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山

鳳凰山怎么寫好看

鳳凰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在今山西太谷縣南。《清一統志·太原府一》:鳳凰山“在太谷縣南十里,以形似名。上有三浮圖”。

②在今山西潞城縣西北。《方輿紀要》卷42潞城縣:“鳳凰山在縣西北五里。一名天冢岡。頂有風洞,中有玉女泉。”

③在今山西代縣南。《方輿紀要》卷40代州:鳳凰山在“州東三十里。相傳隋仁壽二年鳳見於此。一名嘉瑞山,有峰岩洞壑之勝”。

④在今山西古縣北。《方輿紀要》卷41岳陽縣:鳳凰山在“縣北五十里。頂有風洞,有泉二道流出其中,一名露岩山”。

⑤在今遼寧鳳城市東南五里。《明一統志》卷25遼東都司:鳳凰山“在都司城東三百六十里。上有壘石古城,可容十萬眾,唐太宗征高麗嘗駐蹕於此”。《清一統志·奉天府一》:鳳凰山“在岫巖廳所轄鳳凰城東南五里。……《唐書》太宗自安市班師,未嘗至此”。

⑥在今遼寧朝陽市東。即古龍山。《清一統志·承德府一》:鳳凰山“在朝陽縣屬土默特右翼東南二十里,群峰連亘,周九十餘里。山椒一塔聳峙,諸峰抱之如翠鳳昂首舒翼,故名。山亦有朝陽洞,洞有臥石佛像,又塔旁一小洞,有銅佛像。其北麓去朝陽洞二十里,山勢伏而復起,土人別名曰麒麟山,其實一山也。山半向西有三洞,夜半嘗聞木魚聲,因名聞仙洞,即古龍山也”。今山有三寺,上寺為朝陽洞,中寺為雲接寺,有遼建雲接寺塔(摩雲塔),下寺為延壽寺

⑦在今上海市松江縣(松江鎮)西北二十三里。《輿地紀勝》卷3嘉興府:鳳凰山“在華亭縣”。《方輿紀要》卷24松江府華亭縣:鳳凰山“據九峰之首,延頸舒翼,宛若鳳翥,因名”。

⑧在今江蘇武進縣東南五十里南宅鄉南。清光緒《江蘇全省輿圖》陽湖縣記:“鳳凰山在城東南五十里。”

⑨在今安徽銅陵市東南四十里鳳凰山礦區。唐屬南陵縣。《新唐書·地理志》 南陵縣:“鳳凰山有銀。”指此。

⑩在今安徽歙縣北。《輿地紀勝》卷20徽州:鳳凰山“在歙縣北十五里。《九域志》雲,嘗有鳳來集”。

(11)在今安徽鳳陽縣城北,與萬歲山相近。《方輿紀要》卷21鳳陽縣“萬歲山”條下:“鳳凰山在府治北,府之主山也。”《清一統志·鳳陽府一》:鳳凰山“在鳳陽縣城內, 舊皇城東北隅。府之主山也。府、縣皆以此名”。

(12)在今安徽靈璧縣西五里。《方輿紀要》卷21宿州靈璧縣:鳳凰山“以形似名”。

(13)在今浙江杭州市南,北瀕西湖,南臨錢塘江。海拔178米。《寰宇記》卷93錢塘縣:鳳凰山“在縣南三里,有鳳凰欲飛之象”,故名。隋唐以來杭州治所均在此山南麓。五代時吳越國建為宮殿,南宋將整個鳳凰山包在皇城之內,故《夢粱錄》卷11云:“大內座山,名鳳凰。”元末士誠築城,始將山截於城外。

(14)即今浙江瑞安市東海中之鳳凰山島。《清一統志·溫州府》:鳳凰山“在瑞安縣東三百餘裏海中。南近江口,其西有江橫山,兩山相對如門,號鳳凰門。昔時海舟往來,可泊此避風,夏有蜃氣覆其上。明嘉靖中倭盤踞於此”。

(15)在今浙江雲和縣西北。《方輿紀要》卷94雲和縣:鳳凰山在“縣西北五里。拔數百丈,陟其巔可盡一邑之勝”。

(16)在今浙江海鹽縣西南三十里澉浦鎮鳳凰村南。《方輿紀要》卷91海鹽縣:鳳凰山,“《海防志》云:山南臨大海,倭每犯此,最為衝要”。

(17)在今福建龍海市西北。《方輿紀要》卷99漳州府:鳳凰山,“《志》雲,在岐山右側,與文山對峙。中有萬松嶺。舊名馬岐,即之孔道也。元末,友定破漳人於此,郡城遂下”。《清一統志·漳州府》:鳳凰山,“明正統間,郡人植松夾道,連陰十里,因改今名”。

