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莫大於心死

歷史字典解釋

心死:指心情沮喪,意志消沉。 最悲哀的莫過於心死。 表示喪失精神力量是人生最大的悲哀。語出《莊子.田子方》:“仲尼曰:‘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清.吳趼人《痛史》八回:“古人有言:‘哀莫大於心死。’我們中國人心一齊都死完了,如何不哀!”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三:“哀莫大於心死。讀先生此詞,猶有天良觸發否乎?”章炳麟《 * 月刊發刊辭》:“哀莫大於心死,可為長懼深戚者此也。”


其他 最可悲的事,莫過於麻木不仁,不思進取。語出《莊子·田子方》:“夫哀莫大於心死,而人死亦次之。”況周頤《蕙風詞話》:“哀莫大於心死,讀先生此詞,猶有天良觸發否乎?”△用於描寫人消沉至極。→心灰意冷 ↔發憤圖強

詞語分解

  • 心死的解釋 .道家謂心無雜念,達到無我的思想境界。《列子·湯問》:“唯 黃帝 與 容成子 ,居 空峒 之上,同齋三月,心死形廢。徐以神視,塊然見之,若 嵩山 之阿;徐以氣聽,砰然聞之,若雷霆之聲。” 張湛 註:“

歷史典故推薦:芹獻

源見“獻芹”。比喻送人禮物菲薄,但情真意切。用於謙詞。《西遊記》二七回:“如不棄嫌,願表芹獻。”清 黃遵憲《度遼將軍歌》:“願以區區當芹獻,借充歲幣少補償。”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哀莫大於心死歷史

相關歷史

哀莫大於心死_哀莫大於心死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