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倭寇

倭寇

明代劫掠中國沿海的日本海商與海盜集團。日本古稱倭奴國,故將這些日本海寇以及後來與之勾結的內陸奸民通稱為倭寇。自元末至明萬曆年間,一部分日本武人、浪人(流亡海上的敗將殘兵)、海盜商人和破產農民,不斷侵擾中國、朝鮮沿海地區,前後歷時達三百年之久。14世紀日本南北朝時,在混戰中失敗的武士,流為浪人,與活躍於九州、四國間的走私商人勾結,在中國沿海進行走私、搶劫。永樂十七年(1419年),明總兵劉江大破之於望海(今遼寧大連金州東北),倭寇之勢漸衰。15世紀後期日本進入戰國時代,一部分封建主與寺院大地主支持海盜活動,倭寇又趨活躍。嘉靖二年(1523年)日本封建主大內氏與細川氏的貢使在寧波發生衝突,乘機大事焚掠。明政府下令停止貿易。此後倭寇見沿海防務空虛,便勾結土豪、奸商、流氓、海盜進行走私劫掠。16世紀中葉時最為猖獗。江、浙、閩受害最烈,山東、廣東也遭波及。後經明將領譚綸、戚繼光、俞大猷等率部征戰多年,到16世紀60年代中,才逐漸平服。

【出典】:

《明史》卷322《外國列傳》8345頁:“是年,倭寇盤石。十五年,倭寇松門、金鄉、平陽。有捕倭寇數十人至京者,廷臣請正法。”

【例句】: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沿海倭亂》:“三十一年夏四月,倭寇犯台州,破黃岩,大掠象山、定海諸邑。” 清·趙翼《廿二史札記》卷34《海外諸番多內地人為通事》:“及嘉靖中倭寇之亂,先有閩人林汝美、李七、許二誘日本倭劫海上。” 清·魏源《海國圖志·籌海篇》二《議守》下:“而明人平倭寇皆處州、義烏之兵。” 郁達夫《游于山戚公祠》詩:“但使南疆猛將在,不教倭寇渡江涯。” 老舍《四世同堂》第二部五十:“這仙境中的主人已換上了殺人不眨眼的倭寇;那仙姿逸態又有什麼用呢?”

倭寇字典分解

倭寇的解釋 [Japanese pirates] 指元末到明中葉多次在朝鮮和我國沿海搶劫騷擾的日本強盜

倭的解釋 倭 wō 古代對日作戰時稱日本為倭:倭奴。倭寇。倭刀。 an old name for Japan 倭 wēi 古同“逶”,逶迤。 an old name f

寇的解釋 寇 kòu 盜匪,侵略者,亦指敵人:盜寇。賊寇。 侵略者來侵犯:寇邊。 姓。 筆畫數:11; 部首:宀; 筆順編號:44511352154

多看看:倭仁【歷史人物】

【生卒】:1804—1871清蒙古正紅旗人,烏齊格里氏,字艮齋,亦字艮峰。道光九年進士。同治初擢工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授皇帝書。精研理義之學,同治間號為理學大師。曾反對選用科甲官員入同文館學習天文算學,為頑固派代表人物。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卒諡文端。有《倭文端公遺書》。

倭寇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