(18)一名茶山。即今福建建甌市東鳳山。《寰宇記》卷101建州建安縣:茶山“在郡北, 民多植茶於此山,涉冬翠茂,俯瞰城郭”。《輿地紀勝》卷129建寧府《景物下》:鳳凰山“在城東北二十五里,山形如鳳張翅,其地宜茶,號龍鳳茶”。宋置有北苑茶場。地產石硯,蘇軾謂之“鳳殊”。《資治通鑑》:五代晉天福五年(940),王延政據建州,福州兵來攻,“延政遣其將林漢徹等敗之於茶山,斬首千餘級”;《續資治通鑑》:南宋紹興二年(1132)范汝為入建州,“(韓)世忠乃偃兵, 自間道急趨鳳凰山”。皆指此。

(19)在今福建漳州市東。明嘉靖《龍溪縣志》卷1:鳳凰山“在鶴鳴(山)之南,形如飛鳳,故名”。

(20)在今江西修水縣北。《清一統志·南昌府一》:鳳凰山“義寧州北二百步亦有鳳凰山,上多靈草”。同治《南昌府志》卷2:鳳凰山“高二百餘丈,周圍十餘里,峰戀挺秀, 山勢迴旋如鳳展翼,故名。俗雲,抱子有地接梅山,鳳凰舉翅過溪灘,即此山也。山上有石台曰鳳凰台”。

(21)在今江西南城縣北。《輿地紀勝》卷35建昌軍:鳳凰山“在郡城北二里。蓋郡之主山也。耆老相傳,鳳凰曾降於此, 因以名山。太守黃公建翔鳳、曦光、望仙、凌雲、朝真五亭及圓寂庵於其上。林泉之勝歷歷可見”。《方輿紀要》卷86建昌府南城縣:鳳凰山“山麓有鳳山堡, 宋開慶元年, 知軍事雷宜中所築。城周二里,又浚濠五里。並置鳳山寨,共為御。景定三年,知軍錢應增修,元初廢”。

(22)又名鳳台山。在今江西宜黃縣城北。《輿地紀勝》卷29撫州:鳳台山“在宜黃縣北門外五十步。上有三仙祠,祈禱尤應”。《清一統志·撫州府一》:鳳凰山在“宜縣治北隅。高百仞,陡絕難攀。舊名雞籠山。一名鳳台山。今縣城亦名鳳凰城, 以山名也。下有獅子石”。

(23)又名碧落山。在今江西高安縣城北。《輿地紀勝》卷27瑞州:鳳凰山,“《蜀江志》曰,州衙在鳳凰山麓。《新志》雲,唐武德時,應智作守,鳳凰集於此山”。

(24)在今江西豐城市東七十里。《晉書·穆帝記》:東晉昇平四年(360)“二月,鳳皇將九雛見於豐城”,因以名山。下有九子池,右為道人山。

(25)在今山東鄒平縣西南三十里。《方輿紀要》卷31鄒平縣“大峪山”條下:“又有鳳凰山,以山形如鳳翥也。”

(26)在今山東肥城市南二十五里。《明一統志》卷22濟南府:鳳凰山,“世傳漢章帝時鳳凰集於此”。

(27)在今山東淄博市博山城西南三里。系山支脈。清乾隆《博山縣誌》卷1稱:鳳凰山“峰迴翔折,如鳳鳥之矯翼,故名”。

(28)在今河南開封市內東北隅。《宋史·地理志》東京:“絛謂初名鳳凰山,後神降其詩有‘艮岳排空霄’,因改名艮岳。”

(29)在今河南修武縣北六十里。《清一統志·懷慶府一》:鳳凰山“高出諸峰之上。相傳宋神宗時有鳳集此,故名”。

(30)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城區北。《輿地紀勝》卷66鄂州:鳳凰山“在江夏縣北二里。吳黃龍元年,夏口言‘鳳凰見’。因以名山”。又嘉魚縣西北半里,蒲圻縣西三里,鹹寧縣西三十里,俱有鳳凰山。

