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於九十

歷史字典解釋

戰國策.秦策五》:“《詩》雲‘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此言末路之難。”高誘註:‘逸《詩》言之百里者,已行九十里,適為行百里之半耳。譬若強弩,至牙上,甫為上弩之半耳。終之尤難,故曰末路之難也。”後因以“行百里者半於九十”喻事情越接近成功越是困難。《北史.韓麒麟等傳論》:“李彪生自微族,見擢明世,輶軒驟指,聲駭江南,執筆立言,遂為良史。逮於直繩在手,厲氣明目,持堅無術,末路蹉跎,行百里者半於九十,彪之謂也。”

詞語分解

  • 九十的解釋 .泛指多數。《詩·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鄭玄 箋:“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詩·小雅·無羊》:“九十其犉。” 鄭玄 箋:“今乃犉者九十頭,言其多矣。”.指九

歷史典故推薦:朝陽丹鳳

同“朝陽鳴鳳”。明無名氏《鳴鳳記.家門大意》:“前後同心八諫臣,朝陽丹鳳一齊鳴。” 見“丹鳳朝陽”。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行百里者半於九十歷史

相關歷史

行百里者半於九十_行百里者半於九十介紹_歷史典故