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分明

黑白分明怎么寫好看

黑白分明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意為黑色、白色區分明顯;藉此比喻是非、善惡區分得很清楚。 湯金釗(?-1856年),字敦甫,山(今浙江蕭山縣)人。嘉慶四年(1799年)進士,授編修。升禮部侍郎。清宣宗旻寧(道光帝)即位,湯金釗調吏部。皇帝命令各省查州、縣不合理的陋規,明定限制。湯金釗上奏條,辨別是非,最後稱:“要有好政績,重要的是要能有一個好官,能得到一個好官,雖然征取賦稅於民眾而百姓還愛戴他,也不妨礙他的公正廉潔;如果得不到一個好官,雖然不征取於民眾而百姓還嫉恨仇視他,怎能說他是公正廉潔的呢?因此有能力治理地方的官員不用嚴法,只有在總督、巡撫舉動措施公正廉明,不然也不是嚴法所能限制得住的。”當時朝廷內外大臣也還多說那些陋規不便,等到湯金釗上奏呈入,皇帝手批奏章答道:“朝廷中有直言規諫的大臣,使我心中對好壞是非黑白分明,又不損傷國家政治體制,我非常歡欣喜悅!”給予獎勵。

【出典】:

《清史稿》卷364《湯金釗傳》11427頁:“金釗疏言:‘……吏治貴在得人,得其人,雖取於民而民愛戴之,不害其為清;非其人,雖不取於民而民嫉仇之,何論其為清?有治人無治法,惟在督、撫舉措公明,而非立法所能限制。’會中外大臣亦多言其不便,金釗疏入,上手批答曰:‘朝有諍臣,使朕胸中黑白分明,無傷於政體,不勝欣悅!’予議敘。”

【例句】: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40回:“黑怎么說得不黑?……這黑白分明上,卻是混淆不得。” 魯迅《花邊文學·奇怪(三)》:“再翻下去是穆時英先生的《墨綠衫的小姐》里有三幅插畫,有些像麥綏萊勒的手筆,黑白分明。”


主謂 比喻好壞是非區分得很清楚。語出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權》:“黑白分明,然後民知所去就。”《兒女英雄傳》40回:“黑怎說得不黑……這黑白分明上,卻是混淆不得。”△褒義。多用於形容人的斷力。 →明辨是非 ↔黑白混淆 顛倒是非。也作“白黑分明”。

詞語分解

  • 黑白的解釋 ∶黑色和白色的統稱 ∶比喻是非、善惡、清濁詳細解釋.黑色和白色。《墨子·天志中》:“將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與不仁,譬之猶分黑白也。” 唐 白居易 《時世妝》詩:“妍蚩黑白失本態,粧成盡似
  • 分明的解釋 ∶清楚明白狀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簡單明了地這分明不對 ∶清楚地劃開界限詳細解釋.明確;清楚。《韓非子·守道》:“法分明則賢不得奪不肖,強不得侵弱,眾不

歷史典故推薦:孟館

借指禮賢好客的官宦之家。五代韋莊《江南送李明府入關》詩: “我為孟館三千客,君繼寧王五代孫。正是中興磐石重,莫將憔悴入都門。” 參見:○食田文飯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黑白分明歷史

相關歷史

黑白分明_黑白分明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