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片瓦不存

片瓦不存

房屋都被毀壞,連一片好瓦也沒剩下。《宋史.錢若水傳》:“況城邑焚毀,片瓦不存,所過山林,材木匱乏。城之甚勞,未見其利。”也作【片瓦不留】。《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那婆子被蔣家打得片瓦不留,婆子安身不牢,也搬在隔縣去了。”


見“片瓦無存”。《宋史·錢若水傳》:“況城邑焚毀,~,所過山林,材木匱乏。”

片瓦不存字典分解

成語片瓦不存的解釋 一塊瓦都沒有了。形容房屋全部毀壞。

不存的解釋 (1).不存在。《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2).謂危險。《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卒然遇軼才之獸,駭不存之地。” 顏師古 註:“不存,不可

多學學:片雲遮頂【歷史典故】

比喻得到別人的恩澤。元.張國賓《合汗衫》一折:“那生那世,做驢做馬,填還這債;若不死呵,但得片雲遮頂,此恩必當重報也。” 主謂 一片雲遮在頭頂上。比喻得到某人的恩惠。語出元·張國賓《合汗衫》1折:“那生那世,做驢做馬,填還這債;若不死呵,但得片雲遮項,此恩必當重報也。”毛紀仁《同窗》:“想當年那~,如今我也該知恩圖報。”△褒義。多用於人際關係方面。 →有求必應 ↔無依無靠

片瓦不存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