(31)在今湖北蘄春縣北。《輿地紀勝》卷47蘄州:鳳凰台“在蘄春縣北鳳凰山。即羅真人飛升之所”。

(32)在今湖北蘄春縣西南蘄州鎮。《方輿紀要》卷76蘄州:麒麟山“在州治北。又有鳳凰山,在州治西南。俱以形似名”。

(33)在今湖北羅田縣東。《方輿紀要》卷76羅田縣:鳳凰山“在縣東三十里。聳秀若鳳翼之飛騰”。明置鳳凰關於此。

(34)在今湖北省感市孝南區東。《方輿紀要》卷77孝感縣:鳳凰山“在縣東四十里。相傳晉永和初,鳳產九子於此,名乳鳳岡,四面皆水”。

(35)在今湖南桂東縣西十里。《方輿紀要》卷82桂東縣:鳳凰山,“《志》以為縣之主山”。

(36)在今湖南鳳凰縣西南六十里。清雍正四年(1726)置鳳凰營於此。

(37)在今湖南辰谿縣南七十里。《清一統志·辰州府一》:鳳凰山“有仙門洞, 石竇如城門, 水自外流入竇, 伏而不見。約里許, 復自洞後竇中出”。

(38)在今湖南沅陵縣城東南郊。山上有鳳凰山寺。清同治《沅陵縣誌》載:“鳳凰山寺在城東南對岸鳳凰山之嶺。明萬曆二十八年知府屠本浚構廟,祀真武。寺僧圓相復募建觀音堂於右。崇禎七年提督王宗貴重修。於觀音堂之左闢地為精舍三間,復面江為樓,俯視郡城,廬舍煙樹,平鋪如掌。秋高吟眺,近郭之勝無逾於此。”1938年10月,愛國將張學良曾被幽禁於此。

(39)亦作鳳皇山。即今廣東潮安縣北之鳳凰山。《元和志》卷34海陽縣:鳳凰山“在縣北一百四十里”。《寰宇記》卷158海陽縣:鳳凰山“一名翔鳳山。有鳳凰水。昔有爰居於此集因名之。山多相思樹”。

(40)又名北山。在今廣東陽東縣西北。《輿地紀勝》卷98南恩州:鳳凰山“一名北甘山。有鳳凰巢其上,呼為鳳凰山。遇大風雨,或墮其雛,古謂之鳳凰生於丹穴,即南方也”。《清一統志·肇慶府》:鳳凰山“在陽江縣東北。石壁千仞,有瀑布飛下,猿猱不能至,相傳嘗有鳳凰巢於上,因名。《縣誌》:在縣東北二十里, 自鳳凰而北為石龍山”。

(41)在今廣東饒平縣西北。《方輿紀要》卷103潮州府饒平縣:鳳凰山在“縣(今三饒鎮)西北四十里,東南去府六十里。其地為下饒保山,高峻為一郡巨鎮,鳳水出焉,流入海陽縣界。山之西有虎頭山,形如虎踞”。

(42)在今廣西恭城瑤族自治縣東三里。《方輿紀要》卷107恭城縣:鳳凰山“兩峰開豁,中峰昂聳,如鳳飛翔。縣城舊在山下”。

(43)在今廣西平樂縣城東北隅。明曹學佺《廣西名勝志》卷3平樂縣:鳳凰山“據城東北,勢如飛鳳,層松千株,乾霄拂雲,為一方之形勝。有梅公亭遺址。宋景祐中,龍圖梅公摯守郡時建”。

(44)在今廣西上思縣西。《方輿紀要》卷110上思州:鳳凰山“在州西十里。北接王山,上有廨址,一名王侯寨”。

(45)在今廣西陸川縣西。明萬曆《廣西通志》卷5陸川縣:鳳凰山在“縣西十里。上有石盤,泉出其中。多產桐竹”。

(46)在今廣西羅城仫佬族自治縣北二里。《方輿紀要》卷109羅城縣:羅城舊城,“《志》云:縣舊治西羅鄉,洪武三年遷鳳凰山下,即今縣也”。

(47)在今四川大邑縣西。《方輿勝覽》卷56邛州:鳳凰山“在大邑縣”。《方輿紀要》卷71大邑縣:鳳凰山在“縣西八十里。山形如鳳。有虎劈泉、騎鯨柏諸勝”。

(48)在今四川銅梁縣北安居鎮東。《方輿紀要》卷69安居縣:鳳凰山“在縣東。《志》云:縣理在波羅川東里許。又東去為鳳凰山,山頂巨石平正,曰鳳凰台。其西南對峙者曰龍歸山”。

