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音瘏口

歷史字典解釋

猶言舌敝唇。形容說話之多,費盡口舌。梁啓超《本館第一百冊祝辭》第一:“《清議報》,事業之至小者也,其責任止在於文字……雖然,菲葑不棄,敝帚自珍,曉音瘏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勞,不欲泯沒。”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政聞社宣言書》:“故為政治團體者……不憚嘵音瘏口為國民告,務喚起一般國民政治上之熱心,而增長政治上之興味。”

詞語分解

  • 曉的解釋 曉 (曉) ǎ 天明:曉市。拂曉。破曉。報曉。 知道,懂得:曉暢。曉得。分曉。 使人知道清楚:曉示。曉諭。 筆畫數:; 部首:日; 筆順編號:
  • 瘏口的解釋 猶苦口。不辭繁勞、反覆懇切地說。語本《詩·豳風·鴟鴞》:“予口卒瘏。”原謂口舌勞累致病。 梁啓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不辭瘏口,聊貢罪言。”

歷史典故推薦:枯楊生稊

《易.大過》:“九二,枯楊生稊,老夫得其女妻。”稊:通“荑”,植物的嫩芽。乾枯的楊樹又生出了嫩芽。因以“枯楊生稊”比喻老夫娶少妻或老年得子。清.采蘅子《蟲鳴漫錄》:“老年人娶此少艾,枯楊生稊,大非所宜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曉音瘏口歷史

相關歷史

曉音瘏口_曉音瘏口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