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罪不逃刑

歷史字典解釋

《左傳.襄公三年》:“晉之弟揚乾,亂行於曲梁.魏絳戮其仆。晉侯怒,謂羊舌赤曰:‘合諸侯以為榮也。揚乾為戮,何辱如之?必殺,無失也。’對曰:‘絳無貳志,事君不辟難,有罪不逃刑,其將來辭,何辱命焉?’……”

晉悼公知道魏絳殺死了他弟弟揚乾的車夫後,大為震怒,就對羊舌赤說:“會合諸侯是很光榮的事,可是揚乾卻受到處罰,這是極大的污辱,我一定要殺死魏絳。”羊舌赤回答說:“魏絳不會背叛國君,他赤膽忠心,即是犯了錯誤也不會逃避,他會主動來請罪的,不必派人去殺他。”果然,魏絳來了,他呈上一封奏章之後,欲拔劍自刎,幸虧土魴、老勸阻才沒 * 。晉悼公看完魏絳的奏章後,才知道揚乾在曲梁亂了行陣,影響會盟,按軍法當斬,魏絳只得處死揚乾的車夫以示軍規。晉悼公轉怒為敬,特地對魏絳加以賞賜,並提升為新軍副將。後以“有罪不逃刑”為讚頌忠正有節之臣的典故。

後漢書.黨錮列傳.李膺傳》:“後張儉事起,收捕鉤黨,鄉人謂膺曰:‘可去矣。’對曰:‘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節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將安之?’”

詞語分解

  • 有罪的解釋 .有犯法的行為。亦指有犯法行為的人。《書·皋陶謨》:“天討有罪,五刑五用哉。”《國語·晉語七》:“臣聞 絳 之志,有事不避難,有罪不避刑,其將來辭。”《漢書·宣帝紀》:“蓋聞有功不賞,有罪不誅,雖 唐
  • 逃刑的解釋 逃避刑罰。《左傳·定公十四年》:“二君有治,臣奸旗鼓。不敏於君之行前,不敢逃刑,敢歸死。”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辭·商調曲一》:“忠其敬事,有罪不逃刑。” 清 邵廷采 《刑律略》:“今 元慶 不忘

歷史典故推薦:青黃不交

見“青黃不接”。宋·蘇軾《奏浙西災傷第一狀》:“來年~之際,常平有錢無米……”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有罪不逃刑歷史

相關歷史

有罪不逃刑_有罪不逃刑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