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雞口 毋為牛後

歷史字典解釋

比喻寧可在小局面內獨立自主,不願在大局內任人支配。明鳳翼《紅拂記·俊傑知時》: “我與你相從幾年,你豈不識我? 大丈夫寧為雞口,毋為牛後。” 參見:○寧為雞口 無為牛後

詞語分解

  • 牛後的解釋 牛的 * 。比喻處於從屬地位。《戰國策·韓策一》:“臣聞鄙語曰:‘寧為鷄口,無為牛後。’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 秦 ,何以異於牛後乎?”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學士代書一百韻》:“那能作牛後,更擬助洪基。

歷史典故推薦:五穀不熟,不如稊稗

五穀:稻、黍(小米)、稷(高粱)、麥和菽(豆)。泛指糧食作物。稊:似稗的草,結實如小米。稗:稻田雜草,籽粒可製作副食。比喻素質、條件再好,如果不能有所成就,還不如素質、條件差的。語本《孟子.告子上》: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寧為雞口 毋為牛後歷史

相關歷史

寧為雞口 毋為牛後_寧為雞口 毋為牛後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