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卷

歷史字典解釋

科舉時代,為防止閱卷的人受請託,辨筆跡,試卷都要交給謄錄的人另用殊筆謄寫,然後再交給閱卷的考官,稱為“殊卷”。《明史.選舉志》:“考試者用墨,謂之‘墨卷’,謄錄者用硃,謂之‘硃卷’。”

詞語分解

  • 硃卷的解釋 . 明 清 科舉制度,鄉、會試卷考生用墨筆書寫叫墨卷;然後由專門謄錄的人用朱筆謄寫,不書姓名,只編號碼,使閱卷者不能辨認筆跡,叫做朱卷。發榜後朱捲髮還考生,中式者往往刻以送人。 明 顧起元 《客座
  • 硃的字典解釋 硃 ū 見“朱”②。 筆畫數:; 部首:石; 筆順編號:
  • 卷的字典解釋 卷 à 可以舒展和彎轉成圓筒形的書畫:長卷。畫卷。手卷。 書籍的冊本或篇章:上卷。第一卷。藏書十萬卷。卷帙(書捲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裝起來稱“帙”,即書套。現一般指書籍)。 考試用的紙:試卷。 機關里分

歷史典故推薦:上炙發繞

《韓非子.內儲說下》:“文公(晉文公,重耳)之時,宰臣上炙而發繞之,文公召宰人而譙(譙,譴責。《藝文類聚》引作誚)之曰:‘女(汝)欲寡人之哽邪?奚為以發繞炙?’宰人頓首再拜請曰:‘臣有死罪三:援礪砥刀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硃卷歷史

相關歷史

硃卷_硃卷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