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恨雕牆

歷史字典解釋

尚書.夏書.五子之歌》:“太康屍位,以逸豫,滅厥德……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從,徯於洛之汭,五子鹹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其二曰:‘訓有之:內作色荒,外作禽荒。酒嗜音,峻宇雕牆。有一於此,未或不亡!’”

《尚書》“序”文中提到夏.太康有弟五人,作“五子之歌”以諷太康。文已佚。東晉.梅賾獻偽古文《尚書》,其中有《五子之歌》一篇。作偽者誤會《序》文中“歌”是歌唱,便寫了五首歌詞,言夏啟五子追述禹訓,作歌以刺其奢。其二有“峻宇雕牆”“未或不亡”之句。後用為臣勸誡帝王之詞。

唐.徐夤《客廳》詩:“豐蔀仲尼明演易,作歌五子恨雕牆。”

詞語分解

  • 五子的解釋 . 夏 太康 昆弟五人。《楚辭·離騷》:“不顧難以圖後兮,五子用失乎家巷。” 朱熹 集註:“五子為 太康 昆弟五人。” 唐 韓愈 《送孟東野序》:“ 夏 之時,五子以其歌鳴。”一說為 太康 弟。
  • 雕牆的解釋 見“ 雕牆 ”。亦作“ 雕墻 ”。.飾以浮雕、彩繪的牆壁;華美的牆壁。《書·五子之歌》:“甘酒嗜音,峻宇雕牆。”一本作“彫牆”。 宋 蘇軾 《超然台記》:“去雕牆之美,而蔽采椽之居。” * 龍 《我

歷史典故推薦:大禍臨頭

臨:來到。大災禍來到了頭上。《苦鬥.四七》:“總之,仿佛有大禍臨頭的感覺,很不平靜。”也作【大難臨頭】。(難:災難。)魯迅《論“赴難”和“逃難”》:“然而我們所施的是什麼式的教育呢,連小小的角也不能有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五子恨雕牆歷史

相關歷史

五子恨雕牆_五子恨雕牆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