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俗隨時

歷史字典解釋

猶言順應時俗。唐 知幾《史通.雜說中》:“案綽文雖去彼淫麗,存茲典實,而陷於矯枉過正之失,乖夫適俗隨時之義。”


並列 隨順時俗。唐·劉知幾《史通·雜說中》:“案綽文雖去彼淫麗,存茲典實,而陷於矯枉過正之失,乖夫適俗隨時之義。” →順時隨俗 ↔不合時宜

詞語分解

  • 適俗的解釋 猶言適應世俗。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定勢》:“正文明白,而常務反言者,適俗故也。” 明 文徵明 《夏日簡履約》詩:“適俗無塵
  • 隨時的解釋 ∶不論何時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去問他 ∶指順應時勢隨時以行詳細解釋.順應時勢;切合時宜。《易·隨》:“大亨貞,無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王弼 註:“得時,則天下隨之矣。隨之所施,唯在於時也

歷史典故推薦:北海醪

同“北海尊”。金 麻革《上雲內帥賈君》詩:“屢下陳蕃榻,誰空北海醪?”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適俗隨時歷史

相關歷史

適俗隨時_適俗隨時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