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歷史字典解釋

戰國策.燕策二》:“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今趙且伐燕,燕 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後以“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明史.占城傳》:“王能保境息民,則福可長享;如必驅兵戰,勝負不可知,而鷸蚌相持,漁人得利,他日悔之,不亦晚乎!”


其他 鷸,一種細長嘴的水鳥。鷸和蚌互相爭持,老漁翁正好把它們一起捉了,得到利益。語本《戰國策·燕策》:“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之。”《喻世明言》卷10:這正叫做“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若是倪善繼存心忠厚,兄弟和睦,肯將家私平等分析,這千兩金,弟兄大家該五百兩,怎到得滕大尹之手?”△貶義。用於比喻雙方爭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坐收漁利 羊頂角,狼得食。也作“鷸蚌相持,漁人獲利”、“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鷸蚌相爭,坐收漁翁之利”,省作“鷸蚌相持”、“鷸蚌相鬥”、“鷸蚌相危”、“鷸蚌相爭”、“蚌鷸爭衡”、“漁人得利”、“漁人之利”、“漁翁得利”、“漁翁之利”。

詞語分解

  • 鷸蚌的解釋 比喻兩相對峙的人和物。 唐 溫大雅 《大唐創業起居注》卷二:“得入 關 ,據 蒲津 而屯 永豐 ,阻 崤 函 而臨 伊 洛 ,東看羣賊鷸蚌之勢,吾然後為 秦 人之漁父矣。” 清 金安清 《洋務

歷史典故推薦:瓶罄罍恥

《詩經.小雅.蓼莪》:“瓶之罄矣,維罍之恥。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無父何怙?無母何恃?出則銜恤,入則靡至!”這是《蓼莪》詩的第三章,大意是說:小瓶子空空啊,是大酒樽的恥辱。無福人孤苦地生活,可真是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歷史

相關歷史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_鷸蚌相持,漁人得利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