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歷史字典解釋

田:通“畋”,打獵。竭:使乾涸。漁:捕魚。燒毀樹林獵取野獸,排乾湖塘的水去捉魚。比喻貪圖眼前之利而不顧後果,或無止境地索取而不留餘地。《淮南子.本經訓》:“鑽燧取火,構木為台,焚林而田,竭澤而漁。”也作【涸(hé)澤而漁,焚林而獵】。(涸:使水乾。)《淮南子.主術訓》:“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也單作 ① 【焚林而田】。《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偷取多獸,後必無獸;以詐遇民,偷取一時,後必無復。”(復:再有忠信。)


其他 燒毀樹林獵取野獸,排乾湖塘的水去捉魚。比喻只顧眼前之利而不考慮後果,或無止境地索取而不留餘地。《淮南子·本經訓》:“鑽燧取火,構木為台,焚林而田,竭澤而漁。”也作“涸澤而漁,焚林而獵”、“竭澤涸漁”。也單作“焚林而田”、“竭澤而漁”。

詞語分解

  • 焚林的解釋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晉侯 賞從亡者, 介之推 不言祿,祿亦弗及……遂隱而死。”謂 介之推 從 晉文公 流亡,割股食 公 ,有功而不受祲,隱入 綿山 ,後 晉文公 焚燒樹林逼迫,仍不出,抱樹焚死

歷史典故推薦:拗項

《太平廣記》卷一六五引唐 盧言《盧氏雜說.鄭餘慶》:“鄭餘慶,清儉有重德。一日,忽召親朋官數人會食……餘慶呼左右曰:‘處分廚家,爛蒸去毛,莫拗折項。’諸人相顧,以為必蒸鵝鴨之類。逡巡,舁台盤出,醬醋亦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焚林而田,竭澤而漁歷史

相關歷史

焚林而田,竭澤而漁_焚林而田,竭澤而漁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