(49)在今四川達川市西北。《寰宇記》卷137通川縣:鳳凰山“在縣西北五里。山形像鳳翅,掩映州城。俗呼為鳳凰山”。1981年在山南麓建鳳凰山公園,內有北岩寺遺址。

(50)即鐵峰山。在今四川安岳縣北。《輿地紀勝》卷158普州:鳳凰山“在郡治之後。形如飛鳳。福濟廟居其絕頂,舞鳳亭當其咮。州治據其脊。左為惠明院,右白馬廟,延袤數里,氣象雄勝”。《方輿紀要》卷71安岳縣:鐵峰山“一名鳳凰山”。

(51)在今四川蓬安縣西南。《輿地紀勝》卷156順慶府:鳳凰山“在相如縣。遠望如鳳形”。《清一統志·順慶府一》:鳳凰山“在蓬州江南一里。《元一統志》:‘其上三峰, 中峰高峙,兩峰相對,如鳳凰相舞之狀, 林木清秀, 嘉陵江水從下而流’”。

(52)亦名鳳凰坡。在今四川西充縣東南三十里多扶鎮西。山勢雄偉,蜿蜒數十里。《明史·樊蘅傳》:清順治三年(1646),張獻忠“棄成都,走順慶,尋入西充之鳳凰山。至十二月,大清兵至,射殺獻忠”。即此。

(53)在今四川南溪縣北。清嘉慶《南溪縣誌》卷3:鳳凰山“在縣北里許。形似鳳凰,首尾兩翼俱全。明萬曆三年知縣陳忠改建學宮於此,即唐楊發書院遺址”。

(54)在今四川夾江縣南十里。明曹學佺《中名勝記》卷11夾江縣:“道書云:平岡化依鳳凰山,亦謂之依鳳岡及桐梓林, 山下有石湫門及石筍雷柱。”

(55)在今貴州都勻市南。《方輿紀要》卷121都勻府都勻:鳳凰山在“司治南”。

(56)在今貴州鳳岡縣西北。《清一統志·石阡府》引《貴州通志》:“磅礴高大,為縣之鎮。”山下有龍泉。縣名以此。

(57)在今貴州施秉縣北一里。《清一統志·鎮遠府》:鳳凰山“林木蒼翠可愛”。

(58)在今陝西鳳縣東。《方輿紀要》卷56鳳縣:鳳凰山“在縣(今鳳州鎮)東五里。縣以此名”。

(59)在今陝西安康市西,跨石泉、江陰、紫陽縣境。《寰宇記》卷141金州漢陰縣:鳳凰山,“《周地圖記》謂為龍子山,疊嶂有十二層。按《道書》雲,鳳凰山十二層,上有仙人藥園”。

(60)在今陝西黃陵縣西一里。《方輿紀要》卷57中部縣:鳳凰山“亦即橋山之支阜矣”。

(61)在今陝西延安市北門內。《清一統志·西安府一》:鳳凰山“在膚施縣西,城跨其上”。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曾是中共中央和紅軍參謀部所在地。

(62)在今陝西禮泉縣東北三十五里。山巔有唐魏徵墓。

(63)在今甘肅成縣東南。《水經·漾水注》:鳳溪水“上承濁水於廣業郡,南徑鳳溪,中有二石雙高,其形若闕,漢世有鳳凰止焉,故謂之鳳凰台”。杜甫《鳳凰台》詩曰:“亭亭鳳凰台,北對西康州。”《方輿勝覽》卷70同慶府:鳳凰山“在州東南十里,下為鳳村溪,中有二石如闕。山腰有瀑布,名迸璣泉。天寶間,哥舒翰有留題刻半岩間”。

