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有物

言之有物怎么寫好看

言之有物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泛指文章或言論內容充實具體。胡適《文學改良芻議》: “一曰,須言之有物。” ●《易·家人》: “象曰,風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象傳” 以風比德教,以火比人之明哲。風自火出,即德教出於明哲。君子日常言語必切合實際,居家行事恆不變。


主謂 說話或寫文章有實在的內容。語本《易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卞之琳《丹·“小大由之”》:“文章的發表價值,存在價值,主要還在於言之有物。”△多用於語言文字方面。↔言之無物。也作“言必有物”。

詞語分解

  • 言的解釋 言 á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恘 )(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說的話:言論。言辭(亦作“言詞”)。語言。言語。言簡意賅。 漢語的字:五言詩。七言絕句。洋洋萬言。 語助詞,無義:
  • 物的解釋 物 ù 人以外的具體的東西:事物。生物。物體。貨物。禮物。文物。物價。物質。地大物博。物極必反。 內容,實質:言之有物。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對的環境:物議(民眾的批評)。待人接物。物望所歸(眾望

歷史典故推薦:揆文奮武

揆:管理。奮:振作、振興。推行文教,振興武事。指倡文興武,治理國家。語本《書.禹貢》:“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 並列 實施文教管理和增強國家武力。語出《尚書·禹貢》:“五百里綏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言之有物歷史

相關歷史

言之有物_言之有物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