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知識>> 言不盡意

言不盡意

魏晉玄學命題。指文字不能完全地表達語言,語言不能完全地表達思想。源出《周易·繫辭上》:“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三國魏荀粲認為,聖人的思想,因其旨趣精微,非言辭所能盡表,故主張“六籍(經)雖存,固聖人之糠秕”。“象外之意,系表之言,固蘊而不出”(《三國志·魏志·荀或傳》裴松之注引《晉陽秋》),即所謂“言不盡意”。王弼提出“修本廢言”(皇侃《論語義疏》注引),“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周易略例·明象》);晉張韓(即張翰)提出“留意於言,不如留意於不言”(《全晉文》卷一百零七),均同屬此說。西晉歐陽建以言盡意論與此說相對。

言不盡意字典分解

成語言不盡意的解釋 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盡意的解釋 (1) [fully express one’s feeling]∶充分表達心意、情感他這首詩盡意地抒發了思鄉之情(2) [enjoy onesel

不妨一看: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歷史典故】

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中冊:“言者無意,聽者有心,這句話正觸著阿珠的‘隱痛’,要想保持平靜也不可能了。”

言不盡意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