(64)在今甘肅臨夏市東。《方輿紀要》卷60河州:鳳凰山“在州東十二里。山形若鳳,故州亦有鳳林之名”。


(1)古山名。(1)又稱茶山。即今福建省建甌市東鳳山。《輿地紀勝》建寧府《景物下》:鳳凰山“在城東北二十五里,山形如鳳張翅。其地宜茶,號龍鳳茶”。宋置有北苑茶場。地另產石硯,蘇軾謂之“鳳硃”。《續資治通鑑》:南宋紹興二年(1132年),范汝為入建州,(韓)世忠乃偃兵,自間道急趨鳳凰山,即此。參見“茶山(3)”。(2)在今山東省肥城市東南。相傳東漢元和三年(86年)鳳凰集於此,故名。(3)在河南省偃師市東,接鞏義市界。本名訾王山。北宋天聖八年(1030年)建太祖、太宗、真宗會聖宮于山上,遂改名。(2)今山名。(1)在遼寧省鳳城市區東南。屬千山山脈。主峰攢雲峰,海拔836米。山體由花崗岩組成。群峰矗立,泉水淙淙,林木茂盛。古剎依山而建,現存三官廟正殿,為明建清修。山谷中還有朝陽洞、鳳凰洞等名勝,保存明、清石碑及摩崖題字多處。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2)古稱龍山,後改稱和龍山,清初改今名。在遼寧省朝陽市東。遠望山形,左右兩高峰,如鳳兩翼;中峰微伏,有塔聳起,如鳳昂首,因而得名。中峰為著名風景區,有古寺分上中下三處。上寺在山頂,名朝陽洞,洞內頗寬敞,原有石臥佛一尊和清初泥塑佛像。絕頂有遼代八角十三層磚塔一座,名凌霄塔,今毀。由上寺下行一里許至中寺,名雲接寺,寺西有方形塔。下寺在山東麓,名延壽寺,是清康熙時在遼代報恩寺舊址上重建。寺附近山坡上有遼天慶寺玉石觀音像和遼壽昌五年(1099年)僧智述等24人《玉石觀音唱和詩碑》,今像殘碑湮。辟有國家森林公園。(3)在浙江省杭州市東南。海拔178米,北近西湖,南接錢塘江濱,形若飛鳳,故名。自唐以來,山右建州治,五代吳越,設為國治,築子城。南宋建都,建為皇城。山入禁苑,方圓九里之地,興建殿堂四、樓七、台六、亭十九。還有人工仿造的“小西湖”,有“六橋”、“飛來峰”等風景構築。南宋亡後,宮殿改作寺院,元代毀於火災。現存報國寺、勝果寺、鳳凰池及郭公泉等殘跡。(4)在安徽省銅陵市區東部。山上有滴水崖、相思樹、牡丹園等風景名勝。滴水崖為一陡崖,高約30米,系地表斷層所致,崖面多溶洞,細流終年不斷,洞外鐘乳石堆積物,形成各具風姿的假山;山邊有相思河,河畔有古樹兩株隔水相抱,如男女戀人依偎之狀,名曰相思樹。山中茂林修竹,古舍民居,幽雅安泰,為銅陵市一遊覽景區,也是著名的藥物“鳳凰丹皮”主要產地。(5)在湖南省衡東縣東北,跨株洲、攸縣、衡山三縣界。長100餘千米。上有鳳凰池,因而得名。一說以山形似鳳凰展翅得名。主峰金覺峰,海拔740.8米。山體主要為砂礫岩構成。盛產油茶。地下蘊藏鉛、鋅、煤等礦。群峰聳立,有金覺峰、錫岩、蓬源仙、鶴嶺等,均為縣內名勝。(6)在湖南省鳳凰縣西。由花崗岩及紅黃色土構成。海拔625米,一峰突起,形如雛鳳,故名。山上灌木繁茂,松、杉成林。(7)在湖南省沅陵縣城東南郊。因山形似鳳凰展翅得名。海拔約200米。西瀕沅江,東南環山,山勢險峻。山頂有明萬曆年間建鳳凰山寺,南峰香爐山建鳳鳴塔。臨江峭壁邊緣有石階至半山亭並達寺內。張學良曾於1938年被幽禁於此。(8)在廣東省增城市西南。海拔22.6米。傳說北宋熙寧年間有一群鳳凰飛落於崗上,故名。為“增城八景”之一。山頂菊坡亭(又稱鳳凰亭),據載是宋理宗御書“菊坡”二字賜給崔與之(增城中新人,南宋紹熙四年〔1193年〕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右丞相),始建此亭。幾經毀圮,建國後曾多次重修。(9)在廣東省潮州市韓江東岸,與豐順、饒平、大埔三縣交界處。主峰大髻,海拔1497米,與其東北的次峰小髻相連,形似鳳凰頭冠(頭髻),故名。廣東省畲族聚居地。特產“鳳凰茶”。1932年後為潮汕革命根據地之一。名勝古蹟有鳳凰鳥冠和烏山上天池,池中產奇異四腳魚。(10)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西北—東南走向。主要由石灰岩和砂頁岩構成,並有花崗岩侵入。一般海拔900米,最高峰三匹虎(1356 米),主峰龍王山(1190 米),另有八號坡(1234米)等十多座千米以上高峰。山體破碎,圓窪地、坡立谷發育。富有色金屬,其中南丹大廠錫礦藏量居全國前位。