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乞食吹簫

乞食吹簫

指伍子胥逃難,吹奏如笛、簫之竹管樂器篪(chí池)來討飯吃。後以此典比喻志士流浪飄泊,處境艱難困窘。伍子胥(?——前484年),名員,字子胥。他父親伍奢是楚國(都郢,今湖北江陵紀南城)太師,輔太子建。少師費無極讒害太子建於楚平王,伍奢因直言被殺害。還要誅殺其子伍子胥,伍子胥逃難去吳國(今江蘇地區)。伍子胥裝載在袋子裡逃出昭關(今安徽含山縣北小峴山春秋時當吳、楚兩國交通要衝),夜裡行走,白天躲藏,到達陵水(今江蘇溧水,又名瀨水。東流永陽江,江中有小洲,叫瀨渚,是伍子胥乞討之地),沒有飯吃,只得伏在地上爬行,一路叩頭,脫衣露體,鼓起肚皮吹篪,在吳國城市裡乞討,後來他終於輔助振興吳國。此典又作“吹簫”、“市簫”、“伍相吹簫”、“昭關乞食”、“吹簫乞”、“伍員吹篪”、“乞食吳門”、“吳市乞”、“吹簫吳市”。

【出典】:

《史記》卷79《范雎蔡澤列傳》2407頁:“伍子胥橐(luó駝,有底的口袋)載而出昭關,夜行晝伏,至於陵水,無以餬(hú胡,本吃粥之意。比喻胡亂弄到食物,勉強維持生活)其口,(其它版本多作“膝”)行蒲伏(即“匍匐”,爬行),稽(qǐ起)首(叩頭至地)肉袒(tǎn坦,脫衣露體,形容十分困苦),鼓腹吹篪(chí池,古管樂器,用竹製成,如笛、簫吹奏),乞食於吳市,卒興吳國。”

【例句】:

唐·虞世南《結客少年場》:“吹簫入吳市,擊築游燕肆。” 唐·羅隱《青山廟》:“市簫聲咽跡崎嶇,雪恥酬恩此丈夫。” 元·馬致遠《女冠子》:“桑間靈輒困,伍相吹簫,沈古歌謳。” 明·湯顯祖《牡丹亭》:“文公乞食,僖妻禮他,昭關乞食,相逢浣紗。” 明·徐石麒《拂霓裳》:“欹皂帽,吹簫乞食總堪憐。” 明·何白《淮上歸興》:“南經伍員吹篪市,北眺曹公較弩台。” 清·錢謙益《書夏五集後示河東君》:“帽沿欹側漉囊新,乞食吹簫笑此身。” 清·陳恭尹《虎丘題壁》:“市中亦有吹篪客,乞食吳門秋又深。” 清·丘逢甲《題崧甫弟遺像》:“吹簫不為吳市乞,卜鄰石戶同農忙。” 清·王攄《侯生行》:“君家忠孝傳來久,莫忘吹簫吳市門。”

乞食吹簫字典分解

乞食的解釋 [beg for food] 乞討食物

吹簫的解釋 (1).吹奏簫管。《史記·周勃世家》:“ 勃 以織薄曲為生,常為人吹簫給喪事。” 唐 杜牧 《寄揚州韓綽判官》詩:“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清

不妨一看:乞刺斯八斡節兒【歷史知識】

1246—1303 又譯合剌思八斡節而。元烏斯藏薩斯迦(今西藏薩迦)康撒兒人。原為帝師八思巴財庫僧官,後隨答兒麻八剌剌吉塔入大都。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立為帝師,成宗朝更賜玉印。

乞食吹簫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