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飯流歠

歷史字典解釋

放飯:大口吃飯而飯粒狼藉的樣子。歠:飲。流歠:大口喝湯而湯水從口角流下來的樣子。形容大吃大喝。《孟子.盡心上》:“放飯流歠,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


並列 大口吃飯,大口喝湯。形容行為不檢點,沒有禮貌。《孟子·盡心上》:“放飯流歠,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貶義。多用於人品性方面。

詞語分解

  • 放的解釋 放 à 解脫約束,得到自由:把籠子裡的鳥放了。放膽。放誕。放任。放肆。放歌。放懷。豪放。釋放。 散(刵 ):放工。放假。放學。放晴(陰雨後轉晴)。 帶牲畜到野外去吃草:放牧。放羊(亦喻任其自由行動,放
  • 流歠的解釋 一口氣喝下去。歠,通“ 啜 ”。《禮記·曲禮上》:“毋放飯,毋流歠。” 孔穎達 疏:“毋流歠者,謂開口大歠,汁入口如水流,則欲多而速,是傷廉也。”《孟子·盡心上》:“放飯流歠而問無齒決,是之謂不知務。

歷史典故推薦:不樂鐘鼓養

源見“魯禽情”。喻不適合其性情,不堪於君侯的生活。清 丘逢甲《雜詩四首答鄭生》之四:“鶢鶋集魯門,不樂鐘鼓養。”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放飯流歠歷史

相關歷史

放飯流歠_放飯流歠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