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券

焚券怎么寫好看

焚券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戰國策.齊策四》:“(馮諼)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戰國時,馮諼為給孟嘗君“市義”,來到孟嘗君的封地薛城,假託孟嘗君之命,當眾焚燒了全部債券,受到當地民眾的擁護稱讚。後因用為同情民的典故,也可反用指以虛行而沽名釣譽。

唐.溫庭筠《開成五年……一百韻》詩:“市義虛焚券,關譏謾棄繻。”

詞語分解

  • 焚券的解釋 .指燒毀債券買得人心的典故。 戰國 齊 馮諼 為 孟嘗君 往 薛 地收債,臨行前問:“責收畢,以何市而反?” 孟嘗君 曰:“視吾家所寡有者。”於是 馮諼 矯命以債賜百姓,盡燒其券,民稱萬歲。見《戰
  • 焚的字典解釋 焚 é 燒:焚燒。焚毀。焚化。焚香。焚書坑儒。焚膏繼晷(“膏”,油脂;“晷”,日影;形容夜以繼日地用功讀書或努力工作)。憂心如焚。 燃燒 筆畫數:; 部首:火; 筆順編號:
  • 券的字典解釋 券 à 古代的契據,常分為兩半,雙方各執其一,現代指票據或作憑證的紙片:債券。國庫券。入場券。證券。穩操勝券。 券 à  ㄒㄩㄢˋ 又 刵 〔拱券〕門窗、橋樑等建築成弧形的部分。 筆畫數:; 部首

歷史典故推薦:患難見真情

* 《國家的主權和安全要始終放在第一位》:“中國有句古話,叫做患難見真情。”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焚券歷史

相關歷史

焚券_焚券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