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書之笏

書之笏

《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朕比使人至其家,得書一紙,始半藁,其可識者曰:‘天下之事,有善有惡,任善人則國安,用惡人則國弊。公卿之內,情有愛憎,憎者惟見其惡,愛者止見其善。愛憎之間,所宜詳慎。若愛而知惡,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賢勿猜,可以興矣。’其大略如此。朕顧思之,恐不免斯過。公卿侍臣可書之於笏,知而必諫也。”

魏徵死後,唐太宗從其家中得一紙,上面有魏徵所寫的關於正確識別和使用人才的原則,主要精神是:任人唯賢,愛而知惡,憎而知善,愛憎宜有詳慎,去邪勿疑,任賢勿猜等。唐太宗讓文武百官把魏徵這段話書寫在笏板上,以為座佑銘。

後因用為載錄良言建議,以備進諫的典故。

宋.蘇軾《蘇軾詩集》卷三四《送歐陽推官赴華州監酒》:“臨分出苦語,願子書之笏。”

書之笏字典分解

笏國語字典 笏 hù 古代大臣上朝拿著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製成,上面可以記事:朝(ch俹 )笏。“京兆尹鄭叔則,怫然曳笏卻立”。 筆畫數:10; 部首:竹; 筆順編號

多看看:書直【歷史知識】

吏職名。唐集賢殿書院置。開元初,廣召諸色能書者充。後又取官僚子弟,依資甄敘。原有官者則為直院。

書之笏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