(11)在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城東。南北走向,主峰海拔638米。有元建靈官殿、明建傳燈寺、觀音閣、六角亭等遺址。山腰有蓮花洞,洞口有登山道。上可觀旭日東升、晚霞夕照、梅紅玉帶等景觀。為遊覽地。西麓有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建鳳鳴書院,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司令部舊址。(12)在四川省西充縣城東南約15千米。山勢雄偉,綿亘數十千米,海拔450米。為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犧牲處。墓在山頂,今猶存,狀若小丘。大順三年底(1646年末)張獻忠引兵拒清軍,於此中箭身亡。山上還有射箭、插旗、紮營、練兵等遺址。(13)在貴州省金縣城西南、高坪鎮境內。山形似鳳凰,故名。海拔 1839 米。山上有明穆占大將軍營堡,山麓岩壁有“起鳳岩”石刻。西麓比喇壩,有“鳳嶺朝宗”之說,古為織金縣八景之一。(14)又稱維大弄山。在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南。屬雲嶺南延支脈,海拔2885米。為中國目前最大鉛鋅礦藏之一。明嘉靖年間曾開採。現建有鉛鋅冶煉廠。(15)秦嶺支脈。在陝西省西南,為陝、甘、川三省界山。聳峙於白龍江與嘉陵江之間。最高峰紅岩觀,海拔 2054 米(在陝西省寧強縣青木川北)。山體土石結構,多變質雜岩。礦藏豐富,有金、銅、大理石、水晶石等。山林茂,多松、柏、櫟、樺、漆等樹種。林中有蘇門羚、金絲猴、麝、鹿、金雞等動物。山多分支,廣平河、安樂河、燕子河、清河夾峙其間,呈現縱谷發達的地貌特徵。(16)又稱西山。在陝西省延安市西南部。海拔1172米。為梁狀山地,舊延安城曾沿山樑而建。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中共中央機關由保全(今志丹縣)遷此。毛澤東在此著有《實踐論》、《矛盾論》、《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文章。1947年原建築被國民黨軍隊毀壞,1957年修復,西院後院三孔窯洞系毛 * 舊居,1938年4月毛 * 於此接見國際主義戰士諾爾曼·白求恩。南側兩個小院系紅軍總參謀部舊址,其東北側院內三孔窯洞為 * 、 * 舊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在陝西省潼關縣城東北、老潼關城西南隅。山脊和潼關南水關樓相連,形似鳳凰頭,故名。海拔446米,嵯峨聳峻,為城內諸山之首。其最高處曰鳳凰嘴兒,關城因山之形勢而築,長約6千米,高約17米。為入陝之門戶。歷為兵家必爭之地。(18)在陝西省安康市西。主峰在漢陰縣境內,海拔2128米。是安康境內最大林區,用材林以松、杉、楊、楓、紅椿為主;經濟林以桑、桐為主,森林面積10多萬畝。(19)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大嶼山上。海拔934米,為大嶼山最高峰、香港第二高峰。有“夜攀鳳凰觀日出”之勝,人們以攀鳳凰山頂,靜觀冉冉紅日躍出海面為樂。

詞語分解

  • 鳳凰的解釋 具有鮮艷羽毛和優美體型和動作的一種鳥,從前中國皇宮裡將它馴養,並與神話中的鳳凰相聯繫,作為好運的象徵,有人認為它就是眼斑冠雉青鸞詳細解釋亦作“ 鳳皇 ”。.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
  • 山的字典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地名推薦:女真苦屯

在今吉林雙遼縣東北東遼河一帶。《明史·馮勝傳》:洪武二十年,勝為征虜大將軍討納哈出,“勝已深入,逾金山,至女直苦屯,降納哈出之將全國公觀童”。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鳳凰山歷史

相關歷史

鳳凰山_鳳凰山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