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狐謀皮

與狐謀皮怎么寫好看

與狐謀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與狐商量,要它讓出身上的毛皮來。比喻不切實際地想做絕對辦不到的事。《太平御覽》卷二〇八引《符子》:“周人有愛裘而好珍羞。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言未卒,狐相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豬羊叫“少牢”,“謀其羞”的“羞”,指作菜餚的羊肉。後人又說“與虎謀皮”,意同。


偏正 謀,商量。跟狐狸商量,要它的皮。《太平御覽》引《符子》:“欲為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貶義。比喻所商量的事情要對方犧牲切身利益,決不可能成功。後多指跟惡人商量,要他放棄自己的權益。 ↔求人不如求己。 也作“與虎謀皮”。

詞語分解

  • 與的解釋 與 (與) ǔ 和,跟:正確與錯誤。與虎謀皮。生死與共。 給:贈與。與人方便。 交往,友好:相與。與國(相互交好的國家)。 〔與其〕比較連詞,常跟“不如”、“寧可”連用。 贊助,讚許:與人為善。 取
  • 皮的解釋 皮 í 動植物體表的一層組織:皮毛。 獸皮或皮毛的製成品:裘皮。 包在外面的一層東西:封皮。書皮。 表面:地皮。 薄片狀的東西:豆腐皮。 韌性大,不鬆脆:花生放皮了。 不老實,淘氣:頑皮。 指橡膠:膠

歷史典故推薦:鉤深索隱

並列 鉤,鉤取;索,探索。鉤取深處的,探索隱秘的。鑽研深奧的學問,探索隱秘的事情。語本《周易·繫辭上》:“探賾索隱,鉤深致遠。”蔡東藩、許廑父《民國演義·自序》:“明眼人取而閱之,~,煞費苦心,尚未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與狐謀皮歷史

相關歷史

與狐謀皮_與狐謀皮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