必塑謫仙而畫少陵也。謝榛較重視詩歌創作中各有所得的天機和超悟。由此出發﹐他強調情真﹐不要摹擬太甚:今之學子美者﹐處富有而言窮愁﹐遇承平而言干戈。不老曰老﹐無病曰病﹐此摹擬太甚﹐殊非性情之真也。並且還強調人不敢道﹐我則道之﹔人不肯為﹐我則為之的獨創性。這些看法顯然比李攀龍詩論開通和高明。但是﹐謝榛儘管提倡超悟﹐提倡道他人所未道﹐其目的主要還在追求詩篇中的警句。他認為:凡作詩先得警句﹐以為發興之端﹐全章之主。格由主定﹐意從客生。而且認為這類超悟式的獨特的警句﹐既可以通過靜室隱几﹐冥搜邈然的辦法﹐也可以通過閱書醒心﹐忽然有得的辦法﹐這些都是脫離生活的錯誤門徑。

他的詩歌創作有時僅得佳句而難見完篇﹐這種現象正是他創作指導思想所帶來的必然結果。謝榛的詩歌創作有兩方面較為突出。一是因他長期轉徙於公卿﹑藩王之間﹐過著類似乞討的生活﹐所以其詩經常發抒他飄遊中的悽苦情懷。如《夜坐感懷寄徐文山》等篇﹐苦情愁緒﹐溢於言表。他描寫旅途的困頓也頗為真切精細:涼雨何冥冥﹐黑雲復浩浩。山行夜不休﹐破屋臨古道。數口遠相投﹐蕪穢不及掃。園荒無主人﹐馬散齧秋草。(《雨中宿榆林店》)詩人也時常升騰起他年學耕稼(《春夜即事》)和亦有逃禪意(《暮秋夜柬宗上人》)的願望。但實際上他仍然是到處奔波。二是由於他長期遊歷秦﹑晉﹑燕﹑趙﹐所以塞外風光常常出於筆端。象《塞上曲四首》﹑《胡笳曲》﹑《九月雪》﹑《冬夜聞笛》等詩﹐較為生動地描繪出吹落梅花雪滿山﹑菊花含凍不成秋的景色﹐也表現塞外人們的風貌和情懷:彎弧仰射雙鵰下﹐日晚穹廬帶雪歸﹐野燒連山胡馬絕﹐何人月下唱涼州﹖

有些詩歌還吐露出他期望良將守邊的想法。他在《送許參軍還都下兼寄嚴冢宰敏卿》里就大聲疾呼:三關父老且揮涕﹐當代應多衛霍儔﹗謝榛善長近體﹐五律更優。如《暮秋同馮直卿﹑秦廷獻﹑李士美迎黃花山》:深入黃花谷﹐高臨玉女台。迎人千嶂出﹐隨意一樽開。寒露垂瑤草﹐秋風掃石苔。子長耽勝絕﹐猿鳥莫相猜。句烹字煉﹐表現出他風度端凝的藝術功力。此外﹐他的一些七絕也能節制精嚴﹑神采煥發﹐如《怨歌行》等﹐抒 * 懷﹐頗為蘊藉。著有《四溟集》24卷。

謝榛古詩文大全:

  • 古意

    青山無大小,總隔郎行路。遠近生寒雲,愁恨不知數。
  • 塞下曲

    標籤:古詩三百首
    暝色滿西山,將軍獵騎還。隔河見烽火,驕虜夜臨關。
  • 秋閨曲

    目極江天遠,秋霜下白蘋。可憐南去雁,不為倚樓人。
  • 渡黃河

    標籤:黃河感慨人生
    路出大梁城,關河開曉晴。日翻龍窟動,風掃雁沙平。倚劍嗟身事,張帆快旅情。茫茫不知處,空外棹歌聲。
  • 榆河曉發

    標籤:邊塞
    朝暉開眾山,遙見居庸關。雲出三邊外,風生萬馬間。征塵何日靜,古戍幾人閒。忽憶棄繻者,空慚旅鬢斑。

詩詞推薦

謝榛詩詞全集_謝榛古詩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