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雁足傳書

雁足傳書

蘇武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無理扣押。蘇武始終堅貞不屈,在北海牧羊十九年。漢昭帝即位後,匈奴與漢朝和親,漢朝要求放還蘇武等被扣留的使臣。匈奴詭稱蘇武已死。後來漢朝使臣又一次出使匈奴,當年隨蘇武出使的隨員常惠設法秘密會見漢使,告知真情。於是漢使依照常惠的計謀對單于說:漢昭帝在上林苑(今陝西長安縣西)射到一隻雁,雁足上系有一封寫在絹帛上的信,信上寫明蘇武還被扣留在匈奴某一沼澤地區。單于聽後十分驚恐,只得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確實還活著。”這樣蘇武歷盡艱苦曲折,終於帶著九名隨員返回漢朝。蘇武被匈奴扣留長達十九年,當初出使時正年富力強,到了返回漢朝時鬍鬚頭髮都變白了。後以此典指書信或信使,表示離懷別緒或思鄉之情。

【出典】:

《漢書》卷54《蘇武傳》2466、2467頁:“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責備)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鬚髮盡白。”

【例句】:

北周·王褒《燕歌行》:“試為來看上林雁,必有遙寄隴頭書。” 南陳·陳叔寶《長相思》:“上林書不歸,回文徒自識。” 唐·宋之問《登逍遙遊》:“北去衡陽二千里,無因雁足系書還。” 唐·鮑溶《贈遠》:“莫勞雁足傳書信,願向凌煙閣上看。” 唐·徐夤《鴻》:“宣王德美周詩內,蘇武書傳漢苑中。” 宋·蘇軾《昔在九江與蘇伯固唱和》:“春草池塘惠連夢,上林鴻雁子卿歸。” 宋·袁去華《宴清都》:“人言雁足傳書,待盡寫,相思寄去。” 明·鄭真《寄烏繼善先生》:“系雁書成霜滿地,飯牛歌罷月臨關。” 明·于謙《題蘇武忠節圖》:“馬蹄就道歸鄉國,雁足傳書到上林。” 清·丘逢甲《秋懷》:“故國音書遲雁帛,殘軍屯落滿蟲沙。” 清·秋瑾《秋雁》:“傳帛解憐蘇武節,揮弦應憶洞庭游。”


主謂 指書信投寄。雁足傳書的典故,語本《漢書·蘇武傳》,蘇武出使匈奴,被拘北海,囑吏夜見漢使,教他詭言漢帝射雁得書,書中說蘇武等在澤中。使者以此言責備單于,單于知事已泄漏,乃讓蘇武歸漢。宋·袁去華《宴清都》詞:“人言~,待寫盡,相思寄與。又怎生,說得愁腸,千絲萬縷。”明·于謙《題蘇武忠節圖》詩:“馬蹄就道歸鄉國,~到上林。”→魚傳尺素 鴻雁傳書 ↔雁杳魚沉。 也作“雁足留書”。

雁足傳書字典分解

成語雁足傳書的解釋 雁:大雁;書:書信。大雁能傳遞書信。

雁足的解釋 指書信。 南朝 梁 王僧孺 《詠搗衣》:“尺素在魚腸,寸心憑雁足。” 唐 李紳 《逾嶺嶠止荒陬抵高要》詩:“魚腸雁足望緘封,地遠三江嶺萬重。”《天雨花》第

傳書的解釋 (1).謂使書籍流傳於世。《莊子·天道》:“意之所隨者,不可以言傳也,而世因貴言傳書。”(2).指抄寫或刻印書籍。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劉韶美

不妨一看:雁門縣【歷史地名】

隋開皇十八年 (598) 因避太子楊廣名諱,改廣武縣置,為代州治。治所即今山西代縣。大業三年 (607) 為雁門郡治。唐武德元年 (618) 為代州治。天寶元年 (742) 為雁門郡治。乾元元年(758) 復為代州治。蒙古中統四年 (1263) 省入代州。 古縣名。隋開皇十八年(598年)以廣武縣改置,治今山西省代縣。先後為雁門郡、代州治所。蒙古中統四年(1263年)廢入代州。

雁足傳書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