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識之無

未識之無怎么寫好看

未識之無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唐.白居易《白氏長慶集.與元九書》(卷二八):“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後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則仆宿昔之緣,已在文字中矣。”

是白居易自述生來便識“之”“無”二字,已和文字結下不解之緣。後以“未識之無”或“識之無”比喻未讀過書或文化修養極低。

清.薄松齡《聊齋志異.醫術》:“曰:‘我僅識之無耳,烏能是?’”

詞語分解

  • 未的解釋 未 è 不,不曾,沒有:未必。未曾(唍 )。未來。未嘗。未竟(沒有完成的)。未及(a.沒有來得及;b.沒有達到)。 地支的第八位,屬羊。 用於記時:未時(下午一點至三點)。 放在句末,表示疑問:“君除
  • 之無的解釋 .之字與無字。 唐 白居易 《與元九書》:“僕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於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僕者,僕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 金 元好問 《贈利州侯神童》詩:“極知之無不足訝,更恐洛誦難為功。”.

歷史典故推薦:蓬頭跣足

頭髮散亂,雙腳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之貌。《喻世明言》卷二七:“買臣妻的後夫亦在役中,其妻蓬頭跣足,隨伴送飯。” 並列 蓬,散亂。跣,光著腳。披頭散髮,雙腳赤裸。形容人衣冠不整的樣子。語出《喻世明言》卷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未識之無歷史

相關歷史

未識之無_未識之無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