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謀同辭

不謀同辭怎么寫好看

不謀同辭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事前沒有商量而意見完全一致。《後漢書.祭祀志上》:“群下百僚,不謀同辭。”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五》:“〔武王〕與八百諸侯鹹同此盟,《尚書》所謂不謀同辭也,故曰孟津,亦曰盟津。”


偏正 儘管事先沒有經過商討,但是說的話完全一樣。《漢書·敘傳上》:“外內騷擾,遠近俱發,假號雲合,鹹稱劉氏,不謀同辭。”△多用於意見一致方面。→不謀而合 ↔眾說紛紜

詞語分解

  • 不謀的解釋 .不商量。《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無尺寸之勢,起閭巷,杖棘矜,應時而皆動,不謀而俱起,不約而同會。”《文選·任昉<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三千景附,八百不謀。” 李善 註:“不謀同辭,不期
  • 同辭的解釋 .謂用語、稱號相同。《公羊傳·隱公七年》:“《春秋》貴賤不嫌同號,美惡不嫌同辭。” 何休 註:“若繼體君亦稱即位,繼弒君亦稱即位。” 徐彥 疏:“謂美惡不嫌者通其同辭,由是之故,《春秋》同其辭也。”《

歷史典故推薦:華胥之國

《列子?黃帝》:“晝寢而夢,游於華胥氏之國。”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不謀同辭歷史

相關歷史

不謀同辭_不謀同辭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